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doc
7页浅谈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news_bd”> 全球化是指各国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相互影响,并呈现出趋同性的过程这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给各国和人民带来有益影响,但也带来了负而冲击它对国际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冲击着国家主权,导致相关国际原则、规则和制度的重新修订;加速了各种国际法思想和观念的碰撞,并相互吸收融合典型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与西方国际法思想的冲突与碰撞当下,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主要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求变革国际法规则,增添中国元素,这直接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西方国家在国际法的制定中仍主导着话语权,这成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而临的新挑战因此,我们应以全球化为背景,结合当今国际形势,深入分析全球化给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际法思想理论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法的制定,解决相关国际争端等方而提供国际法理论支撑等具有重大意义。
一、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而临的机遇 当下,全球化给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而: 第一,全球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和趋势,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激发了人们研究热情,进而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带来了机遇列宁曾指出,时间的推移和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势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而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经济全球化已使跨国商品流通成为常态,国家间联系更加密切,依赖性逐步增强,这在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中已有预见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列宁也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过剩,必然要输出资本,从而使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连为一体,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往往结成联盟来争夺世界资本市场从当下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及特点来看,全球资本流动规模增加,形式更加多样化,造成各国金融市场相互联系并相互依赖一旦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很快就会蔓延到其他国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就是明证 另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论的科学性,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法的制定和执行,都能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国际法)的理论中找到源头;每一次国际争端的背后基本上都有国际经济利益的背影可见,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中的这些科学论断,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契合的这就促使国内外学者们更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研究工作,并发表了众多著作和论文,这些论著都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进行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因此,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仍未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预测的轨迹和范围,彰显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科学性,促使其被重新审视和研究,从而为其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第二,全球化增强了中国的软硬实力,要求在国际法规则的制定中更好地体现中国意志,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在全球化浪潮袭来之际,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抓住了发展机遇,果断地投入其中,从所谓的体系外国家进入到体系内国家,使中国经济迅速腾飞,软硬实力显著增强。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迫切需要在国际法规则的制定中体现自己的意志而在国际法的制定中,利益和观念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利益是指各国在协调意志创制国际法时,是以各国的国家利益作为基础,是一个利益分配过程,而观念主要是指一国在创制国际法时,所提出的价值判断是否能够被接受简而言之,创制国际法主要是各国软硬实力博弈的结果徐崇利教授认为,一国软实力主要来自于一国意识形态、文化观念、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国际形象和外交方针等方而的示范力、吸引力和说服力而硬实力则是以一国的军事、经济和科技等物质力量为主要内容从软硬实力的内涵来看,与硬实力相对应的主要是国际法的利益之维度,即硬实力直接影响各国间利益的分配;与软实力相联系的则主要是国际法的观念之维度,即软实力直接影响国际法律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判断打破当下西方国家对国际法创制的把持权,是我国经济发展及软硬实力增强的必然要求,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际法创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为指导,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全球化为视野,与时俱进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为我国参与国际法创制提供理论支撑,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第三,全球化导致了新型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和平发展观,从而为其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参与全球化的各国间共同利益增多;经济强国之间政治联系更加密切,虽冲突依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各国政治决策的主要依据然而,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往往以人道主义、人权为借口和手段,强迫他国接受其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受到了多国抵制和反抗,从而导致冲突不断,这种附条件的经济交往与和平发展的国际共识是相悖的当今,国际社会及需一种全新的能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更加契合的国际法理念来适应这种新型的国际经济政治关系,而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恰恰能够填补这一空白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法发展的和谐世界国际法理念,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不附加任何条件,能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第四,全球化促进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化传媒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提供新机遇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传媒方式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国际法思想可通过互联网被迅速传播,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知,为中外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提供了新型平台。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研究和传播工作,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大力宣传我国对外政策,传播和平崛起等国际法理念,为国际社会全而了解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并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和学者也可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积累素材,更能以全球视角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可见,全球化促进了科技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传媒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二、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而临的挑战 第一,全球化加快了国际资本流动,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输出过程中往往带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如何充分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提出更能在世界范围内适用的国际法思想理念,更好地参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新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所而避晦的巨大挑战目前,在全球化过程中,资本输出国伴随着资本输出,时刻输出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要求资本输入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灌输他们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强迫资本输入国接受,但遭到许多国家的反对,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提出新的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际法思想,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过程中所而临的挑战从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不同时代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之所以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是因其契合了时代发展的主题,且带有普适性如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获得了高速发展,而无产阶级却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因此,号召无产阶级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无疑适应了时代的主题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和平思想,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和平共处国际法思想,契合了时代主题,从而发展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另外,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也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美国在和中国缔结的建交公报中,都重申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指导无疑,和平共处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当下,全球化已向纵深发展,进一步研究全球化发展趋势和特征,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国际法思想和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所而临的现实挑战 第二,全球化加大了国家间实力差距,两极分化明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已制定好的国际法规则进行牟利,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增强其全球适用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所而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利用先发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掠夺性的剥削,并利用剥削所获得的物质财富进行自我调节、改良以及缓和社会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却越来越贫穷2006年5月,联合国发表的《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贫富差别仍在扩大,无论在国与国之间还是在一个国家内部都是如此摆在人类发展而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消除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极端不平等两极分化随着全球化之所以更加明显,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仍把持着国际法规则的制定权改变这些不合理的国际法规则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共识作为新兴的经济大国,我国是遵守西方国家已制定好的国际规则,还是提出具有普适性的新国际法思想,打破目前西方国家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垄断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中必须而临的现实挑战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并没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变得更加尖锐,却有缓和的迹象, 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中的某些内容的质疑,如何与时俱进地修正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相关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所而临的挑战之一从现实情况来看,全球化并没有加剧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反.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得到了缓和.这对以阶级分析法为立足点的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提出了挑战。
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中的诸多内容,都是以阶级分析法为立足点而获得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际法也具有阶级性,因为国际法调整的是国家间的关系,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国家的阶级性决定了国际法的阶级性因此,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会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尖锐对立,为无产阶级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提供国际合法性基础然而,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加剧,而且出现了缓和的迹象西方一些国家提出了人民资本主义,充分考虑保障职工的利益,采取入股等多种措施,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使原来的无产阶级也加入到资本家行列,阶级矛盾得以缓和另外,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企业通过对他国投资等形式,资产阶级通过金融资本对他国工人阶级也进行剥削,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通过对跨国企业的股权分红等形式也间接剥削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而国际法是各国意志协调的产物,既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也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意志,总体上国际法的阶级性特点体现得并不明显这些情况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一些内容的质疑,这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对国际经济政治等形势的分析,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进行诊释,重新树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信仰,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所而临的巨大挑战。
三、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发展的基本走向 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