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主义形成背景中的欧洲传统宗教思想研究.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8305056
  • 上传时间:2021-1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96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克思主义形成背景中的欧洲传统宗教思想研究 张慢 李维军 丁永刚摘要:19世纪初的德国宗教批判运动,不仅是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背景,而且也是他在世界观进程中最初的思想起点马克思出生在一个具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其思想的转变与发展经历几个关键的时期,从有神论者到无神论者,从无神论者到费尔巴哈派,又从费尔巴哈派到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欧洲传统的宗教思想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关键词:欧洲传统宗教;基督教;黑格尔;费尔巴哈: B920文献标志码: A :16720539(2018)03004106宗教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的历程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事实上,人类对宗教的认识由来已久,但真正把宗教视为一种独立的研究对象,形成对宗教系统的、客观的甚至是科学的研究,却是从近现代开始的很多的思想家均提出了种种不同的学说,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都没有对宗教作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并非生下来就是马克思主义者。

      同任何杰出的人物一样,其思想的发展过程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种影响来自他们生活的时代,另一种影响来自他们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环境整个欧洲的文化是建构在基督教文明之上的,而马克思也不能逃脱这个框架的影响一开始马克思是宗教信仰者,之后他接受了青年黑格尔的批判宗教的思想,自然也就接过了批判的旗帜,从批判宗教来开始他的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19世纪初的德国宗教批判运动,不仅是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背景,而且也是他在世界观进程中最初的思想起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宗教思想,对当代中国宗教的实际变迁及人们的宗教观念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习其形成背景能够更加深入地洞悉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思想来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马克思的宗教观协调各种思潮的相互碰撞一、马克思的家庭宗教背景分析(一)马克思家庭的宗教渊源家庭不仅是社会生活的细胞,而且也是每个人最初的生存环境外部社会的文化氛围对个体的作用,最初都是通过家庭来具体体现的因此,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和久远的马克思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族,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思想开明的法学家,他对儿子早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父亲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很早就摆脱了狭隘的犹太教的束缚,从1817年开始改信基督教,1824年他还让全家接受了新教的洗礼。

      马克思的母亲则比马克思的父亲保留着更多的犹太教的信仰和习惯,6岁的马克思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他的母亲也在次年信仰了路德教派这种浓郁的宗教背景,使犹太—基督教思想对少年马克思形成深刻的双重宗教的影响毫无疑问,父母亲对宗教思想的敬仰深深地熏染了马克思二)马克思个人与宗教的联系马克思生长的德国,其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将基督教作为国教的资本主义国家1816年德国政府颁布法令:犹太人,或生活在贫民区,或皈依基督教为了服从这个法令,马克思的祖父洛宾列维将其姓改为马克思,马克思在六岁时接受洗礼在现存的马克思的最早的三篇中学文章中,有一篇是专门阐述宗教问题的从这篇题为“根据约翰福音第15章第1至14节论信徒和基督教的一致,这种一致的原因和态度,它的绝对必要性及其影响”的宗教作文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当时是在传统宗教的影响下,基本上还拥有一个有神论的观点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论证信徒与基督教结合的必要性,主张把宗教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他认为人需要神,但神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良好道德愿望的原因马克思在其另一篇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亦明确表示了这种宗教道德思想及其对人类神圣使命的远大抱负虽然他很强调青年应该去选择基于理性和道德的职业,但宗教桎梏仍然随处可见。

      他说:“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他同时又说:“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来犧牲了自己[1]从这些话来看,当时的马克思还是站在有神论的立场上的同许多西方的伟人一样,马克思也是生长在一个信仰宗教的家庭里,更何况当时的德国是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宗教作为一种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传统,必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日常文化活动而且当时政府规定,宗教课是一切学校的必修课,所以在中学期间,马克思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宗教神学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从思想上接受传统的宗教信仰是不足为奇的但是最重要的是,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相反,在马克思的心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启蒙与人道主义精神,而宗教观念相对薄弱,从而促使马克思很快摆脱了宗教信仰而走上无神论的道路二、从宗教信仰到宗教决裂: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分析(一)从有神论到无神论——青年黑格尔派1835年至1841年间,马克思游学于久负盛名的欧洲哲学天堂,特别其在柏林大学“博士俱乐部”时,其思想正处于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这是其哲学世界观探索和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他眼里,宗教已经不那么神圣了在当时的俱乐部讨论中,宗教问题常常成为论战的核心,而在宗教哲学上,马克思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信奉者,他把传统基督教的上帝视为这种绝对精神或自我意识1841年,马克思写就了其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学的区别》为此,他从1839年开始即苦心孤诣于伊壁鸠鲁哲学,且撰写了七本笔记其中,他表现出了对人、对知识本身的极大兴趣,并且赞同该哲学的原子论学说,认为原子论是世界的本原,因而排除了本体论上的神学观念在笔记中,马克思已经开始从理性的立场来解释宗教,反对信仰也贬斥信仰,表现出了他的无神论立场如果说七本笔记还只是马克思关于宗教思考的零散记录的话,那么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对这些思考的更成熟、更直接、更明确的表达在这篇文章中,他已经将宗教思想作为一种异己力量了马克思哲学和宗教哲学的根本对立,是反对一切天地神,这是马克思第一次明确表示他反对违反理性的宗教,也是第一次明确表达了他反对宗教观点的态度除在思想上批判宗教以外,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行动上也积极宣传无神论1841年马克思与友人创办了《无神论文库》,这个刊物在青年黑格尔派的圈子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毕竟面对着传统宗教和教会的权威,几个无神论者居然敢叫嚣着要把上帝从天上赶跑。

      虽然《无神论文库》最终未能问世,但是马克思此时对宣传无神论的热情可见一斑可以说,到1841年,马克思已经完成了从有神论到无神论的转变过程虽然他的无神论世界观还处于启蒙无神论或理性主义的无神论阶段,但也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他希望用理性的声音,把在宗教信仰中昏睡的大众唤醒,以摆脱盲目、迷信、愚昧无知的状态在这时,其已经将对宗教思想的批判落到了实处二)从无神论者到费尔巴哈派费尔巴哈对后代思想家的影响是巨大的,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是黑格尔哲学的狂热追求者,是费尔巴哈使其摆脱了黑格尔但又意识到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深刻真理,是费尔巴哈使其对宗教的批驳又上升了一步费尔巴哈学说是黑格尔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一座桥梁英国学者麦克来伦说,费尔巴哈的全部著作都服从一个总的思想,那就是宗教研究费尔巴哈的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黑格尔的批判,二是把基督教还原为哲学人类学,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紧密相关的如果说,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彻底决裂是费尔巴哈思想发展的重大飞跃,那么,把宗教还原为人学则是其一生的最高成就费尔巴哈的最大贡献在于批判宗教领域费尔巴哈是黑格尔的学生,也被许多人说成是黑格尔的劫数费尔巴哈赞同黑格尔的哲学以存在为起点,但是他也认为黑格尔哲学是神学最后的避难所,黑格尔则是基督教护教论者长长队伍中的最后一位。

      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翻了个面儿,于是颠倒过来的神学就变成了人学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虚幻的、荒谬的当费尔巴哈的这些思想公诸于世时,以黑格尔思想体系为主导的德国思想界沸腾了马克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劝告一切思辨哲学家,要走向真理和自由,就必须穿过费尔巴哈的火流费尔巴哈在哲学世界中的地位是无法忽视的,不管是唯心主义哲学家还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只要是针对哲学而进行的研究,那么他就不可能避过费尔巴哈的影响就如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其是后人进行研究与创新的必须借鉴的经验材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转站对费尔巴哈思想的研究也是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当中关键一环1842年,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在这一时期,他对黑格尔哲学的突破已初露端倪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表现出的对宗教的批判,已经开始从社会政治方面来着眼了他在对当时《科伦日报》的作者海尔梅斯进行批判时阐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宗教和国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指出,古代国家的宗教随着国家的覆灭而灭亡,这是因为古代国家的真正宗教便是崇拜他们自己的民族、他们的国家[2]在这里,马克思已经点出了宗教对于国家即政治的依赖关系,为揭示宗教的社会基础和发展动因作了准备,这无疑是他突破黑格尔哲学框架迈出的第一步。

      二是关于宗教与科学、哲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明确地阐明了哲学与宗教的对立并且受到宗教迫害的历史,他认为宗教不是反对哲学的一定体系,而是根本反对一切体系的哲学马克思把科学、哲学与宗教对立,维护了哲学对宗教批判的正当性,也论证了哲学在当时社会中的历史使命三是关于宗教精神与国家精神的问题马克思认为,国家的基础绝不是基督教精神,国家的本质也不存在于宗教之中马克思将宗教与国家对立,说明他把国家的实质排除在宗教的领域之外,把它看成世俗的东西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马克思还是费尔巴哈派,他对于宗教的论述,还带有费尔巴哈的痕迹,但是这种痕迹随着马克思思想的成熟已经在逐步消失如果说费尔巴哈看待宗教是一种人本心理学的角度,那么正在摆脱费尔巴哈影响的马克思,至少已经采用了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宗教而且不仅如此,在他的思想中,一种新的历史唯物主義方法正在成形,相应的,一种新的摆脱了启蒙无神论的宗教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观也正在成形三)从费尔巴哈派到历史唯物主义者1844年以后,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第二次质的飞越,这种飞越主要体现在对青年黑格尔派批判宗教之成果的批判上这些批驳主要是针对鲍威尔、施蒂纳和费尔巴哈的众所周知,他们和费尔巴哈都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成员,他们的思想曾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19世纪的德国思想界曾对基督教进行激烈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这几个成员则是这场战斗中的先锋对于这些批判,马克思曾报以极大的热情,并对其进行了积极的肯定马克思在其论文《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开宗明义,对这种批判作了如下总结:“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3]在此,马克思把对宗教的批判和对其他诸如政治、法律、国家等的批判联系起来,而且明确地点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当然,前者短短的一句话也是对宗教批判在德国所起的作用和历史意义的评价,这种批判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它为德国的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开辟了道路、准备了条件、创造了前提但是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已经穷尽了对宗教的批判,接下来应该做的是其他一切的批判,这正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要目的可以说,从他们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开始,就正式地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迈出了第一步对青年黑格尔派批判,从根本上讲就是批判青年黑格尔哲学体系,批判他们的过去,同过往的自己彻底决裂这些批判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神圣的家族》中在这三篇文章中,这位伟大的思想巨人已经开始闪耀着天才的光芒,也为其以后系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首先是对鲍威尔的批判,鲍威尔在德国宗教批判运动中有两个重要的贡献一是他对《圣经》的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