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国学教育给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浅谈国学教育给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儿童的教导问题,与我们民族前途的关系是极大的良好的儿童教导不仅关系着儿童身心的健康进展,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进展兴旺近年来,国学教导流行一时,尽管传统国学中有好多糟粕需要废弃,但国学经典中的一些教导方法,给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好多启示以识字教学为主,重视人文精神,古代教导的教学方法切实值得借鉴 一、国学对识字教学的启示 识字教学是教学的开端,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教学的教材在明清时期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合称"三、百、千'识字教学的方法有指物识字、六书识字、卡片识字、圈列识字、拆字识字、带读识字、比较识字、析义识字等,实践中往往多种方法兼用这些方法都留神得用汉字的特点,循序渐进,尽量通过对字形字义的分析来扶助学生认读;留神利用儿童心理特点,强调记忆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不搞单纯的识字,力求把常用字编成有意义的韵语,并尽可能地把学识教导内容和道德教导内容糅合其中,使识字教学呈现出一种"文'与"意'结合的趋势;在识字教学中举行写字(习字、书法)训练这些都是很值得借鉴的阅历 但是也应指出,当时在识字教学中处理识、写、讲、用的关系上,是以识为主的,教会儿童识字就算完成了任务。
至于每个字怎样写和怎样讲,要求很低,而怎样用,几乎全无要求这使儿童只会呆读死记,不知字意,更不能应用这不利于儿童智力的进展 二、国学对写字教学的启示 写字作为一种单独是根本训练,古代教导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材和较为有效的训练原那么、步骤和方法 1.写字训练的原那么是先大后小,先慢后快王筠认为"写字不成学小字'唐彪那么看法大小并练,并提出:"学生初入学,止宜写两字,不得过多,两字端正,方可换字若贪字多,便难成就矣' 2.写字教学有一大致步骤和方法,即先扶手润字,继而描红、描影、跳格,结果临帖,其中对扶手润字尤为重视崔学古指出:"学生无知,与讲笔法,懵然未解,口教不如手教,轻重转折,粗略概括,方脱手自书'这些阅历鲜明与汉字的特点相合,是很值得留神的 三、国学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识字教学,开头转入以读书为主的教学阶段此时学生识字量二千字有左右,有了初步的阅读根基在教法方面,阅读教学训练有大量可借鉴的阅历,最为重要的有如下三点: 1.强调"晓文见意'这条原那么是理学家程颐提出来的他说:"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意,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
' 为了使童子理解"文意",崔学古提出"讲'"贯'结合的方法讲者须逐字逐句点读明白,讲其字句章节的"实意',参赛到"晓文见意';贯者,贯串其"神理',再以"理演文',以的"宗旨',复反其"文义'讲解时,要同"说话一般',通俗易懂若用"深文奥理',不但"童子打理不来',反而会"滋其惑'讲书可启发儿童的聪慧,要讲得通俗易懂,同时不成讲得过多地深,要适合儿童的理解才能这是教师应有的教学技巧 2.强调"熟读成诵'学生读书,先由蒙师讲认生书讲书的形式有个别"口授'和"粗粗讲解'"口授'是教师先教学生认字,带学生缓缓朗读,然后让学生自读"粗粗讲解'时贵用"家话'(通俗话),要指实事说明,使儿童易懂还要启发儿童斟酌,培养儿童智力的进展 教师讲解以后,学生即可各自举行朗诵自读课文时,先分段读,叫"分读',等口熟了再"通读',若有甚难的章句,那么还要"特读',目的是使省力省功大一些的學生要求更高了,其诵读程序,有句读、朗读和背读,以至熟记不忘古时教学,吟诗作文,均从讽诵入手,抑扬歌诵,其声音含有音乐之美,即谓"读书声出金石'蒙师要求儿童读书须"眼到口到心又到',高声朗诵,不许含混 学生读书所读之书务必熟背,以背书驱使学生勤奋用功,"以期所习永永不忘'。
所以,蒙师对学生背书要求甚严,在背书时,教师也要"听差',以校正学生的读音、分句等背书时,还有"提背',提到哪里背到哪里,以检查学生熟记的程度又有"初背'(背生书)和带背(背熟书)和按时"抽背',结果读完一册还要"通背'故学生务必时时读书,时时背书,因此又务必经常温书、理书 认书、读书、背书和温书四步曲,周而复始,日日如此,月月如斯这对训练儿童的记忆力是有扶助的同时也充分利用少年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儿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背熟了大量文词,这对以后的写作也大有扶助不过儿童所溺爱的书,并不都懂,教师也不要求儿童全懂,"难者罕譬曲喻',只好等儿童长大了才明白,现在只记住,到"后来受用' 3.提倡"精读'与"博览'结合"读书要精,阅览要博'这是一种传统阅历学生除精读要背诵的书外,还要求博览一些书少儿即能与人言,壮时自有不得不博览之势,而学问自此可渐扩展儿童从小接触大量图书,逐渐养成了一种独立的工作才能历史上大量人的成长,都与这种学习环境、学习条件有关 四、国学对写作训练的启示 以读书为主的阅读教学开头不久,开头对学生举行写作训练写作训练在教学中一向是被重视的,也积累了不少丰富的阅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1.先"放'后"收'这是就整个作文训练而言的,也是古代作文教学的一贯传统所谓"放',是先要激励学生放胆去想,去写不要过多束缚和顾忌所谓"收',是要求构思严谨,思想纯洁,用词切当,行文合"格'明清蒙学作文训练实行先放后收、以放为主、以收为辅的方式对学生这方面来说,要放胆写,驰骋思想,开展想象的翅膀发挥主体性和创造力对教师这方面来说,那么要提防地改,切忌大删大改,伤害学生作文的信仰和兴趣这是符合作文教学冲突进展规律的,也是符合学童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的在八股文风盛行的明清时期,能作到这样,很不轻易 2.多作多改作文是学识应用,也是技能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才能,明清蒙学分外重视培养学生多作多改的习惯清代的蒙学家冯京第在其所著《蕈溪自满》中总结自己读书作文教学阅历时说:"作文有一字诀,曰改草本既成,宜粘著墙壁,时时就观改之,旬日后详定始脱草'实际上明清学生作文训练的课业量是很大的,也切实培养了不少有写作水平的人才 :田素霞—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