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毛皮贸易对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态影响.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05246703
  • 上传时间:2019-10-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毛皮贸易对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态影响中国加拿大研究网试论毛皮贸易对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态影响 付 成 双内容提要:毛皮边疆是北美西部开发中最具有传奇性的一种边疆,它不仅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且创造了白人与印第安人交往的新形式,同样也给北美印第安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环境史角度探讨了毛皮边疆对于印第安人所带来的生存环境的恶化和生态伦理的堕落,驳斥了所谓印第安人从毛皮贸易中受益的神话关键词:毛皮贸易 印第安人 环境伦理 瘟疫毛皮贸易(Fur Trade)是北美历史上一种重要的边疆开发形式 自白人殖民者踏上北美东岸的土地起,最初的交换就开始了直到19世纪70年代前,从南到墨西哥湾、北至哈得逊湾沿岸,自大西洋海岸直到太平洋海岸的广阔范围内,都曾经出现过这种经济形式毛皮贸易曾经是新法兰西存在的基础,也是列强争霸和促使他们深入北美内陆的关键因素这是一种同其他边疆截然不同的开发模式,它不像其他边疆那样排斥印第安人,夺取其土地和生命,而是需要后者的合作没有土著人的合作,这种经济形式一天也不可能在北美生存下去而对于毛皮贸易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还一直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即试图围绕毛皮贸易对于印第安人的生态影响做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带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一种白人与土著人合作的边疆狭义上的北美毛皮贸易仅指猎取和交换带有优质皮毛的动物皮,尤其是海狸皮(beaver)的行为当时海狸分布在北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数目估计在1,000万到4,000万只之间 ;而广义上的毛皮贸易还包括交换动物皮革的行为,如北美东南部的白尾鹿皮、西北地区的驯鹿皮和麋鹿皮、大草原上的野牛皮等不过,海狸皮贸易是整个毛皮贸易的核心,在交换的过程中,其他动物的毛皮和交换的商品都要换算成海狸皮来计算如1733年哈得逊湾公司在詹姆斯湾的麋鹿河毛皮站,1张上好的海狸皮可以兑换下列物品:1/2磅珠子(米色的);3/4磅彩色的珠子;1只黄铜壶;1磅铅弹;1.5磅火药或2磅糖 最初吸引欧洲人到北美去的是纽芬兰附近丰富的鳕鱼资源,附近的印第安人对于渔民随身携带的铁器及小镜子、小珠子等用品非常渴望,于是就拿出自己所拥有的海狸皮进行交换,这样,最初的交易就开始了,而渔民们也就成为了最早的毛皮贸易商1534年,法国探险家卡蒂埃在圣劳伦斯湾探险的时候,就曾经同印第安人进行过交易 自此以后,毛皮贸易从其他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北美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行业,以至于“150年来,欧洲人对西部内陆地区的兴趣几乎一直仅限于毛皮贸易” 。

      与北美的其他边疆形式相比,除了同农业边疆相对立,具有极强的扩张性和脆弱性外,毛皮贸易的独特性还在于它是惟一一种依靠印第安人合作的边疆开发模式毛皮贸易不同于农业边疆,后者所垂涎的只是印第安人的土地在美国历史上,除了早期需要土著人帮助时、白人曾经对他们有过友好以外,其他大部分的边疆开发时期,印第安人是被作为文明进化的阻力而被排斥的美国的“拓荒者坚持认为:印第安人和那些森林一样,必须当作文化进步的敌人而加以消灭” 而在加拿大的毛皮边疆中,“那句‘一个好的印第安人就是一名死的印第安人’的口头禅从来没有被应用到毛皮贸易之中” 毛皮贸易是“作为商人的白人和作为狩猎者的黄种人之间所进行的一项合作” 除了极个别的特例外,印第安人这边对欧洲物品的渴望和欧洲人那边对印第安毛皮的渴望是商人与西北地区的土著人之间的‘友谊’的唯一基础” 除了在19世纪落基山区的捕猎中,美国毛皮商人阿斯特曾经引入了利用白人捕猎的集会制度外,毛皮贸易在它存在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离不开土著人的合作法国人在同英国人争夺毛皮资源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印第安人盟友早在尚普兰时期,法国人就同休伦人结盟1609年,他帮助休伦人袭击了易落魁人的一个部落,从此与强大的易落魁人结仇;而后者则与英国人联盟。

      休伦人是法国人在毛皮贸易中的第一批猎手和中间贸易商随着毛皮贸易产地的不断深入内地,法国人的猎手和中间商也不断西移1640年代后,随着休伦人的灭绝,渥太华人、奥吉布瓦人、达科塔人、曼丹人直至最西部的部族,大部分都先后卷入毛皮贸易之中,不是变成猎手,就是中间人正是由于毛皮贸易中白人与土著人的这种相互关系,所以才在北美历史上缔造了一个特殊的混血种族¬¬¬¬¬¬¬¬¬¬¬¬¬¬¬¬¬¬¬¬¬¬¬¬¬¬¬¬¬¬¬¬¬¬¬——梅蒂人(Métis)从事毛皮贸易的商人和雇员大多是孤身深入内地的年轻人,远离欧洲的家庭和社会,许多人逐渐同土著妇女结婚早在尚普兰时期,种族通婚就已经开始,他曾经对印第安酋长说:“我们的年轻人同您们的女儿们结婚,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对白人来说,“如果一名毛皮商人想要确保土著人的领袖每年都把毛皮送到他的贸易站来,那么没有比同他的女儿结婚更好的方法了” 而对印第安人来说,想要持续得到白人的商品,尤其是枪支弹药的供应(这在对付敌对的部落时特别重要),维持自己部落在其他边缘部落和白人毛皮商人之间的中间商地位,同白人联姻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手段印第安人中显要人物的女儿同一个欧洲毛皮公司的青年结婚会坚固贸易关系,并且在其他方式不可能的情况下击败反对者” 。

      正是在这种双方都相互需要的基础上,法国毛皮商人与印第安妇女之间的婚姻逐渐流行起来,于是妇女成为毛皮站里面重要的人手和组成部分,“没有乡村妻子(指印第安妇女)与之分享居处的商人是很少的” 英国的哈得逊湾公司起初为了约束自己的雇员,禁止他们像法裔商人那样接纳印第安妇女,但法国人由于同印第安人联姻而在毛皮贸易中稳占上风为了对付法国人的竞争和获得优质的毛皮,哈得逊湾公司最后也不得不接受了种族通婚的事实甚至到了后来,海湾公司也体会到了利用印第安妇女作为免费劳动力和种族通婚的妙处它的一名官员甚至向伦敦的董事会进言:“培育一小批有用的人手,使他们最终能够代替欧洲出生的雇员是非常有益的 正是由于毛皮贸易中印第安人同白人之间的这种特殊的关系,梅蒂人作为加拿大一个特殊的民族集团逐渐形成,并最终定居在红河地区,充当毛皮贸易的中间人和后勤保障,并在随后的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加拿大1870年对雷德河居住区的首次人口普查,在当时的11,963名人口中,白人只有1,565名,印第安人558名,法裔梅蒂人5,757名,英裔的梅蒂人4,083名 梅蒂人作为一支特殊的种族就这样在加拿大生存延续下来根据1996年的人口统计,加拿大的梅蒂人总数达到了210,190人 。

      二、毛皮贸易改变了土著人的生存环境及其生态伦理为了能得到持续的毛皮供应,毛皮贸易这种经济形式需要保存北美毛皮产地的原始状态,与农业边疆那种大规模的征服自然、改天换地的情形相比,可以说是在北美诸多经济形式中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一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保护环境和与自然和谐的毛皮贸易以其特殊的方式同样在北美历史上制造了惨烈的生态灾难首先,毛皮贸易导致了许多珍贵毛皮动物的加速灭绝,从而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毛皮贸易一直处于一种高度的竞争状态,最明智的方法是在其他竞争者到来前尽量猎捕,把一片空白留给对手例如,19世纪20年代后,哈得逊湾公司总裁辛普森针对有争议的落基山西南部地区而要求他的员工:“该地区海狸资源非常丰富,基于政治原因,我们应该设法尽可能快地努力去猎光它 这就是海湾公司所采取的著名的焦土政策(scorched earth policy)毛皮贸易是法属新法兰西的经济支柱1743年,法国与加拿大进行毛皮贸易的重要港口——拉罗谢尔——进口了12.7万张海狸皮、3万张貂皮、1.2万张海獭皮、11万张浣熊皮和1.6万张熊皮 1742年,仅仅约克贸易站就交易了13万张海狸皮和0.9万张貂皮甚至到了毛皮贸易已经衰竭的1854年,在伦敦市场上仍然交易了50.9万张海狸皮 。

      疯狂的灭绝式大屠杀,导致了这种珍贵的毛皮动物数目锐减,并在多处灭绝在1600年的时候,圣劳伦斯河一带的海狸就被捕完了;在1610年,哈得逊河上海狸还很常见,到1640年,它就在这一带和马萨诸塞海岸一带都绝迹了;到17世纪末,新英格兰的海狸几乎完全绝迹了;到1831年,海狸在北部大草原上也灭绝了,捕猎的方向转向太平洋地区19世纪30年代,整个落基山区一年也只能捕获到2,000张海狸皮了到19世纪40年代,北美的海狸皮捕猎永远地结束了就在海狸相继消失的同时,其他毛皮动物也遭遇到了类似的灭顶灾难北美东南部的白尾鹿在白人到达时约为4,000万只1707年,有12万张鹿皮被运离查尔斯顿;18世纪四五十年代,查尔斯顿每年平均运出17.8万张鹿皮有的研究者认为,在贸易的盛期,每年大概要屠杀100万只鹿 到19世纪末,曾经庞大的白尾鹿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草原上的野牛也经历了几乎相同的命运由于需要供应西北公司和哈得逊湾公司的牛肉饼需要,梅蒂人到1850年,就已经把马尼托巴省的野牛都杀光了在1873年以后,随着野牛皮制革的成功,野牛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在1872—1874年,每年被杀死的野牛高达300万头。

      结果,在短短的数年内,野牛的数量从原来的上千万头锐减到不到200头到1903年,整个北美还剩下34头在白人到达前,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曾经是北美印第安人重要的食物来源,而毛皮动物的灭绝等于切断了北美土著人重要的食物来源,从而导致他们的贫困和对白人社会的依赖1801年,克里克人的领袖疯狗抱怨道:“我们的鹿和野生动物几乎都没有了众所周知,野牛的灭绝是草原印第安人被迫放下武器、迁入保留地的重要原因 其次,毛皮贸易在给毛皮动物造成灭顶之灾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态伦理千百年来,印第安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已经在北美的土地上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印第安人是否可以定义为生态的居民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但印第安人的确拥有非常优秀的一些生态伦理传统,不能用我们现在的准则去苛求他们符合我们的规范他们虽然有时会杀光整群野牛,但他们有自己的伦理依据而且,有的部族还相信如果不把见到的都杀死,这是对动物的大不敬,甚至认为这些动物会越杀越多他们在猎杀动物时还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比如根据著名的毛皮商人亚历山大•亨利的记述,当一只海狸死后,奥吉布瓦人会把“它的头拿在手里,数次拍打并亲吻,由于拿走了它的生命而上千次地乞求原谅,称她是自己的亲戚和老祖母” 。

      虽然印第安人的许多做法我们现代人并不见得认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白人到来以前,印第安人通过迁移和根据季节转换而更换食谱,从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且由于他们总体人数较少,被他们所改变的居住地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在他们搬迁以后会迅速地恢复起来,而且他们猎捕的动物的数量远远低于动物自然淘汰的速度,不会对整个物种的延续造成太大的影响而毛皮贸易到来后,印第安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变成了白人猎捕毛皮资源的杀戮工具,这“显然背离了他们原有的价值观” 白人到来前,印第安人每年猎捕的毛皮一般以满足自己和家庭需要为依据,如地处白尾鹿密集地区的克里克人在卷入毛皮贸易前,平均每个家庭每年需要25—30张鹿皮阿尔贡金人对于所猎取的海狸一般不会浪费,食肉用皮,甚至连海狸的大牙也是切割东西的工具草原印第安人也形成了同野牛紧密相连的关系,一切生活所需都来源于野牛然而一旦涉足毛皮贸易,印第安人屠杀动物的性质就变了,“随着毛皮贸易的加剧,卷入其中的土著部落开始了从为生计而捕猎向为海湾公司而捕猎的转变,杀死的动物远远多于他们本身所需” 到19世纪上半期,随着越来越多的草原部落卷入毛皮贸易,他们“在把野牛当作赖以生存的基础的同时,开始把它们当成一种交易的商品” 。

      在卷入毛皮贸易后,一名克里克人平均每年要猎杀200—400只鹿,换取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一般每名土著猎手一年会去毛皮站交易100张毛皮,其中,70张用来满足生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