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组导学稿样板《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
7页班级: 姓名: 日期: 宁远实验学校中学部语文科导学稿1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稿主备人:夏卫兵 审定人:李良琼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文概述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及其消逝的原因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主题的写法,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 应的语句,予以分析说明3.培养学生保护自然、善待家园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1.能通过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句子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主题的写法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导学(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句子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主题的写法,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 应的语句,予以分析说明二、基础过关1.根据汉字写拼音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栖息( ) 罗布泊( )2.找出本文运用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各一句加以体会三、课文探究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 象?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 剧,自讨苦吃?3.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目标 1:知识目标目标 2:能力目标目标 3:情感目标制作说明课前导学部分为教师版,部分资料已省略班级: 姓名: 日期: 宁远实验学校中学部语文科导学稿2们诉说什么?(四)学习后记(五)相关资料1.文化视野(详见教参)2.作者简介(详见教参)3.相关知识(详见教参)(1)塔里木河 (2)胡杨 (3)荒漠 (4)生态因素 二、课中导学第 1 课时一、导入(展示媒体资源中罗布泊今昔对比的图片)这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这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这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这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二、 《预习导学》检查与交流投影显示题目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读课文,小组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罗布泊变化前后的景象各是怎样的?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文中 描写的词语或句子2)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出阐述的句子3)罗布泊消逝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罗布泊变化前后的景象各是怎样的?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文中描写的词语或句子A、学生概括:过去的罗布泊: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现在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B、课文原句: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课中导学为第 1 课时小组合作学习一:交流预习导学小组合作学习二:第一组问题班级: 姓名: 日期: 宁远实验学校中学部语文科导学稿3现在的罗布泊: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问题 2: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出阐述的句子。
变化的原因:“问题主要出在近 30 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问题 3:罗布泊消逝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小组思考并探讨:作者对胡杨林和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做了怎样的描写?这些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如:(1) “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2)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五、精读课文、分析写法1.小组思考并探讨:本文在写法上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请以小组为单位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1)对比手法 (罗布泊今昔对比)(2)拟人手法 (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又将罗布泊拟人化)(3)排比手法 (例如“四盲” )六、创设情境,升华情感1.今日罗布泊湖心中有一座碑,上面写着“永远的罗布泊” ,背面写着“愿罗布泊现象永不发生” 。
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假如你站在这座碑前,会想些什么,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小组合作学习三:第二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四:第三组问题班级: 姓名: 日期: 宁远实验学校中学部语文科导学稿4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七、课堂小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八、当堂训练(可以课外完成)千年不倒的沙漠英雄胡杨是罗布泊沧桑变化的见证人,请同学们以罗布泊中一棵胡杨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信 (150 字左右)(九)板书设计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昔日 今日 原因仙湖 干湖 绿洲 荒漠 人 神往 恐怖悲剧—————————“盲目”善待家园三、课后导学第 2 课时一、各小组交流上一课时当堂训练的小作文,并推荐一篇佳作二、达标检测(一)积累运用1.根据汉字写拼音。
和煦( ) 干 涸( ) 吞噬( ) 栖息( ) 罗布泊( ) 裸露( )2.根据上下文填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 世纪 20 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________,________,岸边________,________ A.河水丰盈碧波荡漾林木茁壮胡杨丛生 B.碧波荡漾河水丰盈胡杨丛生林木茁壮C.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D.碧波荡漾河水丰盈林木茁壮胡杨丛生 (二)能力提升课内验收课后导学为第 2 课时班级: 姓名: 日期: 宁远实验学校中学部语文科导学稿5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 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 780 万亩,现在已减少到 420 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 66%上升到 84% “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 218 国道已有 197 处被沙漠掩埋。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 200 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 20 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________,________, 你会________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 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 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1.请在文中的画线处按顺序填人相应的内容( ) ( ) ( )A.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 B.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2.致罗布泊的消逝这一悲剧的是人,你还能说出一、二例人类制造这类悲剧的其他事例吗?课外考查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节选)何祚庥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班级: 姓名: 日期: 宁远实验学校中学部语文科导学稿6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 40 亿年过了 40 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 “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 4 000 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 4 000 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 4000 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 400 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 400 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 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 400 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 400 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 4 000 年后乃至 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 000 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 4 000 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 0 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 2.段③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