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山窑独具技艺粉上彩釉绘花.pdf
1页衡山窑是受到了磁州窑影响很大的一 个地方性窑口 在解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关 系时,不能简单地以“相互影响”或“甲地窑 受乙地窑的影响”之类的话简而化之 两地 产品的相似性,固然说明二者存在工艺上的 联系,但这种联系在文化或者技术传播上所 具有的含义,更值得深究南迁人口的需求带动了地方窑 口的兴起在北宋末年到南宋末年的一个半世纪 的时间里,战争频繁,河南、山东、山西、陕 西、淮北等地的居民田园被毁,生计没有着 落,被迫流落在外,大批迁入秦岭淮河以南 的南方地区, 北方不少地区甚至 “州县皆 空”,而南方则“江、浙、赣、湘、闽、广,西北流 寓之人皆满”12世纪,宋室南渡,政治中心 南移,又加剧了人口南迁的进程 迁往南方的移民成分极其复杂 既有阶 层、职业和贫富的不同,又有民族的区别 第 一类是统治集团中的成员,从皇帝、后妃、外 戚到文武百官及其家属 由于他们特殊的社 会地位,对以后南方的政治、文化生活及社 会风俗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二类是原 驻扎在北方的士兵及其家族 第三类是在宋 金或宋蒙战争期间,为躲避战乱而逃往南方 的普通百姓,其中又以地主、商人为多 值得 一提的是,其中也包括一大批手工业者或制 瓷工匠。
第四类是部分北方义兵以及由平 民、士兵和义兵转化为游寇的人 人口南迁对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产 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北宋初年,南方人口 占全国人口的60.4%,北方人口占39.6%13 世纪初,南方人口占了全国的69%,北方只 占31% 南方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大增加,极 大地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北方人口 的大量南迁,劳动力日益增加,大批荒地得 到开垦,麦、粟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人口和 粮食的增加,使得南方的手工业、商业得到 了长足的进步,衡山窑的兴起与这段历史就 有着直接的关联制瓷技术的流动传承带动了衡 山窑的发展从当时的经济中心南移和人口变迁地 域来看,13世纪北人南迁导致了大批的工匠 向南方流动 移民中很多掌握各种手工业技 术的熟练工人,直接带动了南方手工业的发 展,特别是陶瓷业 宋室南渡以后,南方窑口生产出来的瓷 器的色泽、外观均与昔日的北方定、汝、钧窑 瓷器相仿 通过对考古发现材料和南北方窑 场技术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技术移民的事 实的确存在 例如兴盛于9世纪中叶的长沙 窑,一改烧制单色青釉器的地方传统,创造 出具有中原唐三彩风格的釉下彩和模印贴 花瓷器 值得一提的是,唐宋时期手工业生产制 度的变迁导致工匠流动性增强。
雇工的普遍 使用,使工匠从官方征役中解脱出来,有着 自由身份的工匠既可兴办私人作坊,又可以 凭借技术到其他作坊做工,获取雇值 在宋 代,民间窑场的生产分工已相当细化,从采掘磁泥到制坯、上釉和入窑烧装都必须专 业工人来操作 大量熟练工匠的到来,使 得衡山窑在制作工艺、器型、纹饰、装饰等 方面开始逐步向北方著名的窑口靠拢 两 者器型,绘画风格基本一样对北方瓷器型进行大胆模仿 和扬弃宋代南方青白瓷与北方白瓷,尽管在 面貌上区别很大,但通过比较青白瓷窑场 与定窑、磁州窑等北方地区瓷器的釉料成 分和窑址结构、燃料使用以及窑温对比后 发现, 他们在装烧技术上有很大的一致 性 可以推断,宋代青白瓷的创烧,很可能 有来自北方白瓷窑场的窑工的参与 但 是, 北方白瓷技术并没有在技术传播 地———南方地区原样保留下来,而是对原 有的技术因素有扬弃,以适应新的自然环境以器型为例北方磁州窑器型种类非 常丰富,有碗、盘、钵、盆、瓶、坛、罐、缸、 炉、灯、砚、枕等,涵盖百姓日常生活的所 有方面 磁州窑器型精巧,胎薄釉润,纹饰 精美 食器有瓜棱碗、荷花纹钵、荷口碗、 菊纹盘;瓶类有荷口瓶、梅瓶、玉壶春瓶 等 各类造型均带有明显的民窑等特征与 浓厚的地域风格。
瓷业技术交流在宋代已形成风气因 为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文化交流频繁,民 间手工业竞争激烈,仿制名品显然是获取 利润的必要手段 衡山窑的器型带有明显 的临摹风格 衡山窑所烧制的瓷器是适应 当时南方农耕文明的需要,以大众所需要 的日用小瓷器为主,产品有碗、盏、碟、壶、 瓶、坛、盂、炉等,采用龙窑或马蹄窑烧造 仿制风格较明显的大多为衡山窑的 瓶、壶器皿 以衡山窑青釉褐彩缠枝牡丹 纹花口瓶为例,宽肩折收,瓶口作荷叶式, 腹部留白处以褐色彩料绘牡丹,瓶之上部 分施青釉,下部分施瓷釉 曲线流畅优美 造型肥而不臃,工艺精湛,极具装饰效果 衡山窑的器型和磁州窑一样,吸收了宋文 化中精细、儒雅、恬静等特点 因此具有造 型工整端庄,装饰秀丽等特色,既能体现 文人的审美趣味,又能突出湘人敢为天下 先的个性纹饰既继承北方宫廷绘画技 巧又讲究写意湖南省博物馆对衡山窑进行考古 发掘和清理时,出土了碗、碟、壶、钵、 瓶、杯及其他器皿七大类陶瓷器物,按 工艺特点可分粉上彩釉绘花、 釉下粉 彩绘花、釉上彩绘花、双色釉、单色釉、 印花、素胎等类别 衡山窑最著名、最有时代特点、最 能区别于其他窑技艺的, 也就是粉上 彩釉绘花。
而纵观衡山窑诸器,但凡彩 釉绘花的只有牡丹、菊花和莲花纹 这 三种花卉是中国传统装饰物中最常见 又最为老百姓所喜爱的,代表富贵、清 高、洁傲的图案 这种纹饰特点和许多 北方窑口是相通的 如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有刻画牡丹纹制品,磁州窑 则为白地黑花品种 定窑器上常出现一 枝独秀的单朵牡丹, 耀州窑瓷器上多见 花朵两两相对, 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 云头形曲线绘画三朵牡丹 构图方式有 适合式、 对称式、 均衡式等 衡山窑将 牡丹纹作主纹, 装饰在瓶、 碗、 盘、 罐 等器皿的主要部位, 是衡山窑粉上彩绘 主体纹饰的最大特点 器物上牡丹纹丰 富多彩, 有折枝牡丹、 缠枝牡丹等, 图 案精致, 装饰效果强烈 都是大写意牡 丹, 气韵不凡, 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 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 衡山窑粉上彩釉绘花, 虽是民间工 匠 所 为 , 却 有 宋 朝 宫 廷 画 师 的 绘 画 技 巧 纵观衡山窑的所有彩绘器物, 不管 是画牡丹、 莲花、 菊花, 还是梅花, 甚 至竖线的条纹装饰, 无不充分利用写意 这种技法, 简简单单几笔, 花卉形神兼 备, 跃然器上 衡山窑的工匠们, 熟练 地 掌 握 了 绘 画 中 的 写 意 手 法 , 惜 釉 如 金, 只稍一点一画, 各种花卉的神态跃 然器上, 花朵稀疏随意中见率气, 点睛 之笔轻快凝练, 花叶点染香雅而稳重, 出笔粗中有细, 极富动感, 让人回味。
釉色主张因地制宜在已见的衡山窑器物装饰中, 也有 采用素描式画法和堆釉式画法的器物 工匠们会根据器物器型的用途大小来决 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主题, 达到装饰的美 化效果 所以衡山 窑存世器物多而杂, 器物釉色千姿百态, 这不得不说与生产衡山窑的工匠们的智慧和审美观有很大 的 关 系 , 他 们 根 据 衡 山 窑 的 器 物 器 型 、 规格大小、 器物用途、 人们喜好、 传统 审美情趣等因素, 采用不同的釉色进行 装饰, 从而体现稳重、 庄严、 活泼等不 同的着色风格 以立式陈设用器为例, 如炉 , 一 般 以稳重冷色调釉色为主 这一器物在各 种案几上移动较小 工匠们根据这一特 点, 在器形上做得较扁平、 宽大、 重心 较低, 使之稳定又达到美观的需要, 同 时又符合中国传统炉的定势, 大一点的 均设三个小尖足, 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式 炉 身 一 般 做 得 较 宽 , 稍 垂 腹 , 微 收 口 这类炉足和底部一定是满施褐釉、 酱釉 和黑釉之类的冷色釉, 从色彩搭配上强 化了炉的四平八稳 衡 山 窑 中 有 一 种 台 阶 式 足 宝 塔 瓶 , 有两层、 三层, 甚至四层台阶式平底高 足, 而瓶身由足到肩逐步放大。
工匠在 拉坯时就有意在瓶颈处有力地收束, 然 后在瓶口再拉开 既增加了花瓶的参差 变化之美, 又减少了因为重心上移而产 生的不稳定感, 在配上塔足上的深色釉, 就从视觉上抵消了器身的不稳定感 衡 山 窑 另 一 种 独 有 的 倒 凸 形 炉 也 是 采 取 这 种 办 法 这 种 器 型 上 大 下 小 , 本 身 就 缺 乏 稳 定 感 , 尤 其 是 较 大 的 凸 形 炉 , 更有这种视觉感受, 古代工匠就聪明地 采用色彩搭配来弥补这个缺陷 全球首份癌症病例图谱发布日前,《科学》 杂志刊登了瑞典科学 家的重磅成果———全球首份癌症病例图谱 “Atlas”, 将数千种特定癌症相关基因与患 者生存情况联系起来, 发掘出32种不以 癌症类型分类、 但与80%人类癌症相关的 “公共” 基因, 可作为潜在新药研发的精 准靶点 新图谱被认为是肿瘤临床实践革命性改进的重要推手 据 《麻省理工技术评论》 杂志官网 等外媒报道,Atlas图谱可开放获取 , 仍在继续努力收集公共数据, 目标是收 集可用于开发癌症药物和诊断方法的实 用信息, 比如疾病标志物等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马瑟尔斯·阿合雷是欧洲生物技术联合会主席, 也是 Atlas项目的领导者, 他带领科研团队使 用超级计算机, 分析了8000种肿瘤样本 中的17种主要类型的人类癌症, 并使用 RNA测序方法, 了解基因在受癌症影响 时发生的变化, 积极寻求 “基因突变导致 的基因组整体变化”。
研究人员确定了2000多个抑制肿瘤 生长的基因, 但绝大多数基因靶向药物会 同步产生强烈的副作用 经筛选, 发现其 中32种基因存在于超过80%的肿瘤样本 中, 且与癌症具体类型无关, 它们可以作 为新药研发的靶子研究人员还发现, 超过2000种基因 对病人生存率等 “预后” 有着不同的影 响 他们还进一步将这些 “预后” 基因分 为 “有利于预后” 和 “不利于预后” 两 类 而以往对 “预后” 基因的研究屈指可数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左西年在接 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 对Atlas图谱如此 评价:“这一图谱有助推动临床精准医 疗, 随着图谱的不断完善, 肿瘤临床实践 会迎来革命性的改进 据 《 科技日报 》06科技博览2017 年 8 月 26、27 日合刊 责任编辑:刘娴版式:唐雯珊 校对: 肖夏热线:18692056668周 末《 衡山窑》连载之六衡山窑独具技艺: 粉上彩釉绘花李慧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