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pdf

4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2995623
  • 上传时间:2017-09-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04.63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 第一章1 前言1.1 项目来源及要求水资源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为了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臵、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平武县水务农机局委托绵阳龙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对平武县境内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评价编制《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报告》的要求:全面调查涪江上游平武县境内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地貌及土壤、土地利用、水能、水产、供用水及耗水情况资料;统计降水、径流、蒸发、泥沙等水文要素和供水、用水、耗水的基本资料;计算各水文要素参数特征值; 分析地表水、 地下水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势; 并对“ 5.12 汶川地震”对水文情势的影响进行修正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8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导则》 SL/T23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文调查规范》 SL196-97;《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及《补充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 3838-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四川水文手册》。

      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 第一章1.3 评价范围及方法1.3.1 评价范围涪江干流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江油市武都灯笼桥以上为涪江上游段,涪江上游段主要流经平武县境,并于椒园子出境进入江油市,本次评价范围为椒园子以上的涪江上游区域1.3.2 评价方法在全面调查基础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各水文要素参数特征值,分区计算、分析、评价各主要控制断面水资源状况1.4 水平年根据论证范围内的资料, 及论证范围内可提供的水资源利用现状资料,将现状水平年确定为水利年 2009 年根据平武县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工程的建设等因素,将规划水平年确定为 2020 年1.5 组织及过程绵阳龙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自 2010 年 6 月接受任务以来,积极组织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勘测和调查,收集了大量水文、气象、地质、水能、水产等方面的资料,历时近 5 个月编制完成《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报告》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 第二章2.概况2.1 水文气象涪江流域内气象、 雨量站分布较多, 流域内所属水文雨量站 86处,以及各县级气象站, 一般观测年限在 30以上, 其中平武站在 40年以上各站资料较为可靠,能反映该流域气候特征。

      涪江上游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寒夏热, 四季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干旱由于地形起伏变化大,高差悬殊,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气温随地势的增高而逐渐降低根据平武气象站1952~ 2009年资料统计, 多年平均气温为 14.7℃ , 极端最高气温 37.0℃ ,极端最低气温 -6.6℃ ,多年平均蒸发量 1074.3mm,多年平均降水量840.8mm,最大一日降水量 151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2%,多年平均风速 0.5m/s,最大风速 15.7m/s(风向 NNW ),其他气象要素见表2-1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 第二章平武县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表表 2-1月 份项 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降水量( mm)多年平均 3.2 5.8 19.5 47.5 79.3 112.6 210.8 174.4 129.2 43.4 12.8 2.1 840.8 最大一日 7.2 10.7 19.3 41.9 47.3 103.0 134.9 151.0 120.9 33.7 22.6 3.9 151.0 > 0.1mm 降水日数( d) 4.2 6.7 10.2 13.2 16.5 16.2 17.3 16.8 17.4 15.3 7.6 2.8 144.1 > 10mm 降水日数( d) 0 0 0.2 1.1 2.2 3.7 5.8 5.5 3.9 0.9 0.1 0 23.5 > 25mm 降水日数( d) 0 0 0 0.1 0.5 1.2 2.6 2.0 1.2 0.1 0 0 7.7 > 50mm 降水日数( d) 0 0 0 0 0 0.2 1.0 0.5 0.2 0 0 0 1.9 气温(℃)多年平均 4.1 6.0 10.6 15.7 19.6 22.3 24.0 23.5 19.4 15.3 10.0 5.3 14.7 极端最高 16.8 21.8 29.0 32.1 35.0 36.5 37.0 35.7 32.7 29.5 24.2 19.6 37.0 极端最低 -6.4 -5.5 -2.9 0.6 7.5 11.6 14.7 14.2 10.3 2.1 -2.4 -6.6 -6.6 各月蒸发量( mm) 40.2 46.0 73.5 117.8 144.3 136.0 137.7 135.1 84.2 65.2 52.6 41.8 1074.3 风速( m/s)多年平均 0.3 0.4 0.5 0.8 0.9 1.0 0.7 0.7 0.4 0.3 0.3 0.3 0.5 最多风向 SW SE E E N N N N N SE NW SW N 最大风速 7.0 6.0 7.7 9.0 12.0 15.7 9.7 14.7 7.0 5.7 5.0 5.7 15.7 相应风向 NNE N NW NW WSW NNW 2G NW WSW SE NNW NNW NNW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 67 66 65 66 67 69 76 78 81 79 74 70 72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h) 102.9 78.0 90.9 120.8 137.3 130.9 141.6 149.6 83.2 82.8 92.5 112.5 1323.0 多年平均霜日数( d) 17.3 8.9 2.2 0 0 0 0 0 0 0 3.5 16.2 48.1 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 第二章5 2.2 区域地质2.2.1 地形地貌涪江上游, 地形地貌总体地势为西北高、 南东低。

      区内山峦绵延,层岭屏障摩天岭呈东西向横亘在北部,龙门山呈北东向斜贯东南,岷山的南延余尾部分则呈南北向蜿蜒曲伸于西部地区,属深切的高山~中低山区 山顶高程一般大于 2000m, 最大切割深度大于 1000m,地形崎岖,常见陡崖峭壁2.2.2 地质条件涪江上游地区地质结构主要由三叠纪以前的千枚岩、板岩、石灰岩、石英岩等构成,褶皱、断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岩石破碎,裂隙特多龙门山脉碳酸盐类广泛分布,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发育,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易于潜入地下,变成地下径流,枯季再补充给地表径流在区域构造上, 涪江上游河段围限于北部的文县弧形构造带和西部的岷江——雪山——虎牙断裂带之间并穿越东南部的龙门山断裂带与其关系密切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GB18306-2001)》,涪江干流铁笼堡~南坝段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15g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 8.0 级地震后, 四川省地震局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 2008 年 11 月又进行了地震安全性复核, 龙门山断裂带中的茂汶 — 汶川断裂、 北川 — 映秀断裂和彭县 — 灌县断裂均为晚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 第二章6 更新世 — 全新世活动断裂, 具备发生 8 级左右地震的潜在能力; 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主要表现为走滑 — 挤压冲断性质, 为晚更新世 — 全新世活动性,具有发生 7 级左右地震的潜在地震能力。

      2.2.3 水文地质涪江上游地下水类型为: 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据地表调查,崩坡积堆积层中基本无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雨季时有微量的地下水,向河床排泄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河床砂卵砾石中,主要接受地表水(河水)的补给,向下游河床排泄 基岩裂隙水 : 赋存、运移于岩体裂隙中,主要由大气降水的补给,向河床排泄涪江上游山区森林密布、植被良好,农垦面积较小2.3 河流水系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一级支流, 发源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境内岷山雪宝顶北坡,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潼南等市、县境,于合川汇入嘉陵江涪江流域位于东经 103 44 ~ 106 16 , 北纬 29 58′ ~ 32 58 , 流域面积 36400km2涪江流域形状狭长,干流河长 670km,流域平均宽度约 54km, 支流较为发育, 流域面积在 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左岸有火溪河与梓江,右岸有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凯江、妻江、琼江 (安居河 )、小安溪等涪江右岸支流不但多,而且流域面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 第二章7 积大,水量丰富,使涪江水系成为不对称羽状水系。

      涪江多年平均径流量 180.4 亿 m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 4430MW,多年平均输沙量1860 万 t涪江干流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武都灯笼桥以上为上游段,控制流域面积 5814km2, 占涪江流域面积的 16%, 河段长 238km, 落差 3230m,平均比降 13.6 ‰ , 属侵蚀型高山峡谷地貌 河谷形态以 “ U” 型为主, “ V”型相间, 谷宽 100~ 300m 两岸谷坡阶地较发育, 普遍发育四级阶地,均为现代河床冲积相,一般呈带状、长条状、舌状 Ⅰ 级阶地为堆积阶地,高出当地河水面 10m 左右; Ⅱ 、 Ⅲ 、 Ⅳ 级阶地为基座~侵蚀类型,其中 Ⅱ 级阶地高出当地河水面约 45m 左右、 Ⅲ 级阶地高出当地河水面约 75m 左右、 Ⅳ 级阶地高出当地河水面约 155m 左右江油武都镇至遂宁为涪江中游,河道蜿蜒曲折,河谷逐渐开阔,河面宽 400~800m, 河道比降为 1‰ 左右 遂宁以下为涪江下游, 河道比降为 0.6 ‰ 两岸冲沟发育,间距约 1~ 3km,沟长一般为 1~ 5km,与河流近于直交, 沟谷两岸较对称, 横断面呈 “ V ” 型, 其地形坡度一般大于 50° ,局部近于直立。

      支沟地质条件较好,松散破碎现象不明显表 2-2 涪江上游阶地特征表阶地 Ⅰ Ⅱ Ⅲ Ⅳ地点河 水位 高 程( m)阶 面高 程( m)拔 河( m)类 型 阶 面高 程( m)拔 河( m)类 型 阶 面高 程( m)拔 河( m)类 型 阶 面高 程( m)拔 河( m)类 型阔达 986 993 7 堆积 1012 26 基座铁 笼 堡 883 906 23 基座 1000 117 基座平武 850 859 9 堆积 878 27 基座 910 60 基座 955 105 基座长 石 坝 837 846 9 堆积 863 26 基座 880 43 基座古城 786 792 6 堆积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 第二章8 据调查,河流两岸见 Ⅰ ~Ⅳ 级阶地(见表 2-2), Ⅰ 、 Ⅱ 级阶地较发育, Ⅲ 、 Ⅳ 级阶地零星发育, Ⅰ 级阶地为堆积阶地, Ⅱ ~Ⅳ 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同级阶地自上游向下游渐次降低且级差平缓2.4 社会经济平武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东邻青川, 南邻北川, 西界松潘,北连甘肃文县,东南与江油市相邻,西北与九寨沟县相接县域南北长 120km,东西宽 104km,幅员面积 5974km2,辖 25 个乡镇, 249个行政村,现有人口 18.8 万人,其中羌、藏、回族等 11 个少数民族人口 4.3 万人, 占全县人口的 22.9%。

      全县自然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已初步探明铁、锰、锌等 11 种金属矿产,花岗石、石英石等 12 种非金属矿, 其中黑色金属矿为优势矿;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 166 万 kW,约占绵阳市水能资源蕴藏量的 55%, 其中可开发量 142 万 kW, 开发潜力巨大;县境内高山峡谷雄奇险峻、林深树密鸟兽盘桓,王朗自然保护区、高山杜鹃林、龙池坪森林公园、龙门洞溶洞群、涪江二郎峡等自然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