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园林城市工作汇报定稿.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2160525
  • 上传时间:2017-1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6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宜都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情况汇报宜都市人民政府市长 庄光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代表宜都市人民政府、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热烈欢迎国家园林城市考察组来我市进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考核验收下面向大家汇报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情况宜都市原名宜都县,是一座有着 2100 多年历史的古城万里长江和八百里清江在此相融汇合,自古就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 的美誉全市国土面 积 1357 平方公里,辖 4 乡 5 镇 1 个街道办事处 2 个管委会,总人口 39.3 万2006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69.6亿元,区域性财政收入 8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2.6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330 元,农民人平纯收入 4009 元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一位,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市)”称号,跻身全国最具投 资潜力中小城市第 17 位,并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绿化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在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竞赛中位居县市组第一名2006 年,我市 “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3 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市、国家园林城市、现代化中等城市和进军中部 10 强、迈向全国百强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 市 ”和“生态立市 ”战略,积极争创 国家园林城市,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城市美化与城市绿化并重、加快建设与勤俭2节约并重、城区建设与城乡统筹并重,高起点、高标准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型山水园林城市,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

      截至 2006 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54.6%,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 387.2 公 顷 ,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 442.5 公顷,公共绿地面积 108.6 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 40.23%、35.20%和 11.08 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我们的作法是:一、生态优先,勾画城市绿色生态系统蓝图按照加快建设“生态宜都” 的指导思想,我 们适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确立了城市绿地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统筹,绿地系统与水系、道路系统相统筹,现有自然绿地系统与未来发展的园林绿地相统筹的“ 三统筹” 原则,编制了 《宜都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宜都市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宜都市园林绿化系统专项规划》,并通过了专家评审规划以市域生态资源为基础,不仅着重突出宜都历史悠久、名胜众多、人杰地灵的浓厚文化底蕴,而且综合考虑宜都山体围合、水系发达的环境风貌、城市格局和发展空间, 还赋予宜都大开放、大开发、现代化的山水城市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描绘出宜都“ 三山环抱,绿荫满城,两江伴流,景色宜人”的崭新形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对市区公园绿地、主次干道及新建小区的绿化规划设计,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力求出精品。

      对于老城区和新区绿化的规划设计,注重讲究城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互交融,力求既能体现特色鲜明的新城风格,又能彰显生态自然、古朴3雅致的古城魅力目前整个市区初步形成了“绿树成荫,城园相融,绿与城市协调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二、以人为本,构筑自然和谐的园林绿化体系我们紧紧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始终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原则 ,不断加快我市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形成了以大绿化为基础、以公共绿地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小区绿化为依托、以街头绿地为点缀,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1、突出“点 ”的开放,加快建 设城市公共绿地城市中心区按照居民出行 500 米步入公共绿色空间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公园和街头游园,在各个社区街道建设小型公园绿地同时坚决避免绿化与市民争夺休闲空间,努力做到“绿地增加了,市民的休闲空间不能少;环境提升了,市民的休闲质量不能低”近几年来,新建扩建了文峰公园、滨江公园、红春公园、湖心公园等公园绿地 6 个,人民广场、 陆逊广场、清江园、杨守敬园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游园和街头绿地 21 处,并在各生活小区、公园又新增了一部分体育健身娱乐设备,为市民提供了广阔、便捷的休闲空间。

      2、注重“线 ”的流畅, 编织道路绿化网络按照构筑贯通城乡、覆盖全市的生态廊道的要求,坚持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注重植物品种造型、色彩搭配,力求一街一景致、一路一特色累计投资4000 万元,建成绿色通道 210 公里其中,绿化城区主次干道 14条,道路绿化普及率达 95.82%,道路绿 化总面积 48.4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 40.23%,形成了以园林大道、体育路等绿化样板街为代表,以香樟、广玉兰、法国梧桐、桂花、白玉兰、栾树为骨干树4种,以红叶李、红继木、丰花月季、紫薇、红叶石楠、金叶女贞、龙柏等灌木为点缀,以麦冬、红花草、白三叶等地被植物为衬托,以生物量丰富为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系统3、力求“面 ”的完整, 营造绿色宜居家园 坚持“楼房建到哪里,绿化配套到哪里”,大力推 进庭院和居住小区的绿化建设,全面开展了创建“ 园林式单 位(小区 )、绿化美化合格 单位”活动,突出绿量和乔灌花草适宜结合,大量推广以藤本植物为重点的屋顶、墙面等立体绿化近年来,先后建设了名都花园、世纪花园等一批风格迥异、舒适宜人的现代化居住小区到 2006 年底,已建成园林式单位和小区 63 个4、体现“量 ”的丰富,建造多 样化植物景观。

      坚持乔木、灌木、花草合理搭配,根据植物群落的生态习性,着眼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单位面积的生态效益;在树种选择上广泛栽植香樟、栾树、广玉兰、雪松、杜英、棕榈、桂花、合欢、银杏等高大乔木,林下植杜鹃、红继木、冬青、迎春、月季、紫薇、桅子、丁香、中华文母、大叶黄杨、兰天竹等小乔木和灌木,再植鸢尾、万年青、吉祥草、麦冬、红花草、白三叶、高羊茅等地被植物,形成梯次分布、错落有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整个城市四季花繁叶茂、绿草如荫,常年生机盎然到目前为止,各类常用园林植物已达 273 种,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景 观目标三、突出内涵,彰显城市地域特色风貌在园林绿化建设上,坚持“水为城之源,文为城之魂,绿为城之美” 的理念,致力将宜都建成一座山水特色 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一流的山水园林之城、生态之城和人文之城51、“显山”,体现城市的 “大气”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建设风景林和生态林地,利用三面环山的地理优势,保持山体原有林被,补植其它季相的乡土树种,建设简易步道,设置标识标牌,不仅满足人们对乡野去处的需求,而且实现了城乡景观一体将城郊的宋山、龙山纳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宋山公园已建成国家森林公园。

      2、“秀水”,体现城市的 “灵气”相继实施了长江、清江“堤岸整治工程” ,高起点 设计 和实施了“ 滨江景 观工程”利用有利地形和“滚滚长 江水,悠悠清江波,两江 汇合处,二水分清浊”的奇特景观,在清江与长江交汇处建成了 1500 米长、占地 4.1 公顷的滨江公园,形成了美丽的滨江绿化带,占地 18.6 公顷,总投资 5000 万元建设的清江公园,将于年内建成正式对市民开放清江一桥至二桥间,以岸线整治和绿化为主的景观工程也已正式启动3、“彰文”,体现城市的内涵宜都自古人杰地灵三国名将陆逊曾在此屯兵筑城,写下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壮丽篇章;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自幼苦读,远涉重洋,留下无数瑰宝,流传百世;陆城“ 三杆笔 ”,传说百年,小有名气;青林寺村被授予 “中国谜语村” 这些都成宜都创建园林城市中传承历史、保护景观、挖掘特色中不可多得的文化依托在规划保护的基础上,扩建了占地 300 亩的文峰公园, 新建了盆景园、动物园、荷花池等景点 18 处整体搬迁2 家企业,建设了占地 1 万平方米的陆逊广场, 为滨江古城凭添几多历史文化韵味在城区黄金地段整体拆迁一家制药厂和一个加油站,新建了人民广场。

      同时,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市政府颁发了《宜都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并每年拨专款用于古树名木6保护组织专门人员对城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鉴定定级、登记挂牌、设立标志、拍照建档和专人定期检查、养护目前,得到保护的古树名木有 101 株,主要树种有银杏、桂花、香樟等四、倡导节约,探索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新模式我们坚持把园林城市创建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结合,突出节水、节地、节财,加快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1、注重节约用地一是在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大力提高现有绿化用地的利用率全市大力推进立体绿化、空间绿化,充分利用墙体、屋顶、桥梁、阳台等空间地域开展绿化美化,增加了绿化面积、绿化总量,但实际占用土地量却没有增加,避免了大规模的地形改造二是充分利用城市中零散空间布点增绿, 对那些没有得到绿化的背街小巷、楼前屋后等边角地带能栽树的栽树,能种花的种花,不浪费城市中的每一寸土地三是加大对城市中自然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的保护力度,有效保护自然野生植物群落,保持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面貌和植物物种位于城区中心的文峰公园,原为一自然山体,我们在基本保留其地形地貌的前提下进行了保护性建设,保留原有水面,将沟冲作简单排水处理后建成荷塘,将农户原有桔园、竹林、茶园或保留、或扩大种植面积,原有乔灌草完整的自然生态如今还能见到全貌。

      位于城市近郊的龙山公园,我们在原有的自然林地基础上修建了主干道和部分游步道,增添了指示标志及小型公共设施,使其成为一处开放式的公园绿地,既满足了城市功能,又使森林生态得到了保护2、注重节省投资一是杜绝高价设计在规划设计中,我们对7洋设计和仿洋设计采取谨慎态度,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广泛征求高水平专家意见,反复论证的方法,力求高水平与低支出的最佳结合二是杜绝高价买绿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选择本地优势植物品种、乡土树种作为主要绿化植物材料在城市道路绿化中,选择大量香樟、栾树、桂花等乡土乔木作为行道树主要树种,在公共绿地建设中,坚持以乡土植物造景,乔灌花草结合,外来植物品种只是做零星点缀和搭配,大大降低了引进外来植物品种的高额成本,避免了高投入、低回报、高价绿、高成本养绿问题的发生,降低了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养护管理成本目前我市 108 公顷公共绿地年绿化养护费用仅 80 万元,每平方米仅需 0.74 元3、注重节约用水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从绿地规划设计到绿化植物的选择到植物种类的种植搭配等各个方面、环节都把节水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大力提高乔木的使用量,选择本地乡土树种作为主要绿化用苗,限制草坪种植面积,逐步减少草坪特别是常绿草坪的使用量。

      城区 14 条主次干道的隔离带及人行道上都大量种植了乔木,近 50 万平方米的道路面积中,没有铺设一平方米的常绿草坪,绿化覆盖面积超过了 20 万平方米,园林大道的绿化覆盖率在夏季甚至超过了 70%,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树大荫浓的行道树香樟成为名符其实的百姓树城区整个道路绿化除遇特别干旱年份外,基本不需要人工灌溉,在乔灌草搭配和谐的生态环境下,均能安然度夏二是积极推行雨洪截留、管道喷灌技术我们在人民广场、湖心公园等可以使用喷灌技术的绿地预设管道,安装自动喷灌设备,改变过去靠人工浇灌、漫灌的原始8作业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人为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在文峰公园建设中,我们充分考虑雨洪水利用,在山顶修建小型人工湖集雨水,在山腰置小型水面集山洪,基本满足了全园的灌溉需要五、统筹兼顾,构建城乡一体的大绿化格局我们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结合宜都小城市实际,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向小城镇和中心村及居民点延伸,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大绿化格局1、城区园林绿化与城市大环境绿化相结合发挥滨江、拥山抱水的资源环境优势,加强山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