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谈话时的礼节.doc
5页谈话时的礼节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讥笑、讽刺他人也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等,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最近休假去了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
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在社交场合,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事情 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日常卫生注意个人卫生 适时理发,经常梳理,胡须要刮净,指甲要修剪,鼻毛应剪短,头皮屑太多应洗干净内衣、外衣经常保持整洁,特别是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鞋要打油擦亮,布鞋要刷洗干净参加涉外活动前应梳理打扮总之,要保持外貌整洁美观 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擤鼻涕,掏鼻孔,撮泥垢,挖眼屎,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等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 在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等辛辣食品,必要时可含上一点茶叶,以除臭味 有病的同志不要参加外事活动如感冒,在我国不算什么大病,但在西欧北美等地区的人对感冒很讨厌脸部、手、臂等外露皮肤有病的人也应避免对外接触,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有口臭毛病的人应注意口腔卫生 保持环境卫生 不准随地吐痰,不得随地丢果皮纸屑一定要注意保持地毯、地板的清洁吸烟时,把烟灰搕入烟缸吃食品时把骨、刺、牙签、口纸等物,放到盘中或桌上,不得随手丢到地下。
个人的不洁物品,应丢入垃圾桶,或放入自己的手帕或口袋中吐痰应吐在口纸、手帕中装入衣袋保持桌椅、沙发的清洁,不用脚蹬踏进入地面干净的室内,应先在门口踏擦鞋底再进入雨、雪天应把雨具放在门外或前厅,不要把雨水、雪水、泥巴等带入室内还应注意不要弄脏主人的器皿、家具、门窗、玻璃、窗帘、墙壁等 陈设布置应保持整洁 客厅、房间要通风,不要有怪味保持清洁沙发套和垫布要勤洗换,灯、衣架、玻璃要擦拭,特别是各种样式的灯罩,及其装饰品等要擦拭干净地板、地毯要定期清扫、吸尘,地板要打蜡见面时的礼节介绍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作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握手 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致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 主人主动、热情、适时的握手是很必要的,这样做会增加亲切感 握手除是见面的一个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我国旧时传统是抱拳。
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在一定场合也可使用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致意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在西方男子戴礼帽时,还可施脱帽礼,即两人相遇可摘帽点头致意,离别时再戴上帽子有时与相遇者侧身而过,从礼节上讲,也应回身说声“你好”,手将帽子掀一下即可 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
只是在领导人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如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也不要径直去问候,而是在对方应酬活动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问候致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