
南开大学21秋《中国传播法规》离线作业2答案第49期.docx
28页南开大学21秋《中国传播法规》离线作业2-001答案1. 下列不属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权利的是哪一项?( )A.播放权B.许可其他电视台转播自己播出的节目C.禁止未经许可的转播D.禁止未经许可的录制和复制参考答案:B2. 对你熟悉的一家报纸的定位与设计作出分析评价对你熟悉的一家报纸的定位与设计作出分析评价《中国青年报》作为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其定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这表明该报的定位具有双重的属性,其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家全国发行的、综合性大报;其二就是“服务青年成长”、具有鲜明青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青年报 基于如上的报纸定位,《中国青年报》在报纸的设计上也体现出“综合性大报”与“青年报”的双重特性,具体表行为: (1)在新闻版组的设计上,《中国青年报》作为一家综合性大报,具有一般综合性大报都普遍设立的版面,如要闻、经济、法制、特别报道、综合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等,新闻覆盖面广,及时报道新闻动态,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层信息,充分体现出一家综合性新闻报纸的定位但在此基础上又针对“服务青年成长”的青年报定位,单独设立部分青年读者格外喜爱和关注的版面,比如教育新闻、军事新闻、共青视点以及著名的青年话题。
此类版面设置非常具有针对性 (2)在版面数量上,该报的综合新闻类版面与具有青年报特征的版面相比,具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体现出该报的双重定位中,更侧重于“综合性大报”方面但该报在版面安排上又将青年关注的几个版面放在了比较显著的版次上,如青年话题位于第二版、教育版位于第六版,相对而言较为靠前,更易于青年读者选择性的阅读这种设计体现出报社对青年报定位的兼顾 (3)《中国青年报》在具体的专栏设计上,也体现出报纸定位双重属性的特点比如《青年话题》一直以来靠“以青年视角评价社会问题”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这一著名专栏充分体现了“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报纸定位,目前已从评论专栏发展为著名的评论版再如,头版的专栏《中青视线》,是评论专栏《青年话题》的新闻版,同样坚持“以青年视角报道社会问题” 3. 简述受众,公众和群集的差异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简述受众,公众和群集的差异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正确答案:(1)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说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受众有如下特点:①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群体;②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③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由于这些特点受众容易受到大众媒介的引导受众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对象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媒介信息内容的选择性的接触活动等都对大众传播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r\n (2)公众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理性的个人公众对社会事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不容易受到大众媒介的误导\r\n (3)群集是指群体在特定事件中集结形成的临时性群体由于这一群体具有共同的利益结构较为松散故较为容易受到流言和谣言的影响1)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说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受众有如下特点:①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群体;②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③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由于这些特点,受众容易受到大众媒介的引导受众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对象,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媒介信息内容的选择性的接触活动等,都对大众传播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2)公众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理性的个人公众对社会事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不容易受到大众媒介的误导3)群集,是指群体在特定事件中集结形成的临时性群体由于这一群体具有共同的利益,结构较为松散,故较为容易受到流言和谣言的影响4. 开座谈会形式有哪些好处?开座谈会形式有哪些好处?正确答案:开座谈会又称开调查会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之一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r\n 此形式的好处是:\r\n (1)节省时间相对于个别访问及其他采访形式采取调查座谈会的形式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新闻线索和材料大型及综合性报道的采访若采用此形式收效则尤为显著\r\n (2)互相启发熟悉情况的几个采访对象一起座谈时若是某人对有关材料回忆不出知情者稍加启发或提示便可产生回忆\r\n (3)及时验证几个人一起座谈时如有人说得不全面或说错众人可以补充或纠正;如有人想糊弄记者记者也可从知情者的反应中察觉出来\r\n 这一形式既可以缩短思维心理活动过程中验证期的周期也可以使因当场得到验证的材料既真实可靠又客观全面开座谈会,又称开调查会,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之一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此形式的好处是:(1)节省时间相对于个别访问及其他采访形式,采取调查座谈会的形式,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新闻线索和材料,大型及综合性报道的采访若采用此形式,收效则尤为显著2)互相启发熟悉情况的几个采访对象一起座谈时,若是某人对有关材料回忆不出,知情者稍加启发或提示,便可产生回忆3)及时验证几个人一起座谈时,如有人说得不全面或说错,众人可以补充或纠正;如有人想糊弄记者,记者也可从知情者的反应中察觉出来这一形式既可以缩短思维心理活动过程中验证期的周期,也可以使因当场得到验证的材料既真实可靠又客观全面5. 简述新闻的重要性的基本内涵简述新闻的重要性的基本内涵一般说来,重要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最重要因素重要性是从整体上对事实的一种价值判断,它的基本内涵包括:第一,事实影响人的多少、影响时间的长短、影响空间范围的大小一般来说,一件事实影响的人越多,影响的时间越长,影响的空间范围越广大,说明它越重要,就越容易被当做新闻事实第二,事实影响人们实际利益的程度这是判断一件事实是否重要的主要尺度重要性主要是针对新闻事实内容的分量和重要程度而言的一件事实越是影响到人们的利益,越是重要,就越容易成为新闻事实。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对事实重要性的估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准确估量事实的重要性,必须对事件做出全面的考察,必须发现它与社会诸多领域的各种可能关系,必须找到它与人们各种可能的利益关系 6. 委托作品不一定反映受托人的思想和观点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7. 简述媒介机构、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区别与联系简述媒介机构、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答案:(1)媒介机构、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区别\r\n ①媒介机构是以独立的媒介个体的形式存在和运作具有固定要素和机制的新闻传播媒介这些要素和机制具有如下特点:有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传播运作有一定的监控又有相当的自主性媒介有稳定的信息产品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传播对象媒介(实际是传播者)与传播对象有双向互动关系在传播活动中他律与自律都比较活跃\r\n ②媒介组织是由能够自由运作并具有相同介质、结构、宗旨与功能的媒介联合起来结成的一个系统如报业组织报业托拉斯广播网电视网和跨媒介机构的媒介组织\r\n ③新闻传播事业是人们通过新闻传播机构所进行的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和经营管理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是各种新闻媒介机构、新闻媒介组织及其各种经常性业务活动的总称。
\r\n (2)媒介机构、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的联系\r\n 成千上万的媒介机构(如各种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新闻电影、电子网络、新闻院校、新闻研究所等)构成强大的报纸媒介组织、期刊媒介组织、广播媒介组织、电视媒介组织、通讯社媒介组织、新闻电影媒介组织、多种媒介混合组织、新闻教育组织和新闻研究组织形成社会新闻传播网络最终构成众多的以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经营管理为活动内容、同文化事业、卫生事业、教育事业等企事业相并列新闻传播事业1)媒介机构、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区别①媒介机构是以独立的媒介个体的形式存在和运作,具有固定要素和机制的新闻传播媒介这些要素和机制具有如下特点:有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传播运作有一定的监控又有相当的自主性,媒介有稳定的信息产品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传播对象,媒介(实际是传播者)与传播对象有双向互动关系,在传播活动中他律与自律都比较活跃②媒介组织是由能够自由运作,并具有相同介质、结构、宗旨与功能的媒介联合起来结成的一个系统如报业组织,报业托拉斯,广播网,电视网和跨媒介机构的媒介组织③新闻传播事业是人们通过新闻传播机构所进行的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和经营管理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是各种新闻媒介机构、新闻媒介组织及其各种经常性业务活动的总称。
2)媒介机构、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的联系成千上万的媒介机构(如各种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新闻电影、电子网络、新闻院校、新闻研究所等)构成强大的报纸媒介组织、期刊媒介组织、广播媒介组织、电视媒介组织、通讯社媒介组织、新闻电影媒介组织、多种媒介混合组织、新闻教育组织和新闻研究组织,形成社会新闻传播网络,最终构成众多的以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经营管理为活动内容、同文化事业、卫生事业、教育事业等企事业相并列新闻传播事业8. 我国没有传播法这意味着我国的大众传播行业无法可依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9. 美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广告公司是( )公司 A.帕尔默 B.罗威尔 C.艾尔 D.富兰克林美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广告公司是( )公司 A.帕尔默 B.罗威尔 C.艾尔 D.富兰克林C10. 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阶段?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阶段?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不过,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不断丰富的历史,也是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达、不断趋于复杂化的历史。
11. 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1)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新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物理限制,人们必须生活在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转向了“眼睛的社会”,由于交往和传播不再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为前提,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部落社会便发生了斛体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们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无论在国际政治、经济还是跨文化交流领域,“地球村”已成为形容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的概念 (2)媒介即人体的延仲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