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时间副词已经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运用.docx
11页简析时间副词“已经”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运用 舒语佳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时间副词;已经一、“已经”的语义特征和语法意义“已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时间副词,关于“已经”的语法意义,目前学界通行的看法是“已经”不表时(tense),只表体(aspect),如陆俭明、马真(1999)指出其表己然态《词诠》解释了“己”的两种用法:一,表示过去;二,表示旋嗣,指第二件事发生时距离第一件事发生的时间很短《说文解字》这样解释经,“经,织从丝也从丝为经,衡丝为讳经,本义指的是织物的纵线,但凡织作,不动的是经线,动的为讳线,“经”因而引申出了“恒常”的意思杨永龙(2002)认为“已经时点”和“施事已经终结动词”是“已经”出现的标志,这时“己经”凝固成词张艳认为“已经”最晚在梁朝已经出现了,到唐代的时候,“已经”的功能已经拓展,它的后面可以接短句子、时间名词和数量短语,它的凝固性比较强,己经变成了典型的时间副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已经”是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吕叔湘将“已经”解释为“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可以加在动词、形容词等前面马真(2003)指出:“‘已经强调句子所说的事情、情况在说话之前,或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之前就成为事实了,其影响与效应具有延续性和有效性。
时间副词“己经”的语法意义可以概括为:强调句子所说的事情或表示的行為动作在某个特指的时间之前就成为了事实,既可以代表过去时,也可以代表现在时或将来的某一特定时间一)表示先时时间关系先时关系是指“已经”表示事件或状态相对于某一时间参照点之前的时间位置其中的“时间参照点”可以是说话时间或写作时间(主观时间),也可以是句中的时间词语或动词性结构(客观时间)已经”表示事件或状态在这一时间参照点之前已经发生了,在小句中可以位于谓体前、谓体后以及小句末例如:(1)他已经走了这句话的时间参照点是说这句话的时候,表示“走”这一动作在该时间参照点之前己经发生时间参照点还可以是句中的某一客观时间,这一客观时间可以是具体的时间词语,或动词性结构例如:(2)明天八点,他已经上班了3)我到他家(时),他已经走了这两句的时间参照点分别是“明天八点”和“我到他家(时)”,“已经”表示“上班了”和“走了”,发生在这两个时间参照点之前已经”强调事件或状态的一种己然性,“己然性”不同于完成它只是表示事件或状态相对某一时间参照点之前的时间位置,即先时时间关系二)表示当前相关性“已经”在表示先时时间关系的同时,还强调时间参照点之前发生的动作或事件对当前的影响,即一种当前相关性。
当句子只单纯叙述过去发生的某一事件时,一般不用“已经”例如:(4)他昨天捡到了一个钱包/他昨天已经捡到了一个钱包5)他中午吃了一顿饭/他中午已经吃了一顿饭这类句子所表示的时间都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但都不能加时间副词“已经”已经”可以表示过去的动作或事件对当前的影响,因此当句子只是单纯陈述过去的事实时,谓语前后不能出现“已经”而能出现“已经”的句子都是强调过去的事件对当前的影响例如(5)他中午吃了一顿饭/他中午已经吃了一顿饭可以说成“他中午已经吃了一顿饭,怎么现在又要吃饭总之,当句子仅仅是叙述一个过去发生的孤立事件,但不能体现事件发生时所造成的结果或状态对当前的影响时,不能用“己经”二、“已经”的语用功能及句法表现在现代汉语中,己然体(perfect)概念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句尾“了”来实现,这种时候就存在是否能够在句子中使用“已经”的问题例如:(6)甲:响下课铃了吗?乙:a.已经响了b.响了7)甲:你为什么迟到?乙:a.我生病了b.我已经生病了8)甲:我希望成为学者乙:a.你已经是学者了b.你是学者了以上(6)、(7)、(8)涉及的都是已然事件,其中(6)用不用“已经”均可;(7)不能用“已经”,否则会造成句子的不合格;(8)中必须使用“已经”,否则也会造成句子的不准确。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跟“已经”的语用功能有关在现代汉语中,“已经”的语用功能表现为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己经”的确认功能会制约其在己然事件中的使用情况一)“已经”与己然事件与未然事件事件中的使用1.一般使用情况己然事件指的是相对在某一参照时间来说已经发生的事件;未然事件指的是相对某一参照时间来说还没发生的事件已经”的语法意义为“强调句子所说事情、情况在说话之前,或在某个行为动作之前,或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之前就成为事实了”(马真,2003)所以从语义搭配的角度看,一般来说,“已经”只能用于己然事件如(9)、(10);不能用于未然事件,如(11)、(12):(9)(足球)我已经踢了十年了HSK2~4)(10)小明说:“我已经在写论文了11)hpv疫苗在武汉(已经)将会收到欢迎12)小华明天要值日,他(已经)将提前五分钟起床2.对现场突发事件的感叹不能用“已经”现场突发事件指事件发生时,说话人正好在事发现场,而且说话人对事件事先并不知晓这种事件具有突发性,如目睹车祸、地震、海啸、火灾、比赛进球、赢得比赛等,这样的事件都属于现场突发事件,说话人一般以感叹句的形式对现场突发事件进行呼告现场突发事件虽属于己然事件,但是不能使用“已经”对现场突发事件进行感叹。
如(13)~(16):(13)甲:进球了!乙:已经进球了!(14)甲:我们赢了!乙:我们已经赢了!(15)甲:地震了!乙:已经地震了!(16)甲:房子着火了!乙:房子已经着火了13.即将发生的未然事件能用“已经”即将发生的未然事件指的是在说话时间之后很快就会发生的事件,这样的事件通过时间副词“陕”“要”“快要”“即将”“就要”或情态动词“该”来表现即将发生的事件属于未然事件,却能用“已经”,如(17)~(21):(17)向外征讨已经告一段落,取代军人的文官时代已经即将来临了18)队务会议一直开到深夜,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已经就要休息了19)隔着窗户往外看,原来一条细长的黑花蛇,正蜿蜒地攀援在树枝梢头,蛇头己经快要伸进房檐下的雀洞里去了20)我匆匆赶到19号登机口时,登机队伍已经快走完了21)你的生命之光将会照亮这个大地,而我的生命之光已经该熄灭了别难过,亲爱的,别掉眼泪造成“已经”不能用于现场突发事件却能用于即将发生的事件的原因,跟“已经”的语用功能,即是否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确认有关现场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不需要进行确认,而即将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性可以进行确认二)“已经”在会话语境中使用现情况及语用功能1.“已经”在反问句、是非问句中的使用情况“已经”在反问句、是非问句会话语境中能较自由地使用,无论是在引发句部分还是应答句部分。
例如:(22)甲:钱我不是(已经)给过你了吗?乙.是的,(已经)给过了23)甲:她不是(已经)上完课了吗?乙:是的,(已经)上完课了24)甲:他(已经)来了吗?乙:(已经)来了25)甲:你(已经)吃过了吧?乙:(己经)吃过了22)、(23)是由“不是……吗”构成的反问句,(24)~(25)为是非疑问句反问句属于问话者对所问信息完全知晓的情况;是非疑问句是问话者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可能为A,也可能为非A,但问话者自己不能确认,属于问话者对所问信息有所知晓的情况但从疑问句的疑问内容来看,无论是对信息完全知晓的反问句,还是对信息有所知晓的是非疑问句,都属于确认指向的疑问句,这种确认指向跟“已经”的确认功能是一致的,所以“已经”能跟这类疑问句较自由地共现受这类疑问句确认指向的影响,对这类疑问句的应答,只要是肯定性的回答,用不用“已经”都是确认性的2.“已经”在释因问句中的使用情况释因疑问句指的是由“为何”“为什么”构成的疑问句如果释因疑问句是对一个己然事件发问,一般来说,这个己然事件是不能用“已经”的例如:(26)甲:她为何哭了?乙:她为何已经哭了?(27)甲:他为何退休了?乙:他为何已经退休了?(28)甲:他为何走了?乙:他为何已经走了?以上(26)~(28)属于释因疑问句,“她哭了”“他退休了”“他走了”虽属于已然事件,却不能用“已经”,原因在于这些己然事件在疑问句中属于预设信息,预设信息属于说话双方共享的信息,即说话双方默认为真的信息,没必要用“已经”对其真实性进行确认,所以加了“已经”后反倒多余。
但是,如果问句部分关涉的己然事件还有与之相关的未然事件构成对比性语境时,“已经”又可以与己然事件共现了例如:(29)她为何已经哭了?(导演明明说好要过一会儿才能哭)(30)他为什么已经退休了?(都知道他明年才到退休年龄)(31)他为何已经走了?(明明说好过—会儿才能走)在这样的对比性语境中,说话双方的共享信息有两个,即除了前面提到的预设信息外,还包括后面的己知信息,由于这两个共享信息是相互矛盾的信息,即事件的真实情况跟事理上应该有的情况产生了冲突,所以需要问话人首先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确认,然后再询问原因3.“已经”在祈使句和祈愿句中的使用情况“己经”也可以在祈使句和祈愿句会话语境中出现,出现的条件是应答人觉得发话人发出的请求或祈愿不合适时,应答人会使用“已经”进行反驳性的应答,这里的“已经”必须使用,不能去掉例如:(32)甲:你别把这件事告诉他乙:a.我己经告诉他了b.我告訴他了33)甲:你快点把钱还给他乙:a.我已经还给他了b.我还给他了34)甲:我希望我成为富人乙:a.你已经是富人了b.你是富人了35)甲:我希望雨停下来乙:a.雨已经停了b.雨停了祈使句和祈愿句都关涉到未然的事情,所以说话人发出一个请求或祈愿时,隐含的条件是请求或祈愿的内容还没实现,如祈使句(32)“你别把这件事告诉他”隐含着“你还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祈愿句(34)“我希望我成为富人”隐含着“我现在还不是富人”。
当应答人想表达说话人发出的请求或祈愿不合适时,必须对事件的真相进行确认,因此跟事情真实性相关的“已经”不能去掉三、留学生习得“已经”的偏误分析(一)误加偏误(36)我己经等了一个小时后,她直接到了我家37)亲爱的父亲母亲,现在咱们家樱花己经有没有开38)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己经指日可待了以上(36)~(38)句子是“已经”使用误加偏误的典型例子例(36)中“已经等了”表示这个动作还在进行中,具有延续性的特征,但是“一个小时后”是指这个动作己经结束,显然二者语义矛盾但是后半句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即“到了我家”,应该是之前“等”这一行为动作己经结束,前半句作状语,“已经”的出现就属于多余例(37)是明显的语义矛盾《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己经”的注释是“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即表示成为或动作成为现实,对所发生或即将发生事情的肯定而“有没有”包含肯定与否定,与“已经”表示完成的语义相矛盾该句的本意应该是笔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樱花是否开了的疑问,所以“已经”属于多余成分例(38)同样也是“已经”使用误加偏误例子二)误用偏误(39)那个桃子,是我已经吃过东西中最好吃的这句话中的“东西”,指的是过去已经吃过了的,只是指过去发生的事实。
40)這个传说我好像己经听说过,想一想,后来想起来了41)他是一个已经经历过很多困难的人42)现在,一提起这件事,孩子们已经有这种男女有别的想法43)我们如果已经听大海的波涛声,心里就会开心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