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CCM2000中文PDF版】RCCMF篇制造.doc
117页第Ⅴ卷RCC—M F 篇 制造F1000 引言 要提供充分详细的能保证满意结果的制造和生产规则是不可能的成功的制造基本上取决于各个制造商所掌握的知识诀窍和方法 第Ⅴ卷《制造》中给出的规则是要满足的最低要求,制造商应采取他认为保证其产品质量所必要的所有附加措施此外,制造商应遵守第Ⅰ卷或设备技术规格书中所规定的所有允差和补充要求F2000 标记规程F2100 总要求 a)应使用既不污染材料也不产生明显加工硬化或切口效应的方法作标记 b)标记应标在物件受力最小的区域并且要避开应力集中区(特别是形状突变区)或焊接热影响区此外,标记不得妨碍无损检验结果的判定F2200 方法a)可用符合 F2100a)和下述要求的所有方法作临时和永久标记;b)禁止使用电弧笔;c)允许在厚度超过 6mm 的工件上冲标记,金属冲章头应是圆形或球形的;d)允许用电解蚀刻的方法作标记,最好用于尺寸小、厚度薄的零件此时 所用电解液中的硫、汞、锌、铅的总含量和卤族元素的总含量均应不超 过 250ppm电解蚀刻后应立即进行中和、清洗和干燥 在用电解蚀刻作标记前,制造商应制定蚀刻规程e)厚度在 6mm 以下的工件,可用振动标记工具。
工具的头部应镶硬质合金 标记刻痕的深度≤0.25mm 然而,在铁素体非不锈钢工件上,这种类型标记可能会消失,应该用其 它标记方法,例如:用油漆在单个部件上做临时标记代码;并且制定完 工设备物项标记一览表F2300 文字或符号直径 D≤350mm 的管道上标记的字符的高度建议为 4~6mm设备和直径大于 350mm 的管道上标记的文字或符号的高度建议为 8~12mm尺寸很小的零件,在尺寸允许的情况下,字符要尽可能大F2400 临时标记 制造过程中可用印油、不能擦掉的墨水、油漆做工件的临时标记,在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金工件上的临时标记应符合下列条件: a)只可使用以后可以擦洗掉的标记; b)使用的墨水、油漆等不得含有 F6000 中禁止的任何污染物; c)如果标记有可能污染表面时,应在热处理前去除这些标记F3000 切割和不作焊补的整修F3100 概述 所有材料均可用机械加工、磨削或热切割和方法下料成形或开焊接坡口允许剪切板材受 F3200 制约F3200 剪切 如果随后用机械加工或磨削除去应变硬化区,厚度硬化区,厚度小于 25mm的板材可以用剪工切削 如果遵守上述条款,可以用剪切制备坡口然而,对于厚度小于 10mm 的板材来说,焊接工艺的接头截面说明已消除应变硬化区就足够了。
F3300 氧气切割a)当 S1321,S1322 或 1323 中规定焊接要预热时,氧气切割前应进行预热 然而制造商证实其不会造成裂纹的 S1321 中所列的碳钢件,在氧气切割 前可以免除预热b)应仔细地清除工件的氧化表皮毛刺,并用金属刷或磨削去除所有氧化物 痕迹当表面保留切割状态时,施用的氧气切割应对材料的机械性能(例 如硬度)没有不利影响c)应仔细地检查氧气切割表面,是否有裂纹d)在用磨削或机械加工的方法去除因氧气切割而造成的沟痕之后,应按 B、 C、D4000 章的要求检验用氧气切割制备的焊接坡口(见 S7330c)此外, 制造商应当用焊接工艺评定试件验证最大硬度值是令人满意的;否则要 用机械方法(磨削机械加工)去掉影响区F3400 等离子电弧切割和惰性气体保护钨极电弧切割a)当使用等离子电弧切割法将工件切割到景终尺寸时,应除掉切割面上所 有的金属滴迹、沟痕等;从切割面上磨削或机械加工去掉 1mm 左右金属 如果用气体保护钨极电弧切割方法切割薄壁件,也应采取同样的措施 奥氏体不锈钢件可以用去除毛刺后再进行化学酸洗(见 F6000)来代替 磨削或机械加工b)用等离子电弧切割制备不锈钢件焊接坡口时,切割后进行的表面制备应 符合第Ⅰ卷对焊接坡口所规定的检验要求。
F3500 碳弧切割和刨削(见 S7330)F3600 不作焊补的整修F3610 概述 本节叙述在已经按第Ⅱ卷“材料’’的要求验收的工件上发现的缺陷以及在加工或安装过程中暴露或产生的缺陷的整修 这类缺陷一般是表面缺陷 如果这些缺陷满足下述条件就不作焊补F3620 不作焊补的整修a)应该用磨削、铲削(随后磨削)或机械加工的方法去除缺陷禁止使用 热加工方法去除缺陷b)应将缺陷去除、或减小到零件实际厚度按第Ⅱ卷中零件和制品的准则和 和Ⅳ卷 S7350 坡口及焊接金属熔敷表面的准则为合格的尺寸c)去除或减少缺陷之后,剩余金属厚度按照第Ⅰ卷中适用设计方法应足以 满足应力准则此外,表面状态应满足装配和无损检验的要求d)整修部分应该圆滑,与周围表面连接应无棱角,接合斜率最大为 0.25F4000 成形和尺寸允差F4100 成形 F4110 概述 F4111 范围a)成形工艺包括为获得一个给定形状的部件对零件或制品所施加的所有热力—机械操作(加热循环、变形和成形后的任何热处理)b)成形工艺应不会使部件材料的性能降低到低于要求所要求的最小值因 此,必要时应在成形之后进行热处理恢复材料的性能以符合上述要求。
c)为此,成形工艺评定试验目的为验证加工出的制品符合成形前制品材料 验收技术规范中要求的性能d) 焊接板材不论采用何种成形工艺,焊接工艺评定都应考虑与成形相关的 热处理F4ll2 需要的文件a)应按照正式确认的整套文件所规定的要求进行所有成形操作,这些文件 至少应包括:——制造操作所使用的成形工艺技术要求和相应的评定报告的编号;——成形过程中和成形后要进行的检验b)成形工艺技术要求的内容 成形工艺技术要求应包括如下内容:1)当要求进行成形工艺评定时,应列出 F4120 中规定的用以限定有效范 围的所有变量2)提供下列资料作为参考之用——成形操作所采用的技术参数;——或包含有这些内容的内部工艺规程的编号 例如:采用感应加热进行弯管时,特别应规定下列参数:——弯曲速度;——电气参数(电流、电压、频率等);——冷却参数;——测量温度的方法:——经受成形操作的焊接区的位置(在适用时)3)成形工艺数据表中应列出成形工艺评定的编号F4113 应变率的计算方法a)按下列公式计算成形零件的延伸率: 圆柱筒体: A%=50e(1 一 Rf / R0)/ Rf变形量<1%时:A%=65e(1 一 Rf / R0)/ Rf变形量≥1%时:A%=75e(1 一 Rf / R0)/ Rf 容器封头: A%=(ln(Df / Dp))×100 管子: A%=100r / R式中: e——成品名义厚度; Rr——成形后零件中心线的曲率半径;R0——成形前零件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平板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R——管子中心线的名义弯曲半径;r——管子名义半径; Df——坯件直径; Dp——零件直径(冲压后)b)复杂形状成形的应变率应通过在试样件上的网格线来测得。
F4120 成形工艺评定 本节涉及除热交换器“U”型管弯曲工艺之外的成形工艺的评定F4121 评定的目的和要求作评定的场合 评定的目的是用一个试件对所采用的主要因素验证成形工艺能满足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下列情况需要作成形工艺评定:a)在高于 150℃温度下进行任何一项或一系列操作b)在低于(或等于)150℃的温度下进行的任何成形操作,而按 F4113 中给 出的各种形 式部件的公式进行计算,合金钢或碳钢工件最大应变率超 过 5%、奥氏体不镑钢工件最大应变率超过 l0%,或超过 15%而具有支 持性文件时 后者的支持性文件应考虑到加工造成数据的离散性并提供统计证明:——满足成形前填充材料验收技术规范所要求的保证性能(应变率的最 低要求值除外,:——所选的与最小伸长率相关的新准则是合理的并且与设计文件的要求相容在成形操作和相关机械性能热处理以后所验收的材料,不再要求成形工艺评定F4122 需要制定的文件 所有成形工艺评定都应按正式确认的全套文件所规定的要求进行;这些文件应符合适用章节的要求,它们至少包括:——评定试件的成形工艺技术要求(见 F4112);——评定的有效范围;——按照所采用的评定准则等级确定的要进行的检验及相关准则;——表示试件上取样位置的尺寸示意图。
F4123 评定有效范围 限制评定有效范围的主要因素如下:F4123.1 车间——热成形的情况下: 应在制造该工件的同一车闻并用制造该工件的同类型机床连行评定试验——冷成形的情况下:在某一个车间所进行的评定试验,可 U 扩展到对制造厂的所有车间均 有效;但这些车间生产用的成形机床必须与评定试验所用类型相同F4123.2 母材的牌号 所有同牌号或标准牌号的碳钢和合金钢(不包括奥氏体不锈钢)应视为等效的满足 MCl310 规定的晶间腐蚀试验的各非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应视为等效 的此外,轧制、拉拔或锻造制品应视为等效的F4123.3 焊缝 经受成形加工的焊缝处应考虑下列主要因素: 注:在运用评定的有效范围中,制造商应考虑表 F4123.3 中的规定 a)焊接接头的变形(见注)1)管件 只允许有一条纵焊缝;其变形量是由纵焊缝与中性轴线间的夹角“a”确定(见图 F123.3)角度α0 与管件材料类别相关;弯管过程中变形量:合金钢或碳钢为5%;奥氏体不锈钢为 1 0%由下列表达式确定 合金钢或碳钢件:│α0│(度)=4.5 R / r奥氏体不锈钢件:│α0│(度)=9 R / r式中:R——管子中心线的名义弯曲半径; r——管子名义半径; 如果│α│≤│α0│,即不考虑焊缝,则可将有纵焊缝的管子与无 缝管视为等效。
当然;在焊接工艺评定时应对弯管及弯管后热处理所 经受的热循环采取措施 如果│α│>│α0│,应在试件弯曲时于弯曲背拱部分对焊缝作评 定在其它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较大的│α│值的评定结果可适用于 较小的│α│值2)板材图 4123.3主要是指成形前拼焊板材的弯曲和压制成凹形同管子一样,如果碳钢或合金钢板材的变形量超过 5%,(而奥氏体 不锈钢板材除外,其变形量达到 10%),应在试件成形时对焊缝作评定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较大的变形值评定结果可用较小的变形值b)焊接工艺S3120 规定的并按照 RCC—M 第Ⅳ卷评定的焊接工艺设立了一主要因 素特别是 S3X19(S3219、S3319 等)中规定的成形前焊缝的热处理是 一主要因素4123.3 表F4123.4 几何准则a)板材和管材:变形:用 F4113 确定的较大应变率评定结果可运用于较小的应变率 厚度:成形工艺评定的有效范围为 0.75e~(1.25e+3mm)(e 为试件厚度)b)管子 直径 下列各规定范围内的管子外径都可视为等效的:—— 直径≤50mm—— 50mm<直径≤l 50mm——I 50mm<直径本准则只涉及管子较大的 r/e 比值的评定结果可适用于较小的比值。
变量 r 和 e 分别为管子的名义半径和名义厚度c)附加限制 在评定成形操作的零件上有足够的尺寸时,应进行冲击试验,这些规则 不允许采用未进行冲击试验所得到的评定F4123.5 成形技术 评定只对一种成形技术和一种给定类型的机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