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化现象--从方用彬谈起.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2303272
  • 上传时间:2022-04-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英子弟的文人化现象-从方用彬谈起(二)商贾文人化的发生缘由这些商贾及具有商人背景的人,为何会做出向文人生活靠拢 的人牛选择?应该说每个个体都有英貝体和特殊的原因,但这种转向仍有其共同的深层原因 与发生契机:1、 明代中示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随之思想文化也出现了显著变化但传统文化仍处 于强势地位,传统观念十分顽固,儒家思想对商人的蔑视其至是鄙薄依旧浓厚,觉得商不如 士、不如文者也大有人在以传统观念来衡屋口己,商贾感到尤不口信而承负沉重的心理压 力在II」文化的逼迫、挤压下,他们随时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商人形彖,向传统思想屈服, 其至迎合、妥协,Illi折地使自己得到社会认可于是在科举途中倍受挫折以后,经济上较富 裕,文化上有基础的商贾及其子弟,汲汲走上了从文之路,以寻求自我表现,宣泄才能之机 会如一首诗中说道:吴郎生长新安里,羞作新安贾人子但将十指走乾坤,不拥千金老廛市少好篆书还好真, 三叹古意今沉沦……双螭小印润黄玉,雕镂精绝天工均......这一群人中的确有不少人是“羞作贾人子",才改弦更辙,做了文化人这是商人及具子弟迫 于卑视商贾的传统势力而作的一种历史选择2、 明中叶以后,社会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当时市场活跃,商业繁荣,使商人冇了比较丰 厚的经济来源,其社会地位也启所上升,有一部分人基本达到了“白足”的境地;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社会文化生活愈加丰富,人们的需求从单一走向多元。

      在环境的诱导 下,有一部分商人及其后代,千方百计想挤入上层文化圈在不可企及时,他们逐渐作出了 个体自适性选择和倾斜尤其是浸染在江南这样一个人文渊薮之地,方用彬及其同仁们,出 于H娱和怡人的需要,出于对文学艺术筹精神文化的热爱和对个人牛命的珍惜与亨受,义无 反顾地选择了一种自在自为,又不失为高雅的商人文人生活三)商人文人的类型特征从以上的列举和分析來看,这个群体有具鲜明的个性特征:1、 他们人多以经商所得投入文化事业,所以“书香”与“铜臭”在他们身上基木合一,物欲 与情趣在其价值观■卩也人体并存2、 他们珍视口己的文人地位胜于商人身分,有吋会以文化活动作为掩盖其实施或抑制真 实愿望的方式史籍与文书中记录他们文事及其业绩颇为详赡,而对其经商的细节却多冇忽 略,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晚明史籍将有些文人混迹商贾队伍,常常说成“隐于商”,如上文所 捉的马电:有人说他:“商隐习胪艘,酒德胜杯却篇诗出清恬,容止具安雅山人俞安 期访郝仲隆于李坪,也说郝氏“商隐”坪上,但“工声诗,精内典”,因而赋诗赠Z,诗中言:十年商隐独称廉,颂洒耽诗兴转添卢女乞书金缕曲,楚枪解问水品盐……也有被称为“市隐人”的对商隐,明末同出身于商人的赵南星有一解释,他说:世之论者,见牵车服贾之中有贤人焉,则㈠是商隐也,此由好仕进遂以概犬卜•之人…… (商隐者)大都士其迹,而商其意,且非商之类正意也。

      他认为,人们往往从仕进的角度来评判天下人,所以看到商贩队伍中冇才德Z人,就称其 为“商隐覽所谓商隐人,士是他们的表曲现象,商才是他们的真实意愿,但这还非其“正盘'(他指的正意是什么,这里未加说明,但从上下文看,正意可能是指渴望做贤德之人)当 然,对此绝不能一概而论,赵氏Z话是否符合历史事实,也待考证但从H前掌握的材料看, 这些商贾文人及其了弟,只要与文搭上了边,多半更愿意被称为贤人、文人、士了、儒侠、 处士,其至山人,而不是商贾他们的商业行为亦往往被其文艺才能所掩盖这里既有他们 的主观意识和行为,亦是世道使然3、 商贾文人文化活动之目的,大体可借用晩明沈德符形容武臣好文的说法,“不过聊以自 娱耳,非敢艺坛建旄鉞也”他们中稍有成就或较知名者,大多得到文坛名士、阂儒大僚的 引领、指教或奖掖如方用彬及其身边的这批人,无不在汪道昆的羽翼下才稍成气候;如童 佩,曾受业于归冇光,王世贞、王樨登也给予扶持不然,靠自己的力量,这类人是很难扬 名的4、 文化商人,倘若以经商为实质性的职业,或以具个人才能、意志、智谋将两者有机结 合起來,那么他们的文化则助益商业如商人李廷芳,“幼业儒,于书无不涉(长业商)……卜屈金陵,握奇赢以占消息。

      凡厥规为冇大体、立纲纪、明约束、重然诺,一时怀策Z士靡 不推翁祭酒其家业也必定丰饶有文化更善于“握算计画,上佐诸父,下督掌计,而业口 隆隆起矣还有我们的主角——方用彬,也曾将文化造诣与其商业、店务结合起來(方用 彬经营文化商品,其文化理应是最有用处的),如此,文化委实推动了商业这种情况明史 中屡见可我们这里所列举的不少人,他们热衷文事,经商只是为了治生养文(或利用父兄 商业资金治生养文),文事才是他们生命依托他们“志不在贾”甚至“心否计然Z术惟延 访诸士人,乐闻礼义以口提式”上文提到的孙文郁,也说:“……使吾以贾起富,吾安能以 质剂为诗书他不愿以商來替代诗书、來废弃文事还有人T•脆从商事中完全脱离出來:脱节尘中,蹑身霞上,凡人间俯仰,算筹衡纵,抵质兼并以取赢,一切不闻不见,并付之 不为刖松介石,抹月披风,三百枯棋,十千名酒,日与上客懿亲游戏为乐退则披古帙、 熱异香,清散逍遥,不知何者为诽、为誉、为莞、为枯、为少、为老,儿古Z得道善忘者矣这批人,文化是否也曾一定程度上带动过他们的商业,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诗文书画, 结社酬酢,交友周游,毕竟是贵族文化过度地玩味贵族文化,授终必定是损害了他们的经 济生活。

      若贾人子耳,良贾竞竞墨守,毋耽Illi艺,毋呢广交这是一个同样有文化经历商 人的切身感受,及其对子侄的谆谆训导,然而,文化商人们往往漠视这种训导,这就引岀了 他们下面的一个特征5、 凡将文化作为实质性事业,没有将文化为商业活动有机结合的商人为商人子弟,其家 庭的商业大多走向衰败,他们个人的结局大多趋于贫因方川彬尽管注重过商业,但他把生 命的意义还是过多地寄托在文事上面,缺少合理使用钱财、时间和精力的商业理念,因此, 他的商业,至少说不成功,最终使其家趋于贫穷商人子成为山人者,如沈明臣、吴守淮、 詹斗文、童佩(王樨登也称他山人)、方尚熒等无不如此,甚至结局更惨史料称方尚赞“方 生白名族,无家不称贫远游载图史,玩诵无昏晨生计LI以短,辞翰L1以新……"童佩“以 诗穷,不修形骸人多白眼视之,蔑如也”沈明臣“沈郎故家郎,文藻夙所志落魄不知贫, 怀才耻于世客游公卿间,颇欲行具意”吴守淮这个原是大盐商的儿子,史料载:父故饶,虽少孽,犹分钮刀即挟资豪游江淮吴越间,斥买重器,珍藏法书名画,橐垂罄 矣邂逅徐文长于西湖,文长人奇Z,呼曰:“少年未常考古而遽能鉴此,岂天授乎?然胡 不读书,则不但见古物而且见古人也“……又斥买经史子集千余卷以归,橐若洗矣。

      归即繙 所买书而大冇所悟得,遂援笔为诗,辄冇惊人语寻知交于太函二仲以及丰十诸了,结冇社 矣先所斥买者业已散尽,出游南都,与二方先牛其洽……竞以穷死明代中示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了较深刻的变化,从而使士商关系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两者I'可产生了互动或合流关系然而,历史实际总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互动潮流小 呈现出了多种流向和不同内涵它们大体可分为弃儒就贾、弃文从商、亦贾亦儒、亦文亦商、 贾而好儒、贾而儒行、儒而贸行、士魂商才,及本文所分析的商贾文人等形式或类型明代 后期是一个文艺较兴盛的时代(这已为学者们的研究所证明),当时的文化人就多喜好文艺 切磋,甚至胜于学术研究,因而,一批曾有儒学经历的商人走上文人道路是极其自然之事, 也冇英历史的必然性方用彬即是英中鲜明的一例这种流向既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乂是传 统文化思潮回流的结果无论是社会还是商人,在此士商交融的历史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向 传统文化妥协,乃至走回头路丄商合流,在明代后期尚处于初始阶段,而要真正达到较为 成熟的境地,那需耍漫长的历史过程历史事实也证明,在传统的儒家文化这个大背景的影响下Z下,商贾与文人Z间并非都是 相得益彰,两者在思维认知、处事行为等方面木不很合拍,文事与商业之间也多有矛盾性, 以此看來,对商与文的兼和力不能估计过高。

      从商业的角度看,若要理顺这种关系,主要収 决于当事人(包括继承者)对商的积极精神和能动态度凡将文化用诸商业,商业则兴旺, 反之,虽出生于世代商贾家庭,并亲受过商业的洗礼,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熏陶,过分看重 文事,忽略商务,那么,其商业必然挫败明代后期的历史上,如方用彬、吴守淮等一•批商 贾文人,商业曾使他们获得了财富,财富又使他们拥有了文化和才艺,但在他们心冃中,依 然綁曲商业,最终把财力、梢力过多投入到所谓高雅文化中去,以至使他们的商业走向衰落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尽管商业与市场相当发达,商人队伍颇为壮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 提髙,但并没有在根本上得到改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商贾本身的思想來不及更新,跟不上 变化了的时势,因此他们的商业走向衰败个体由于种种原因的逐个败落,带来了群体商帮 的没落恐怕这也是传统商人集团难以向近代化发展的原因之一见夏咸淳《明代后期文士与商人的关系》,载《社会科学》1993年第7期;郑利华《士商 关系嫗变:明中期社会文化形态变更的一个侧面》,载《学术月刊》1994年第6期;蒋文玲 《明清士商渗透现象探析》,载《江海学刊》1995年笫1期;乔凌宵、梁衍东《明清社会的 士商渗透及其影响》,载《历史档案》1999年第1期;唐力行《徽州商人的绅士风度》,载 《史学月刊》2003年第11期,等等;张明富《明清商人文化研究》(西南师范人学出版社 1998年版)中也有专章述论。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所谓''文人化",这里指商贾及其子弟,努力学习并塑造自己的文人文化品格与行为,如 作诗、结社、交游及进行其他文化活动见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岀版社2003年版杨士奇:《东里文集•圣谕录》,中华书局1998年版这里江南指安徽以南地区,即徽州,和长江三角洲一带据陈智超考察环岩《方氏族谱》后的说法,“方用彬出半在一个富商家庭”见《明代徽 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以下简称《手札七百通考释》)《方用彬及其亲友》,安徽大学 出版社2001版,第2页均见《手札七百通考释•方用彬及其亲友》,第2页从方尚賛嘉靖四十三年和方大治(大治死于万历六年)的信、吴守淮万历三年至六年的 帐冃中得知,他们在用彬二T三岁后就与Z有借贷关系,当然,前者可能只是私人借债,后 二者应该是典铺贷款或有具他商业行为了见《手札七百通考释》火册一一八《方尚賛》, 笫1011页;火册三一《方大治》,第901页;火册一一四《吴守淮》,笫1008页被人称为“宝店”、“宝肆”等等,见《手札七百通考释》火册一八《许沆》(第889页)等 信见《手札七百通考释》月册六二《赵敦夫》、六四《余翔》、金册一三O《程本中》等信, 第 394、396、696 页。

      此事发生在汪道昆第一次家居时,即嘉靖四I-五年稍后,时方用彬二十五岁开外《手札七百通考释》金册一五一《汪民中》,第718页《手札七百通考释》金册三三《汪建功》,第543-544页《手札七冇通考释》金册一-O五《方大治》,笫659-660页《手札七百通考释》金册九八《吴一洪》,第639页《手札七百通考释》木册四五《胡仁广》,第770-771页《手札七百通考释》日册七《周良寅》,第44页《王有道》信中说,方用彬岀面组编《瑞麦诗》,“丄人无不称诵”,见《手札七冇通考释》 金册一三六,第702页据《手札七百通考釋》中的一些书信记,朋友们常有向方用彬借阅书籍的行为,如借《汉 书》、《说文》、唐诗、《口雪楼诗》及有名的法帖《黄庭经帖》,其中还有善本书,说明方用 彬藏书颇富小编阳澄湖大闸蠻编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