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编写简介.docx
9页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编写简介一、课标的相关表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或“2017版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三个专有学习任务群之一,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三足鼎立,分别代表着语文课程重视实用性、思辨性和文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三者学分设置虽有不同,却具有同等重要的课程价值相比过去语文课程更为重视文学阅读,此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分天下有其一,无疑表现出课标编制者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重视,盖因其最能体现语文课程定位中“实践性”的一面兹将课程标准中关于该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表述摘录如下: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习目标与内容(1 )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2 )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3 )具体学习内容,可选择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向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可选择知识性读物类的,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
二、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解读课标的相关表述,指明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式;但相对于其他学习任务群,这些表述较为单薄,只是勾画了一个内容范围,并未深入阐述具体的学习策略,且其中存在考虑欠妥当之处其一,术语运用欠准确实用性阅读”的概念有歧义,既可能指向阅读的性质,即基于实用目的的阅读,又可能指向阅读的对象,即实用性文本这直接影响到本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其二,分类欠准确,内容庞杂课标将实用性文本分为社会交往类、新闻传媒类、知识读物类三种,列举了22种文体,有限的学时,很难涵盖这些文体三类别界限并不清晰,且个别类别的名称,如“知识读物类”界定不清其三,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不匹配从“学习目标与内容”来看,该任务群主要学习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但如何阅读实用性文本,有哪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课标并未做阐发,“教学提示”中提及的4点,更像是活动建议,并非针对实用性文本的阅读提出,相关的阅读策略语焉不详基于以上分析,编写组在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并充分吸收以往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实用性表达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该任务群做出如下解读:(一广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从课标的前后表述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包含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实用性的表达交流两个方面,前者是“读”,是输入和内化,后者是“听”“说”“写”,主要是输出和外化。
其核心特质在于“实用”,作者以实用的目的写作文章,或传达信息,或鼓动宣传,或交流情感,或普及科学知识;学生则要学会分析实用性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策略,并迁移到课外,“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情感,传达信息,服务社会但“实用性阅读”的另一个可能内涵指向,即基于实用目的的阅读,也不应忽视比如,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阅读,能够迅速浏览文章,抓取有效信息,并能分辨信息的真伪,就是一种实用性语文素养这种素养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学习任务群(如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获得,但通过实用性文本的阅读,更利于建构相关的阅读经验和策略因为许多实用性文本重在信息的传达,为有效传达信息,往往采取特定的结构(比如消息)或特殊的表述方式,了解作者的表达策略,反过来就可转化为实用性的阅读策略二)实用性文本的阅读要充分顾及文体特点过去实用性文本的教学和教材设计,最为学界诟病的就是往往以文学的方式观照实用性文本,“强调其开头是如何精彩、过渡是如何圆润、结尾是如何巧妙以及诸如句式丰富、比喻贴切、语言生动等等”,未能凸显实用性文本的特质;或者模式化严重,一想到实用文就套说明文的概念体系,用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去解说,不充分考虑科普文章、社科论文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特点。
课程标准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将实用文分为社会交往类、新闻传媒类、知识性读物类等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路径,比如“社会交往类内容,在社会调查与研究过程中学习”“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等,这启示我们,对于实用性文本的阅读教学,要格外关注文体的特征,依文依体而教,以新闻的方式教新闻,以科普文的方式教科普文……比如消息、通讯,作为一类重在传递社会信息的文本,强调以事实说话,在事实中隐含记者的立场、观点和倾向,应该教给学生区分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发现隐含的态度和立场,并从新闻的一般结构入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新闻,抓住主要信息,而不是将功夫花在品析语言的精美、分析开头结尾的精妙上三)实用性文本的阅读要回归实用性的语境课程标准对本任务群的基本界定是“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将实用性文本置于社会生活的情境中,提醒我们在教学活动和教材设计中,要将文本置于实用性情境中动态地理解,重视策略方法的传授因为,一些实用性文本,如演讲、访谈、纪要等,从本质上说是日常交流中的听说活动的文字记录,脱离了听说,静态地学习这些文本,也就抽离了这些文本存在的情境,反而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相反,在听说的语境中考察这些文本,以模拟的方式还原当时的情境,更容易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述而不是那样表述等表达策略问题。
重静态文体知识的传授,不重阅读策略与方法;重静态文本分析,忽视目的、对象、情境:这是以往实用性文本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教学书信作品,往往静态地分析文本中呈现出的内容,而不把它当作作者与通信对象的交流活动的一部分来认识事实上,我们写作书信的时候,都采取模拟的方式,想象写作的对象正与我们面对面交流,因而我们会斟酌自己的措辞,运用恰当的表达策略,由此才形成这篇文本如果不能将文本放在一定的情境中动态地理解,实际是不可能真正理解书信的内容的四)学习实用性语文的途径是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课程标准在“教学提示”中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做了描述,强调要“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也就是要以学习任务为主线,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阅读各类实用性文本,理解实用性阅读的策略,学会实用性的表达而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也应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推荐最精彩的一个栏目、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若干篇,并说明理由。
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三、教材相关单元设计思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外延之广,远远超过文学种类和思辨对象课标建议的三大类别,列举了22种文体,高中阶段是无法按部就班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的,因此,教材的编写,要遴选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文体,确立几个重点专题同时,学习任务群之间不是壁垒森严的,可通过打通与融合的方式,将一些实用类阅读与交流的学习要求设置在其他相关单元中其余未涉及的文体,可交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相机安排毕竟,教材只是一条线索,一个例子,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完全可以依循教材中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自主创新设计具体来说,高中统编语文教科书对该任务群的落实遵循如下思路:(-)精选文类,绕人文主题,设计专门的学习单元以人文主题为大情境,以实用性文本为小情境,选取新闻作品、知识性读物、演讲词、书信、古代奏疏为主要文体,综合设计三个专门学习单元,分别是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劳动光荣”、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必修下册第五单元“使命与抱负”劳动光荣”单元所选并非全为实用性文本,为了适应人文主题的涵盖面,打通文体限制,还选取了两首反映劳动场面的古诗,但主要课文均为实用性文本,包括三篇通讯和一篇新闻评论,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探索与发现”单元,以知识性读物类文本为主,包括一篇演讲,一篇书序,两篇社科论文,分别从科技、建筑、文学等角度探讨文明进程中的“探索与发现”的话题两篇科技题材的文章,均以介绍科学前沿进展以及个人研究过程为主,学生从中可以学到一些科学的知识,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本单元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使命与抱负”单元,以演讲词和书体文的阅读为主,包括两篇演讲词,一篇奏疏和一封书信这些文本或剖析社会矛盾,宣示历史使命;或概括伟人贡献,致以崇敬之情;或是上书言事,谏阻逐客;或为临终绝笔,直抒心志:均表现出作者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设计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作品切于实用、关注特定对象、富于针对性的特点;要结合课文,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要把握书信注重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二) 打通融合,将实用文学习要求贯穿在其他单元中通过打通融合的方式,可以扩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内容的覆盖面教材在必修教材的多个单元,均设计有实用性文本阅读和表达的内容,如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要求学生以调查、访谈的方式了解家乡风土人情,以撰写人物(风物)志的方式留存文化记忆,以建议书的方式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其中的调查、访谈、志、建议书等,均为实用性的表达和交流的内容。
再如上册第五单元“乡土的中国”,设计有一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乡土中国》一书后,通过乡野调查,撰写“今日中国乡村的变迁”的调查报告,并要求创新展示方式,如发表演说,或以跨媒介、非连续性文本方式展示这也切合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的教学要求三) 精心设计,以实用的方式学习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单元的学习要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建构策略,最终要靠选文的学习和单元的内部设计来落实高中语文教材实用类单元的设计,始终遵循以实用的方式学习的原则,凸显实用性文本的文体特质,通过精心撰写的学习提示和精心设计的单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实用性文本,学会日常生活情境下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交流“学习提示”的撰写,遵循据类观篇和据篇观类结合的思路,凸显文类特征和“这一篇”的特质如必修上册第4课的学习提示,首先是提示三篇通讯的共性特征——选取典型意义的事件,善于运用细节,这是通讯这种文体讲述“新闻故事”特质的具体体现;然后结合课文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篇通讯都很注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比如,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淤泥,终于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感动了不讲理的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