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解读王澍及其建筑思想.ppt

16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6015752
  • 上传时间:2019-10-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2M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建筑师、文人、学者、教师?,——解读王澍及其建筑思想,,,,,,,,,,王澍生平简介,■1963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1985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学士 ■1988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1988至1995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工作 ■2000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 博士 ■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任教,,,,,王澍之建筑观,,,“我不做“建筑”,只做“房子”房子就是业余的建筑 业余的建筑是无限接近自发性秩序的建筑,在它的视野中,自发的建造,违章的建造,临时的拼接有着和专业建筑学平等的地位 业余的建筑只是不重要的建筑,专业建筑学的问题之一就是把建筑看的太重要但是,房子比建筑更基本,它紧扣当下的生活,它是朴素的,通常是琐碎的在做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建筑只是我的业余活动比建筑更重要的是一个场所的人文气息,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朴素建构手艺中光辉灿烂的语言规范和思想 业余的建筑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批判性的实验建筑态度,但它可能比任何专业建筑学的实验更彻底,更基本在我看来,没有彻底性,任何建筑实验活动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说王澍,,,这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在我看来这基本上是王澍的建筑观前一句,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寻根”在他们那代知识分子心里是难以割舍的而无论是苏州的园子还是从白居易到李渔等文人的文章,都在感染着他、召唤着他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较中去感知那以远去中国的美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他的建筑,去鼓励他去承袭与发展我们的华夏建筑后一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把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待建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的设计对于文化,建筑其实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杀死建筑的今天是先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去套文化,谓之概念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 不谈建筑,只谈房子,所以就是业余的,业余建筑王澍,一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他的建筑活动就如其所生的年代一样矛盾而敏感 在建筑师同行里,王澍被公认是最有中国文人气的而他也是很早就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提出尖锐看法的人之一王澍在中国建筑师中的名气,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另类他是把建筑带入大学的引路人,但他又一直表现着对于庙堂规则的不屑当年,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他对着老先生说,“如果说中国有现代建筑师,那只有一个半,半个是我导师,一个就是我。

      但是,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狂妄的建筑师,一直以来却又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寻求着艺术之根他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代建筑在别人看来,王澍已然是中国建筑师的一个代表,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某种形态的哲学表现去关注,而他自己却只是用古代工匠的手法去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当代建筑说王澍,,,,,,,王澍主要作品,■杭州墙门(雕塑)(2000年,已建成); ■杭州垂直院宅 (钱江时代)( 2001年,已建成); ■杭州一分为二(雕塑)(2001年,已建成); ■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年,已建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2002-2003年,已建成); ■东莞理工学院艺术系馆(2002-2003年,已建成); ■浙江台州路桥古镇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2002-2003年,方案); ■广州、北京拆筑间(2003年,已建成); ■杭州HZ093—728(2003年,已建成); ■南京三合宅(2004-2005,已建成); ■杭州三合宅(2004-2005,已建成); ■浙江宁波慈城古建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2003-2004,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期工程(2002-2005,已建成); ■宁波五散房(2004-2005,已建成); ■宁波博物馆(2005年,已建成)。

      宁波美术馆,,,2005年10月,宁波美术馆落成,它是由轮船码头航运大楼改建而成,规模仅次于北京中国美术馆整座美术馆外墙由青砖、木材、钢材构成,像一艘即将远航的轮船,给人的印象是沉稳、内敛、厚实,又略带几分神秘开馆以来,平均每天都有200人光临这个艺术殿堂鸟瞰图,馆前大街,展馆入口,,,,,宁波美术馆,,,宁波美术馆的前身是宁波港客运码头的候船大厅如果鸟瞰这座建筑,它的外观依旧是一个线条和结构都极为简单的长方形盒子 外立面的木墙和钢柱,色调单纯,尺度超常,带给你视觉的冲击和不同凡响的感受整个建筑的体量在浑然不觉中增大了许多光线的介入是打破单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让不同材质更显柔和协调的一个手段干净的线条,简约的色块,光的参与,影的投射,人的渺小感,这一切竟让你凝神无语如果说现代建筑主要还是一种“雕塑”的思维方式,那宁波美术馆偏重“空间”和“场所”的思考则明显地具有了“后现代”的意味宁波美术馆,,,不要以为这仅是在尺度上取胜如果亲临这木墙和钢柱间长长的廊道,你会发现“木墙”原是一扇扇通高的“巨门”在许多扇门板的脚下,细心的你还会发现长长的插销,当你得知这些“巨门”竟然可以一扇扇打开,定会另有一番惊喜。

      二维的平面转而成了通向另一个未知空间的通道显然,设计师对艺术空间的创造往往需要观赏者的体验和阅读来完成所谓移步换景,空间的知觉,是在时间的向度上完成的有人说这些巨幅的门象征着古老店铺的“门板”,此意象不妨看作是对宁波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的一种暧昧的隐喻宁波美术馆,,,依旧保留的“登船”长梯,将美术馆和码头连接起来它的一端通向优美的廊道在一个天气宜人的早晨,阳光可爱地照射进来,廊道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或驻足,或踱步,在洞察秋毫的摄影师眼中,这些都是极佳的构图题材,可以被他的镜头处理成绝妙的画面你站在廊上看风景,廊下有人在看你王澍在该校象山校区的规划与设计中,成功地把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传统的诗意与审美带入当代建筑,以达到平衡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与一座不甚高大的山的目的 理解象山校园,先要理解王澍对时间和传统的感情2002年,杭州南山路开始改建,杭州市政府想把这条路建成上海的衡山路,西湖边上的很多民居就开始拆毁为了阻止这一切,王澍沿西湖拍了400多张幻灯片,一张一张地讲给负责改建的官员看:每一幢房子,都带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他说:你们知道南山路的历史有多久吗?从你们改建完成那天起,南山路的历史就只有1年了。

      象山校园正是建立在王澍对时间和传统的理解之上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期,,,,,,,,一个外来者对象山校园的惊奇,一定是从大门开始的象山校园的大门不是“门”,而是“墙”是没有围合的墙的自然延伸,墙身矮得经常让人有翻过去的冲动但这是一堵砖砌的墙,那砖也不是普通的砖,而是从乡下拆房现场收上来的老砖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期,象山脚下的这片空地,开工之前,原本是一片平坦的水稻田但王澍运用了传统园林建筑中“平地起坡”技法,顺着山势和水势做出坡度王澍说,中国人盖任何房子都会讲究一个势第一期完工的建筑是教学楼等公共建筑,在山的北面,地势是北高南低,北边的房子要高,这是一个合院的基本语言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瓦、檐、竹、木,让王澍的建筑充满了江南的灵性整个象山校区的建筑,片片鳞瓦,铺陈栉比;重重密檐,错落有致你知道,南方诗歌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是下雨,以及下雨之后看到雨水从哪里下来他说,做瓦檐的时候,一直在想象学生们从窗外看着雨水从瓦檐上滴落的浪漫场景另外,瓦檐还有着奇妙的实用价值瓦片间充满了交叠出的缝隙,这是天然的空调机,夏天的时候,风从缝隙间吹出来,自然地形成习习凉风;而冬天,这些缝隙又会对风力形成自我调节。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期,,,,,,,,王澍对传统的运用并不拘泥,所有的合院都不是闭合的;在有的院子里,王澍把面山的一面彻底打开,而在图书馆这处院落里,围合处会有一个缺口,种上一棵树王澍说,等树长大,学生们会在树荫下看书而在建筑的内部,所有的内部设计,都非常现代主义:线条感极强的灯、屋顶的水泥质感、管道和线路的裸露 在象山建筑中,王澍最大的突破,在于尺度中国传统合院尺度是很小的,但王澍的建筑尺度观念即使在现代建筑里也是相当大胆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期,,,,小结,,,“建筑是对人的生活方式有影响的王澍坚信这一点他曾有一句名言:桌子是从屋子里长出来的现在,他说,每幢房子都是一座空的剧场,建筑师有时像导演,把屋子搭好,就可以等着自己设计的剧情上演了 这一刻,我们期待着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演.,谢谢倾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