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捷资源: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年新增6万台高速电脑包缝机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70页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年新增年新增 6 万台高速电脑包缝机技改项目万台高速电脑包缝机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浙江经纬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 0 一八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企业概况 11.3 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2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导思想和范围 .111.5 可行性研究成果概要 121.6 可行性研究结论 14第二章 市场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172.1 市场需求 172.2技改规模与产品方案 19第三章 原辅材料及贮存 213.1原辅材料 213.2原料、成品贮存 22第四章 生产工艺与设备 234.1生产工艺 234.2生产设备 284.3设备的布置 29笫五章 总图、建筑工程与运输 305.1 厂址概况 305.2总图与土建工程 32笫六章 公用工程 .336.1供电 .336.2给、排水 356.3供汽 .36笫七章 环保、消防、安全卫生 377.1环境保护 .3727.2 消防417.3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42第八章 节约能源458.1 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458.2 设计原则.468.3 项目装备水平分析.468.4 综合能耗478.5 节能措施47第九章 生产组织与项目实施进度549.1 企业组织机构549.2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559.3 人员培训.559.4 项目实施进度55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610.1 投资估算.5610.2 资金筹措与运用计划58第十一章 财务效益分析.5911.1 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5911.2 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5911.3 盈利能力分析5911.4 经济效益分析62第十二章 附表及附件6612.1 财务计算表.66附表 1 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66附表 2 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67附表 2-1 国产设备购置费用估算表68附表 3 流动资金估算表.693附表 4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70附表 5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70附表 6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72附表 6-1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73附表 6-2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74附表 7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75附表 8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76附表 9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77附表 10 资产负债表7912.2 营业执照814第一章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年新增 6 万台高速电脑包缝机技改项目1.1.2 项目负责人及联系人项目负责人:李瑞元项目联系人:白瑞芳联系:0576-873384171.1.3 项目主办单位及建设地址主办单位: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地址:浙江省玉环市大麦屿街道兴港东路 198 号1.2 企业概况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玉环大麦屿经济开发区,公司占地面积 300 亩,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
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基地之一,现已成长为拥有总资产 8.4 亿元,销售收入达 10 亿余元,员工1600 余人,其中大专及中级职称以上人员 700 余人,形成了集缝纫机铸造、机壳加工、涂装、装配四大工艺全部自动化的现代化科技型企业凭借行业领先的产品性能和规范有效的管理,中捷先后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 “全国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 “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 “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 “浙江省科技型百强企业”等多项殊荣不让 1%的疏忽造成用户 100%的不便”,这是中捷对质量的追求,更1是对用户的承诺该公司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环境体系认证、职业健康体系认证以及欧盟 CE 认证产品出口到中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基地之一为进军国际高端缝制市场,中捷斥巨资聘请德国、日本知名专家,与国内外缝制行业著名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加快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相继推出十二大系列 200 多个品种的高新、环保、节能型工业缝纫机产品,获得 100 多项国家专利,拥有 20 多项自主知识产权1.3 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1.3.1 项目实施的背景1.3.1.1 全球缝制机械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缝制机械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经过近 100 余年的发展,世界缝纫机产业发展中心当前已转移至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并逐步形成了中国(含台湾)、欧洲(主要为德国)、日本三足鼎立格局近年 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缝制机械产品正由自动化向 智能化快速升级,相应生产方式在不断进步,行业发展热点及增长点在不 断变化随着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调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在新一轮发展中面 临巨大挑战欧美等缝制机械企业利用技术与品牌优势,坚守高端市场, 同时通过技术品牌转移或转让以及国际并购等方式,走品牌化国际经营之 路,维持其产业优势日本缝制机械行业正加快产业国际化布局,加强资 源整合和互补,一方面利用中国的先进制造资源,继续向中国大陆转移中 高端产品生产,巩固中高端市场优势;另一方面加快将中低端产品向成本2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或者在中国进行贴牌生产,全面与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展开竞争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面临欧、日等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1.3.1.2 我国缝制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我国现代缝制机械工业起步于上世纪 50 年代初,兴起于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迎来了工业化发展高潮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从一个相对落后的传统轻工消费品行业,发展成为集光、机、电技术为一体,为纺织服装、汽车建材、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全套缝制技术解决方案的先进装备制造业。
产品结构历经了由脚踏式家用缝纫机向普通工业缝纫机,再由普通工业缝纫机向机电一体化智能缝制设备的两次重大转型升级缝机技术日新月异,从简陋的手工装配到先进的装配生产线,机壳加工线、涂装线、数控加工设备、整机加工中心,再到物联网、3D 缝制机器人,系统化、单元化和智 能化产品不断涌现,完成了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装备制造的成功转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从引进、消化、吸收起步,通过不断调整发展思路, 创新发展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具有 轻工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当前缝机行业已建立起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基础 体系,已基本具备设计、制造满足社会各类需求的家用及工业用缝纫、刺 绣、裁剪、熨烫、整理等全系列缝制机械产品及其相关的控制器、电机和 零配件的能力;构建了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拥有科研技术人员队伍近万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 余家,并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 区创建了研制分支机构;核心技术及产品研发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自动化缝制产品及单元实现自主开发和系列化,发明专利年均增长近 300 项,填3补国际空白的新产品、新技术持续涌现,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30%以上;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品品牌质量体系,累计制修订各类国家及行业标准 270 余项,培育并创建了标准、上工、飞跃、中捷、大豪、杰克、富山、美机、富怡、和鹰、威士等一批知名品牌;成功开辟并创建了覆盖南美、拉美、非洲、东南亚、中东、北美及欧洲等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和营销服务体系。
目前全球生产缝制机械的国家主要有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我国是世界缝制机械制造大国,目前有整机制造企业 850 家余家,零部件加工配套企业 1000 多家,行业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 80%以上,为全球提供 95%以上的零部件配套,年产各类设备 1300 万台套,全球每 5 台工业缝制设备中 4台为中国制造,每年约 40%的产品出到国外经过多年来在科研、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持续投人与发展,行业正加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止在实现由缝制机械大国向强国转变十二五”期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由快速发展步入结构调整,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品结构调整成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行业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总体保持了中高速发展;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行业由单纯的日用及工业机械制造向整体解决方案及系列增值服务方向快速转变数据显示, “十二五”期间,缝机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缝纫机产量比重由“十一五”末的 54.8%上升至 57.2%,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占比从约 20%上升到 63.9%4行业五年研发总投入约 113.6 亿元,研发投入与销售总额平均比值由“十一五”的约 3.1%提升至 3.79%,在轻工行业名列前茅。
缝机行业完成总产值近 3000 亿元,同比增长近 80%,总体保持了中高速发展;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行业由单纯的日用及工业机械制造向整体解决方案及系列增值服务方向快速转变图 1-1 2010-2017 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图 1-2 2010-2017 年我国工业缝纫机年产量变化情况5图 1-3 2017 年缝制机械行业百家主要整机企业工业缝纫机生产情况(单位:万台,%)针对特定用户、满足个性需求的定制化研发成为行业科技创新的主要 形式,融合新型数控、工业机器人、智能感知等先进技术及装置的智能缝 纫单元逐渐成为行业产品研制的主要方向,多家企业完成了面向羽绒、皮 革、牛仔、衬衣等制品的各类机器人自动缝制单元、自动取送料缝制工作 站的研制智能缝料感知及控制、工业机器人缝制技术、基于缝制设备数据采集、数据模型、算法构建及处理等技术正有序研究深入并不断产业化行业掌 控核心技术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在一体式缝机设备研制、智能模板缝 制单元、高速超多头多功能刺绣设备开发以及缝制机械工业云平台构建等 方面取得领先地位经有效质量提升和攻关,直驱型电脑高速平缝机、五线高速包缝机、 三针五线高速绷缝机等行业常规机种在缝纫性能、运转性能、机器性能、 电气安全性能等方面均已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部分产品在 较多单项指标上已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在长期存在差距的启动转矩、 振动位移、噪声等指标方面,行业整体水平也已大幅提高,平均差距明显6缩小,部分企业已研制出领先机型行业涌现出威腾、富怡、布鲁斯、TP、IMB、百联、川田等一批具备明显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影响力的新知名品牌,一线品牌服装企业对国产品牌缝制设备接受程度明显提高行业自有品牌出口比例由“十一五”末的 7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 80%以上十二五”期间,缝机行业企业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励精图治,在促进 行业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管理创新、提升质量效益,服务创新、满 足细分市场需求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令行业瞩目的成果品牌质量等方面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据初步统计,全行业已有 6~7 家企业位居全球缝机销售收入前十1.3.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3.2.1 本项目的实施是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由大到强的发展需要缝制机械是我国轻工领域的重要分支行业,据估算,全球约有 4000 万以上的服装、箱包、鞋帽、家具以及汽车等行业的产业工人以缝制机械为 基本生产装备目前,我国缝制机械总体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位然而,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缝制机械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分 布、产品技术水平、产品品牌质量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行业整体大而不强。
未来 5-10 年将是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结构优化、加速变革、全面夯实和 巩固强国基础的关键时期,通过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加快向 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在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的大背 景下,缝制设备行业也将迎来转型升级的新机遇7《中国缝制机械强国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提出,通过 5~10 年的努力,力争成功实现整体转型升级以及由大到强的发展嬗变,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缝制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力争在未来 5~10 年,形成 5 家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在 2025 年末,形成 30 家以 上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