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存浩同志事迹介绍.docx
7页张存浩同志事迹介绍张存浩,山东无棣人,1928出生于天津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的 奠基人和开拓者、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 )院士,200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 学会会士1947年获中央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 硕士学位,1998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与合作者研究 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60 年代,作为火箭推进剂和发动机燃烧研究的领导者之一,研 究固液型火箭发动机,并与合作者首次提出固体推进剂的多层火焰燃速理7论0;年代, 从事化学激光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8;0 年代以来,在分子反应动力学和化学激光 等领域做出了开拓性和突破性的工作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1月 入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第,二、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主任、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等职务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理事长、科技部科研诚信 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一、 成长经历1928年2月23日,张存浩出生于天津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籍山东无棣,早年留学 美国。
母亲龙文瑗系云南哈尼族人姑父傅鹰是享誉中外的物理化学家1,955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姑母张锦于23岁时获得美伊利诺 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是中国有机化学领域较早的女博士,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张存浩在2岁时母亲就教他认字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很快席卷华北, 张存浩这时正在天津读小学母,亲龙文瑗不愿自己的儿子接受日本的奴化教育毅,然将 只有九岁的张存浩交给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父母带到后方抚养193从7年起,傅鹰和 张锦夫妇将张存浩带在自己身边极,尽教育启蒙之责,直至他成年少年的张存浩更是 自幼好学,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逐渐养成严谨、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学风,以及重视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风格张存浩在抗战早期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随姑父姑母辗转于重庆和福建1,93于8年考 入重庆南开中学学习,1940年转入福建长汀中学1943年,15岁的张存浩由高二肄业 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次年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47年毕业,1947一1948年在 天津南开大学化工系读研究生1948年赴美留学,先入爱阿华州大学化学系后又转到 密西根大学化工系读研究生,在R.怀特教授的指导下从事酸性树酯相中的催化酯化 反应研究。
1950年8月获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50年6月,美国悍然入侵朝鲜,从中美关系发展看,他料定美国会很快阻止中国 留学生归国,致使他的科学报国梦遭到延误虽然张存浩的姑母曾坚持要求他在美国念 完博士再回国,但在取得硕士学位后,他立即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国外多家单位给 予丰厚待遇的工作机会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毅,然回到当时条件还十分艰苦的祖国回国之后,张存浩暂居北京当时,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 理研究所前身)的奠基人张大煜先生经常来北京到,教育部留学生管理处延揽人才有 一次,张大煜先生在管理处遇见了张存浩他非常渴望张存浩能到大连工作当,即邀请 他到大连分所参观张存浩当夜便跟随张大煜先生乘火车到大连张存浩在大连分所看 到了很多当时国际上都是十分精良的先进仪器设是备做,科研的好地方,于是决定谢绝 了北京大学等京区四家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聘请,19于51年春,告别了抚养他的姑 父姑母和家人,只身一人来到大连,开始了他为祖国科学事业做贡献的征程二、主要研究领域和成就(一)20世纪50年代:开展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研究 张存浩刚进所时,被分配到合成燃料研究室工作当时,中国只在玉门有很小的油 田,石油资源十分匮乏,加上西方对新中国进行全面封锁,石油紧缺的形势十分严峻 为解决国家急需,他接受了张大煜所长交下的任务投,身于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研究。
这也是当时全世界的热门课题,美、英、德、前苏联都正在花大力气从事这项研究从煤经过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过,去用的是稀少昂贵且,催化效率很低的钴催化剂 美英等国正在研究的铁催化剂又具有积碳严重催、化剂寿命短等严重缺点张存浩和楼 南泉、王善鋆、陶愉生、汪骥等很在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了高效氮化熔铁催化建剂立,了 流化床水煤气合成油工艺体系并,解决了流化床传热与返混等难题取,得了“小试”和 “中试”的成功每立方米水煤气的乙烯及三碳以上产品的产率超20过0克,显著超过 当时国际最高水平(160克),在产品分布、催化剂寿命等方面也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项成果在1956年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二)20世纪 60年代:开展火箭推进剂的研制20世纪50年代末,紧张的国际形势迫使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地迅速发展前沿技术, 张存浩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这一新领域作为研究火箭推进剂和发动机燃烧的负责人之 一,他率领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在火箭试车台上做固液型火箭发动机实经验数,千次实验, 先后研制出液体氧化剂喷注器等关键部件大型固体火箭的研制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反映实际燃烧过程的燃速理在论研究固液 火箭推进剂的基础上,与何国钟等人开展推进剂燃烧的基础研究提,出了固体推进剂的 多层火焰燃烧模型和理论比,较全面的阐明固体推进剂的表面火焰结构以及对燃速和侵 蚀燃烧规律的影响。
第一次揭示了侵蚀燃烧现象中临界流速存在的根此源项目于1964 年完成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68年成功研制出样机,并解决了燃烧过程中的关 键科学问题三)20世纪七十年代:开创我国高能化学激光研究领域 张存浩是我国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71年9月,张存浩一家从农村回 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73年1月,在艰苦的条件下,大连化 物所组建激光化学实验室并,任命张存浩为室主任当时,面对国外的挑战,激光成为 国家战略需要的前沿课题张存浩回首当年“搞:激光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主要是一 无所有资料、仪器、设备样样都缺,光谱仪、示波器什么都没”有这是新的前沿高 技术,以当时的中国科技水平和科研条件来搞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很大,而这项工作又 需要集成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张存浩来说,意味着又一次“改行但”以他的性格,愈 是新的,愈是难的前沿研究,愈是重要的任务,就愈不惧怕这也就是他常说的在科研 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率领团队开展我国第一个重要的化学激光体系的研究,解决了化学激光关键技 术,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超音速化学激光器,达到国际先进水“文平革”期 间,成功进行了验证试验,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化学激 光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项成果1获978年国家部委的重大成果二等奖四)20世纪80年代:开拓我国短波长化学激光的研究方向 为了廓清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张,存浩、沙国河等测得了脉冲氟化氢激光支 持的气体爆震波的波速在,此基础上,张存浩率领团队转而研制波长更短的氧碘化学激 光,这与国际上开展氧碘化学激光研究基本同步在张存浩、庄琦、张荣耀等的带领下, 于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的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此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在早期的一次我国激光研究的规划会议,上张存浩对化学激光功率易于放大和不依 赖外部能源等独特优越性做了深入阐述和说明赢,得了决策层的支持,为化学激光在我 国的初期发展争得了必要的空间1992年,张存浩领导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 碘化学激光器此后,氧碘化学激光的研究在张存浩等的带领下仍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激光器整体性能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四十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张存浩开创的氟化氢(氘)和氧碘两大类化学激光均 取得了巨大进展他为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五)开展化学激光新体系的基础研究,开创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 张存浩在研制化学激光的同时十,分注重化学激光的机理和基础理论研究上。
世纪 八十年代,张存浩领导的团队率先开展了“新泵浦”反应和分子碰撞传能动力学方面的 研究,以此为基础,作为奠基人之一开创了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取域得,了多项 国际先进或领先的研究成果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张存浩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采用(bh +) (0,1)带跃迁,可获2g得866 nm O(bi》+)近红外化学激光设想,在理论上论证了可行性,并开展了探索性的 2g实验研究近年来,他又尝试探寻dA)和N-F新体系,以及利用拉曼介质与强激光 相互作用,发展化学激光特定波长可变的技术他带领研究生应用激光双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技在术国,际上首创了研究极短寿命 分子激发态的“离子凹陷光谱”法,并用该方法首次测定了氨分子预解离态转动光谱及 其时间约为10-13秒的寿命使得分辨分子超短寿命态的弥散光谱成为可能这一方法普 遍适用于研究分子快速预解离态的转动结构和寿命他和沙国河院士还在分子碰撞传能研究中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多种小分子量子态传 能过程的绝对截面,并归纳出若干倾向性定则其,中大多数定则与经典图形的定性解释 相符合这一发现引起国际同行的极大兴趣19,97年在英国召开的国际著名科学前沿 讨论会“分子光谱和动力学戈登会议Gofdon Conferenc)将这一工作作为会议的中心主题,并邀请张存浩院士作“了激发态分子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的”特邀报告。
这些研究工作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应邀撰写了综述性论文,在i《nd》(262, 315 (1993))上发表,并被〈〈Scien(》主编评价为亚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分子碰撞传 能过程中的量子干涉效应”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此项研究成果 获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六)引领我国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学科快速发展 张存浩是“任务带学科”的典范他在开创我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研究 领域并取得了多项杰出成果的同时还,推动我国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等学科的建 立和快速发展他在开辟我国氟化氢(氘、氧碘激光体系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与庄琦、杨柏龄、 桑凤亭等于1995年筹划创建了我国短波长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他又以在我国率先开 展化学激光新体系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为基础与,楼南泉、朱起鹤、何国钟、沙国河 等于1992年共同创建了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他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为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两学科造就和培养了杨学明等一批领军人在才张存浩的 引领下,这两个重点实验室均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化学激光和分子动力学的研究中心之 一,共有8项成果先后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三、科技管理的突出贡献张存浩对我国科学事业的贡献不仅仅是他的多项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建设有着重要 战略意义的科研成果,还应包括他在科技领导岗位上的卓越贡献他在大连化物所担任 室主任、副所长、所长时,领导并参与解决一系列强国富民的重大科学问题且,取得的 许多重大成果至今仍然是国家所急需同时,他致力于学科建设和开展基础研究合,理 布局新学科,积极开展广泛的行之有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并培养一大批杰出的青 年人才,对于有才干的中青年科技人才他,敢于大胆地提拔并委以重任竭,力为他们脱 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为历史悠久、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 活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今天的蓬勃发展和良好声誉不仅得益于国家大幅度增加经费投 入,而且与历届委主任的科学决策和高屋建瓴的战略部署分不开张的存浩曾担任第二、 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他坚持贯彻第一届基金委主任唐敖庆先生制定的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平合理”的十六字评审原则,在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方面大胆开拓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学基金的作用他,针对不同时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