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源涵养能力工作方案.docx
7页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源涵养能力工作方案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唯一一个全境位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宁夏既有区位、能源、特色产业等优势,又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极度脆弱等挑战;既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引黄灌区等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又面临繁重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既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广阔空间,又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生态修复难度大等短板,这些情况在黄河流域具有典型代表性支持宁夏建设先行区,有利于通过政策先行先试为黄河流域其他地区积累可复制经验,以点带面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通过制度创新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绿色发展活力,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黄河答卷”一、 持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因地制宜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种草改良等措施,以雨养、节水为导向,科学造林育林推进贺兰山、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退化林草修复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抓好科学绿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到2025年完成10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二、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生态保护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前提,立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提高科技创新对先行区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发挥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吸引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资源,围绕现代能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仪器仪表、现代农牧业等产业领域,深入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支持在宁夏建设东西部科技合作示范区和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与东部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校共建创新平台,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创新合作,在人才培养、产业培育、园区共建等方面打造合作示范深入开展节水、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领域应用研究,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积极推广优质粮食种植,稳定播种面积和产量,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管理,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以奶牛、肉牛、滩羊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优质饲草良种扩繁,建设优质奶源和饲草料基地,做强做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发展枸杞、畜牧、瓜菜、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
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成全国优质酿酒葡萄种植、繁育基地和中高端酒庄酒生产基地高水平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支持新能源就地消纳,探索新能源发电自发自用和就近交易新模式,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开展储能先进技术商业化应用和规模化推广,推进牛首山抽水蓄能等电站前期工作建立利用新能源发电量发展光伏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激励机制,支持光伏材料基地建设强化“西电东送”网架枢纽建设,稳定提升向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特高压直流送电建设“宁电入湘”工程,实施青山、天都山等750千伏主网架加强等供电保障工程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钢铁、焦化、铁合金、水泥、电石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支持煤制油气等现代煤化工企业建立一定规模的产能储备,提升抗风险能力,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化工、冶金、有色等行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面向高端新材料等方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实施长城、石窟寺及石刻等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推进水洞沟等大遗址保护利用,建设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长征宁夏段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工作。
建设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等水文化工程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实施一批重要遗址遗迹保护、特色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重大项目,打造黄河宁夏段国家旅游线路推动黄河生态、历史、文化融合转化,将山水生态、红色文化、工业遗产、休闲康养、葡萄酒等相关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打造优秀文化旅游品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三、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围绕节水控水、污染治理、自然资源等领域大胆改、大胆试,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治理机制全面深化水权改革推进农业用水权应确尽确,工业用水企业全面核发取水许可证,依法对水资源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推进水资源税改革,建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税征收联动机制强化水权交易监管,制定用水权交易细则探索建立用水权交易激励和投融资机制,创新“合同节水+水权交易”等模式,鼓励社会资本直接参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及运行养护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终端用水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建立规划“留白”机制,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试点。
运用市场化机制盘活城乡闲置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鼓励工业用地推行弹性年期、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探索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进土地资源配置改革大力开展排污权交易改革落实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动可交易排污权入市,科学合理确定定额出让方式下的排污权使用费征收标准建立排污权调控机制探索建立排污权抵押贷款、租赁机制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推进山林地确权登记,放活山林地经营权,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改革,依法流转山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挥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融资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涉林抵押贷款探索开展林业资源价值评估和林业碳汇交易,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推进“以林养林”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建设四、 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补好灾害预警监测、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能力,2025年基本建成防洪防凌减灾体系,确保黄河河套安澜全面提高防洪防凌能力有序推进黄河干流堤防巩固提升,加强险工险段治理,加快清水河、苦水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依法禁止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线内新增一般耕地和乱建建筑物,禁种妨碍行洪安全的高秆作物,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规范黄河河道沿岸采砂采土秩序,依法惩治非法采砂等行为强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加大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力度,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泄洪通道,构建自净自渗、蓄泄得当、排用结合的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进一步提高应对黄河凌汛水平,保障堤防和基础设施安全构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以宁夏中南部易旱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备用水源工程,加强库坝窖池联调联用提升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充实物资储备增强流域性重特大险情灾情、极端干旱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到2025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落实河湖管理有关规定,压实河湖长管理保护责任以河湖管理范围为边界适当外延,留足河湖两岸生态空间,严禁“贴边”、“贴线”开发加快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岸线功能分区,强化用途管制,严控开发强度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管理,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资料来源: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