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体信用评级报告及跟踪评级安排.pdf
37页短期融资券主体信用评级报告 大公信用评级报告声明 为便于报告使用人正确理解和使用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 )出 具的本信用评级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 ) ,兹声明如下: 一、大公及其评级分析师、评审人员与受评主体之间,除因本次评级事项构成的委托关 系外,不存在其他影响评级客观、独立、公正的关联关系 二、大公及评级分析师履行了实地调查和诚信义务,有充分理由保证所出具本报告遵循 了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 三、本报告的评级结论是大公依据合理的技术规范和评级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评级意 见未因受评主体和其他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的不当影响而发生改变 四、本报告引用的受评对象资料主要由受评主体提供,大公对该部分资料的真实性、及 时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暗示的陈述或担保 五、本报告的分析及结论只能用于相关决策参考,不构成任何买入、持有或卖出等投资 建议 六、本报告信用等级在本报告出具之日至本期融资券到期兑付日有效,在有效期限内, 大公拥有跟踪评级、变更等级和公告等级变化的权利 七、本报告版权属于大公所有,未经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复制、转载、出售和发 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且不得歪曲和篡改。
短期融资券主体信用评级报告 3 受评主体 受评主体 博源集团原名内蒙古博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内蒙古鄂尔多 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由郭永厚、苏治萍、温慧、杨海蓉等共同 出资于 2004 年 4 月 8 日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次股权变更,截 至 2014 年 9 月末,公司注册资本 69,950 万元,其中第一大股东为自 然人戴连荣,持股比例 11.46%,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是一家以天然碱化工、天然气化工及煤炭为主业,以资本经 营和石化物流为辅业的企业集团 公司拥有全国近 90%的天然碱资源及 国内最大的天然碱科研加工基地截至 2014 年 9 月末,公司纯碱产能 为 180 万吨/年,小苏打产能为 56 万吨/年,甲醇产能为 133 万吨/年; 公司湾图沟矿井产能 300 万吨/年,总资源储量 2.8 亿吨,主要生产优 质动力煤;此外,公司与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 煤能源” )合作建设两个煤矿,一是参股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蒙大矿业” )34%股权,其在建的纳林河二号矿井设计产 能 800 万吨/年,煤炭资源储量总量为 12.3 亿吨;二是参股鄂尔多斯 市伊化矿业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伊化矿业” )49%股权,其 在建的母杜柴登矿井设计能力 600 万吨/年,煤炭资源储量总量为 9.7 亿吨。
截至 2014 年 9 月末, 公司重要子公司有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远兴能源” ) 、鄂尔多斯市博源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以 下简称“博源置业” ) 、鄂尔多斯市博源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 简称“博源小贷” )等;其中,远兴能源于 1997 年 1 月 31 日在深圳证 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000683截至 2014 年 9 月末,公司对 远兴能源的持股比例为 42.48% 2015 年 1 月 15 日, 远兴能源非公开发行股票 228,337,964 股, 募 集资金总额 10.50 亿元,公司对远兴能源持股比例由 42.48%变更为 36.49%,仍为远兴能源的控股股东 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 2014 年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从长期来看,随 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以及宏观政策调控方式的创新和完善,我国经济将实现可持 续和更高质量的增长 2014 年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从长期来看,随 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以及宏观政策调控方式的创新和完善,我国经济将实现可持 续和更高质量的增长 2014 年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
2014 年前三季度, 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41.99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7.4%;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 7.4%、7.5% 和 7.3%受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整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较弱等 因素影响,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2014 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 短期融资券主体信用评级报告 4 3.2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 2.1 个百分点,贸 易顺差为 2,316 亿美元 2014 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6.7%,比上年同期提高 1.2 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 2.5 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转型步伐正在不断加快2014 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继 续增加,消费平稳增长,新兴业态消费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上涨 6.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累计同比 上涨 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2.8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 2.59,比上年同期缩小 0.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92 万 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2.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 0.1 个百分点;全国网 上零售额为 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49.9%。
2014 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 35.78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6.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 1.2 个百分点受国 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呈现价跌量增态 势 2014 年前三季度, 铁矿石、 原油、 大豆、 铜进口均价分别下降 17.9%、 1.4%、4.6%和 6.3%,进口量分别增长 16.5%、8.3%、15.3%和 10.5% 针对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物价涨幅有所走低的形势,国 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搭配使用短期 流动性调节工具适时适度进行双向调节,创设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 作,在保持流动性总量适度充裕的同时着力引导市场利率,降低社会 融资成本;适当调整宏观审慎政策参数,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 再贴现支持力度,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 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 、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序 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总体而言,2014 年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进出 口有所改善,消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速有所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加快。
从长期来看,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协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宏观政策调控方式的创新和完善, 我国经济将实现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增长 行业及区域经济环境行业及区域经济环境 ● 纯碱 纯碱 纯碱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天然碱法生产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抗风险能力较强 纯碱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天然碱法生产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抗风险能力较强 纯碱(化学名“碳酸钠” )按照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天然碱法、氨碱 法和联碱法,目前全球 1/3 的纯碱产量来自天然碱法中国天然碱生 产纯碱约占总产量的 13%, 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内蒙古 由于氨碱法和联 碱法以原盐、煤炭为原材料,因此其生产成本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短期融资券主体信用评级报告 5 较大天然碱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品质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 势,抵御行业周期性风险的能力较强 0% 3% 6% 9% 12% 15%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万吨 产量同比 图 1 2006~2013 年我国纯碱产量和同比增长率图 1 2006~2013 年我国纯碱产量和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纯碱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化工品,主要下游行业为玻璃、有色金属 冶炼及造纸等。
其中,玻璃工业是纯碱消费占比最大的下游领域,占 纯碱市场的 40%以上,受玻璃工业需求影响纯碱行业周期性较为明显 2012 年以来,玻璃市场需求疲软,纯碱产量增长率持续下降 2013 年我国纯碱价格有所回升,基本维持在 1,800~2,110 元/吨 区间内2014 年 1~6 月,纯碱价格较为平稳,在 1,820 元/吨上下持 续波动预计未来 1~2 年,随着纯碱行业在建产能的大量投产,纯碱 价格有下行可能 1,000 1,500 2,000 2,500 2008年12月 2009年6月 2009年12月 2010年6月 2010年12月 2011年6月 2011年12月 2012年6月 2012年12月 2013年6月 2013年12月 2014年6月 元/吨 图 2 2008 年 12 月~2014 年 6 月上海中山化工市场纯碱价格走势图 2 2008 年 12 月~2014 年 6 月上海中山化工市场纯碱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纯碱生产与消费国,产能和产量均已占 到世界总产能和总产量的 1/3 以上2011 年 6 月《纯碱行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指出,针对产能进一步过剩的趋势,我国将控制纯碱产品 短期融资券主体信用评级报告 6 总量, 保持纯碱供需基本平衡, 到 2015 年控制纯碱年生产能力在 3,000 万吨。
根据规划思路,未来我国将鼓励对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大型 纯碱企业,通过技改项目、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并对新建项目严格 控制 ● 甲醇 甲醇 我国甲醇产能利用率较低,产能过剩压力较大;中国商务部对进 口甲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甲醇进口量,有助于改 善国内供需关系;受行业周期影响,甲醇价格波动较大 我国甲醇产能利用率较低,产能过剩压力较大;中国商务部对进 口甲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甲醇进口量,有助于改 善国内供需关系;受行业周期影响,甲醇价格波动较大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消费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 苯,在世界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中居第四位甲醇广泛应用于医药、农 药、塑料、合成纤维及溶剂和工业及民用燃料等生产 2006 以来,我国甲醇产能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平均每年新增产能 67 万吨,年均增长速度约 17%,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甲醇市场价 格受到抑制 2013年, 全国甲醇产能 5,550万吨, 国内表观消费量3,709 万吨, 行业平均开工负荷约 59.5%, 如扣除氮肥生产对联醇影响及焦化 行业对焦炉气甲醇影响,国内甲醇产能过剩约 1000 万吨,甲醇产能过 剩问题已成为抑制甲醇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国内甲醇企业主要采用煤炭和天然气作为原料,国际上特别是沙 特等中东地区主要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其天然气价格极低,仅相当于 人民币 0.15~0.30 元/立方米, 相对于国内企业具有相当的成本优势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万吨 进口数量同比 图 3 2006~2013 年我国甲醇进口情况 图 3 2006~2013 年我国甲醇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针对甲醇进口对国内企业形成的严重影响,2009 年中国商务部对 原产于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的进口甲醇进行 反倾销立案调查,甲醇进口量逐渐减少但维持高位2013 年中国甲醇 市场进口 485.85 万吨,对外依存度 12.43%,同比有所下降 短期融资券主体信用评级报告 7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2008年6月 2008年12月 2009年6月 2009年12月 2010年6月 2010年12月 2011年6月 2011年12月 2012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