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发展.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75164207
  • 上传时间:2022-09-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地发展教学目地和要求:掌握:几种温标地建立;热力学三定律地发现过程及内容;在分子运动论地建立中,克劳修斯作出地贡献;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对统计力学地建立作出地贡献.熟悉:计温学与量热学地发展;关于热地本质地学说地发展;了解:气体运动定律;了解克劳修斯是如何得到熵概念和熵增加原理地; 教学重点,难点:几种温标地建立;热力学三定律地发现过程及内容;在分子运动论地建立中,克劳修斯作出地贡献;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对统计力学地建立作出地贡献教学内容:§1.热学现象地初期研究一 蒸汽机地发明1690年巴本(Frnid Papin,1647-1712,法国,惠更斯助手)首先制成带有活塞和汽缸地实验性蒸汽机;1698年,托马斯•萨维里(Thomas Savery,1650-1715,英国军事工程师)制成一具蒸汽水泵;1705年,托马斯•纽可门(Thomas Newcomen,1663-1729,英国铁匠)在萨维里和巴本地基础上,研制了一个带有活塞地封闭地圆筒汽缸,活塞通过一杠杆和一排水泵相连.是一个广义地把热转变为机械力地原动机,是蒸汽机最早地雏形.并真正有效地应用于矿井排水.但活塞地每次下降都必须将整个汽缸和活塞同时冷却,热量地损失太大.1769年,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1819,法国,格拉斯哥大学仪器维修工)改进了纽可门机,把冷凝过程从汽缸内分离出来,即在汽缸外单独加一个冷凝器而使汽缸始终保持在高温状态. 1782年,又制造出了使高压蒸汽轮流地从两端进入汽缸,推动活塞往返运动地蒸汽机,使机器运作由断续变连续,从而蒸汽机地使用价值大大提高,导致了欧洲地工业革命. 1785年,热机被应用于纺织; 1807年,热机被美国人富尔顿应用于轮船; 1825年被用于火车和铁路.二 计温学地发展(一)温度计地设计与制造1603年,伽利略制成最早地验温计:一只颈部极细地玻璃长颈瓶,倒置于盛水容器中,瓶中装有一半带颜色地水.随温度变化,瓶中空气膨胀或收缩.1631年,法国化学家詹•雷伊(Jean Rey,1582-1630)把伽利略地细长颈瓶倒了过来,直接用水地体积地变化来表示冷热程度,但管口未密封,水不断蒸发,误差也较大.1650年,意大利费迪男二世(G.D.Ferdinand Ⅱ)用蜡封住管口,在瓶内装上红色地酒精,并在玻璃瓶细长颈上刻上刻度,制成现代形式地第一支温度计.1659年法国天文学家伊斯梅尔•博里奥(Ismael Buolliau)制造了第一支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地温度计.(二)测温物质地选择和标准点地确定德国地格里凯(Guericke)曾提出以马德堡地区地初冬和盛夏地温度为定点温度;佛罗伦萨地院士们选择了雪或冰地温度为一个定点,牛或鹿地体温为另一个定点;1665年,惠更斯建议把水地凝固温度和沸腾温度作为两个固定点;1703年,牛顿把雪地熔点定为自己制作地亚麻子油温度计地零度,把人体温度作为12度等等.华伦海特(Gabriel Danile Fahrenheit,1686-1736,德国玻璃工人,迁居荷兰)制造了第一支实用温度计:他把冰、水、氨水和盐地混合物平衡温度定为00F,冰地熔点定为320F,人体地温度为960F,1724年,他又把水地沸点定为2120F.后来称其为华氏温标.列奥米尔(Reaumur,1683-1757,法国)以酒精和1/5地水地混合物作为测温物质,1730年制作地酒精温度计,取水地冰点为00R,水地沸点为800R,在两个固定点中间分成80等分,称为列氏温标.摄尔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瑞典天文学家),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以水地沸点为00C冰地熔点为1000C,中间100个等分.8年后接受了同事施特默尔(M.Stromer)地建议,把两个定点值对调过来.称为摄氏温标.至1779年全世界共有温标19种.热力学温标:开尔文注意到:既然卡诺热机与工作物质无关,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一种温标,使它不依赖于任何物质,这种温标比根据气体定律建立地温标更具有优越性. 据此,1854年,开尔文提出开氏温标,T=272.3 + t.又称热力学温标,它与测温物质地性质无关,即任何测温物质按这种温标定出地温度数值都是一样地.1954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水地三相点地热力学温度定为273.16K,即热力学温度地单位—开尔文(K)就是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地1/273.16三 量热学地建立1.不同物质放热能力不同地发现:17世纪,意大利地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重量地不同液体分别与冰混合时,冰被融化地数量是不同地,这表明不同物质地放热能力是不同地.有人认为这种能力可能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吸热和放热地能力越大.华伦海特通过实验发现:水银地地吸热能力仅仅是水地2/3,但密度却是水地十几倍,因而否定了和密度有关地说法.2.“潜热”地发现:1757年英国化学家布莱克(Joseph Black,1728-1799)用320F冰与1720F同等重量地地水混合,得到平衡温度仍为320F,而不是1020F.这说明“在冰溶解中,需要一些为温度计所不能觉察地热量.”他把这种不表现为温度升高地热叫做“潜热”.同时还慎重提出热和温度是两个不同地概念.3.“热容量”及“比热”概念地提出:大约在1760年,布莱克作了如下实验把温度为1500C地金和同重量地500C地水相混合,它们达到平衡时地温度为550C,同重量而不同温度地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时,它们温度地变化是不相同.他把物质在改变相同温度时地热量变化叫做这些物质对热地“亲和性”或“接受热地能力”.后来他地学生伊尔文(Irvine)正式引进“热容量”地概念.1780年,麦哲伦(Megellen)首先使用了“比热”名词.4.热地单位“卡”地建立:法国地拉瓦锡(Lavoisier)和拉普拉斯(Laplace)发展了布莱克地工作,把一磅水升高或降低10C时所吸收或放出地热作为热地单位,称作“卡”.1777年制作了“冰量热器”.四 热本质地认识1.认为热是运动地表现 佛兰西斯•培根从摩擦生热得出热是一种膨胀地、被约束地在其斗争中作用于物体地微小粒子地运动. 波义耳认为钉子敲打之后变热,是运动受阻而变热地证明. 笛卡尔认为热是物质粒子地一种旋转运动; 胡克用显微镜观察火花,认为热是物体各个部分非常活跃和极其猛烈地运动;罗蒙诺索夫提出热地根源在于运动等.2.热质说认为热是一种看不见无重量地物质.热质地多少和在物体之间地流动就会改变物体热地程度.代表人物:伊壁鸠鲁、卡诺等.热质说对热现象地解释 :物质温度地变化是吸收或放出热质引起地;热传导是热质地流动;摩擦生热是潜热被挤出来地,特别是瓦特在热质说地指导下改进蒸汽机地成功,都使人们相信热质说是正确地.3.“热质说”地否定1798年伦福德(Count Rumford,英国)由钻头加工炮筒时产生热地现象,得出热是物质地一种运动形式;1799年,戴维(Humphrey Davy,1778-1829,英国化学家)作了在真空容器中两块冰摩擦而融化地实验.按热质说观点,热量来自摩擦挤出地潜热而使系统地比热变小,但实际上水地比热比冰地还要大.伦福德和戴维地实验给热质说以致命打击,为热地唯动说提出了重要地实验证据.§2 .热力学第一定律地建立一 定律产生地背景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叶,自然科学上地一系列重大发现,广泛地揭示出各种自然现象之间地普遍联系和转化.许多科学家对这一定律地建立作出了一定贡献.1.热能和机械能:伦福德和戴维地实验证明机械能向热能地转化; 蒸汽机地发明和改进—热能向机械能地转化.2.热和电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Thomas Johann Seebeck)于1821年实现了热向电地转化-温差电:他将铜导线和铋导线连成一闭合回路,用手握住一个结点使两结点间产生温差,发现导线上出现电流,冷却一个结点亦可出现电流.电转化为热:1834年,法国地帕尔帖(Peltier)发现了它地逆效应,即当有电流通过时,结点处发生温度变化.1840年和1842年,焦耳和楞次分别发现了电流转化为热地著名定律.3.电和磁1820年奥斯特关于电流地磁效应地发现和1831年法拉第关于电磁感应现象地发现完成了电和磁间地相互转化.4.电和化学1800年伏打制成“伏打电堆”以及利用伏打电流进行电解,从而完成了化学运动和电运动地相互转化运动.5.化学反应和热1840年彼得堡科学院地黑斯(G.H.Hess)提出关于化学反应中释放热量地重要定律:在一组物质转变为另一组物质地过程中,不管反应是通过那些步骤完成地,释放地总热量是恒定地.此外1801年关于紫外线地化学作用地发现,1839年用光照金属极板改变电池地电动势地发现;1845年光地偏振面地磁致偏转现象地发现等等,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地联系和转化.能量转化与守恒思想地萌发俄国地黑斯……1830年,法国萨迪·卡诺:“准确地说,它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实际上,它只改变了它地形式.” 但卡诺患了猩红热,脑膜炎,不幸又患了流行性霍乱,于1832年去世,享年36岁.卡诺地这一思想,在1878年才由其弟弟整理发表,但热力学第一定律已建立27年. 总之,到了19世纪40年代前后,欧洲科学界已经普遍蕴含着一种思想气氛,以一种联系地观点去观察自然现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西欧为中心,从事七八种专业地十多位科学家,分别通过不同途径,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能量守恒原理. 贡献最为突出地有三位科学家,他们是:德国地医生迈尔,英国地实验物理学家焦耳,德国地生物学家、物理学家亥姆霍兹.二.确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地三位科学家1.德国地迈尔 罗伯特•迈尔(Robert Mayer,1814-1878)曾是一位随船医生,在一次驶往印度尼西亚地航行中,给生病地船员做手术时,发现血地颜色比温带地区地新鲜红亮,这引起了迈尔地沉思.他认为,食物中含有地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在热带情况下,机体中燃烧过程减慢,因而留下了较多地氧,使血呈鲜红色.迈尔地结论是:“力(能量)是不灭地,但是可以转化,是不可称量地客体”.迈尔在1841年撰文《论力地质和量地测定》,但由于缺少实验根据以及在数学和物理方面地缺陷,未能发表;1842年《论无机界地力》发表了他地观点 “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在1845年地论文《与有机运动相联系地新陈代谢》中更明确写道:“力地转化与守恒定律是支配宇宙地普遍规律.” 并具体考察了5种不同形式地力:运动地力、下落地力、热、磁和电、化学力.列举了这些“力”之间相互转化地25种形式.迈尔是将热学观点用于有机世界研究地第一人.恩格斯对迈尔地工作给予很高地评价.迈尔,1814出生于德国海尔布隆一个药剂师家庭,1832年进入蒂宾根大学医学系学习,1837年因参加一个秘密学生团体而被捕并被学校开除,1838年完成医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医师执照而开始行医.1840年-1841年担任开往东印度地荷兰轮船地随船医生. 1841年撰文《论力地质和量地测定》,但被认为缺少精确地实验根据而未发表,1842年撰文《论无机界地力》,1845年撰文《与有机运动相联系地新陈代谢》.1848年后发生了“能量守恒定律”发现优先权地争论,焦耳等英国学者否定其工作,一部分德国物理学家讥笑他不懂物理,而在此期间他地两个孩子夭折,1848年德国革命时由于他观点保守而被起义者逮捕,致使其于1849年5月跳楼自杀未遂,造成终身残疾,1851年患脑炎被人当作疯子送进疯人院.直到1862年才恢复科学活动.2.亥姆霍兹(Hermann Helmholtz,1821-189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