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体药物市场概况分析.docx
28页抗体药物市场概况分析一、 市场导向组织创新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要求企业创造顾客和顾客满意,将顾客利益摆在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开始认识到兼顾行业、合作伙伴、社区和国家利益对企业成功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实践中真正贯彻这种观念,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却并不容易面对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环境急剧变迁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企业必须对自身组织与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形成能够全面有效地招律顾客并为之提供良好服务的机制里特尔咨询公司在总结卓有成效的公司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绩效业务模型该模型将企业资源与组织配置列为基础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企业组织与体制创新的主要原则来讨论一)满足利益方的要求在今天的价值交换体系中,企业绩效及其利润目标只有在能使其他利益方获得利益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及其经营业务,都要确定利益方及其要求一般地说,利益方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经销商、企业员工和股东如果这些利益方觉得不满意,就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导致整体绩效下降,甚至经营失败为此,企业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满足每一个利益团体的最低期望企业要致力于为不同的利益方传递高于最低限度的满足水平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程度满意水平,为员工尽好责任(基本满意水平),为经销商提供绩效满意水平。
在确定这些满意水平的时候,企业必须注意,不要让利益方之间感到相对待遇有失公平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本质上仍然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从经营动态关系上看,通过顾客满意达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方满意,又是建立在企业组织与制度革新所创造的高质量环境基础上的建立一个面向市场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高水平的员工满意;通过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更高的企业利润,以及供应商、经销商的利益各方满意的结果,又会促进新一轮更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二)改进关键业务过程达到满意目标必须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才能实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这种管理都是通过以专业职能分工为基础的部门组织来进行的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使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目标最大化,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从而也使企业保有高度满意顾客这一总体目标及其战略规划不能有效地遍及整个业务各环节和全过程因此,使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高度面向市场并热心于同其他部门协作,是十分必要的为适应以快速变化为主调、灵活反应为关键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突出和加强对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通过组织革新,建立多功能的团体,将市场和企业的各种声音和谐一致地协调起来,形成自己的管理核心业务的能力。
三)合理配置资源业务过程的执行,需要配置相应的人、财、物及信息等资源企业必须设计出一个决策框架,使有限资源能够按照使顾客和企业都满意的方式来有效配置这需要寻求拥有资源并对各业务的资源分配与使用实施控制同时,企业还应努力寻求运用协作资源的可能性,以充分利用外部获得的非关键性资源研究表明,高绩效公司往往十分重视自己拥有并培养那些能构成业务核心的资源和能力,以此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将好钢用到刀刃上,而将非关键性资源配备转移到企业外部四)组织革新企业的组织要素通常包括组织结构、政策与文化这些因素在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不相应变革,往往会成为企业维系和发展与市场有机联系时的机能障碍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的沉重任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组织与市场不相适应而派生出来的传统企业组织(有的学者称之为“命令一控制式组织”)的致命弱点是阻碍市场知识的积累及其在组织内部的广泛传播,影响企业的决策水平及营销观念的全面贯彻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其组织结构和政策进行革新与此同时,也要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二、 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关于绿色营销,广义的解释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
因此,绿色营销也称伦理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又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绿色营销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英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泰教授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首先,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顾客,还包括整个社会;其次,市场营销过程的永续性一方面需仰赖环境不断地提供市场营销所需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能持续吸收营销所带来的产物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在营销中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将四方面利益结合起来,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二)绿色营销的特点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绿色产品的需要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
绿色营销以满足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各方面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三、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然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以及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行业整体竞争格局1、中国培养基行业整体竞争格局近年来,生物药尤其是抗体以及疫苗产品的研发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带动了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培养基市场需求的大幅提升整体来看,我国培养基市场以三大进口厂商为主,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而在应用于抗体药物、蛋白药物、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等领域的中高端培养基市场中,进口垄断的格局尤为明显。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国产厂商培养基产品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及在医保带来药品价格下降以及进口产品供货有风险的环境下,作为生物药生产上游耗材的细胞培养基市场的对进口依赖程度逐年下降,国产程度逐年升高医保谈判的实施,部分被纳入目录的药品价格降幅明显例如PD-1抗体被纳入医保后,价格大幅度下降,对生产成本也提出了考验上游生产的控费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是包括细胞培养基在内的药企供应链国产化的动力之一;除此之外,进口产品的供货风险也是进口替代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2020年,进口产品受国外公司的产能及供货优先级影响较大以赛默飞为例,其2019-2020年在中国的营收增速明显下降,从原本的约20%下降至2019年的9.9%及2020年的1.6%在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稳步上升的情况下,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细胞培养基的进口量增速下降,进口总量较2020年上半年甚至有些许回落根据沙利文咨询研究,中国培养基市场中,国产培养基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18.6%增长至2020年的22.8%,预计我国细胞培养基产品的进口依赖度预计将持续下降2、中高端培养基产品国内市场竞争格局中高端细胞培养基产品主要包括了应用于重组蛋白(包括重组蛋白疫苗)/抗体药物、细胞及基因疗法的培养基等领域的无血清/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产品,目前以蛋白及抗体药物培养基为主。
根据沙利文咨询的研究,中国蛋白及抗体药物培养基市场于2019年达到人民币4.7亿的市场规模,受国内抗体药物研发及密集上市的驱动,2020年市场达到人民币7.3亿,增速显著虽然中国蛋白及抗体药物培养基市场受益于下游生物药产业的快速增长,近年来增速迅猛,但由于其对生物药生产的重要作用以及较高的技术门槛,目前市场仍被赛默飞(GIBCO)、丹纳赫(HyClone)及默克(Merck)三家进口厂商垄断四、 细胞培养基及行业分析1、细胞培养基概况细胞培养基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包括国内主要代表性厂商具有较强的工艺积累与成本优势细胞培养基的技术难度在于培养基的配方保密,且培养基需要根据细胞种类进行优化以获得较高的产物表达量细胞培养基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除了涉及科学复杂技术难度大和监管严格外,下游客户黏性大,对供应商认证周期长,具有较强的品牌壁垒这是由于生命科学支持产业的产品与研发、生产的关系紧密,客户会进行严格的筛选:在研发端,产品可以直接影响研发的进度和成败;在生产上,产品会影响药品生产的效率及质量下游客户对产品的选择十分谨慎,在采购时倾向于品牌认可度高、市场口碑好的试剂产品一旦决定了供应商,不会轻易进行更换,这也是生命科学支持产业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国内厂商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拥有和国外产品相媲美的技术,在医保降价和进口产品供货风险的大环境下,细胞培养基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2、细胞培养基的发展历史培养基配方开发划时代的里程碑是HarryEagle博士分别于1955年和1959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研究文章1955年Eagle博士发布细胞基础培养基配方,并指出培养基是“一个包含无机盐、氨基酸、糖、维生素及其他必须营养物的等渗透压且具有pH缓冲能力的混合物”Eagle博士在1959年的文章中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配方,并将该配方命名为“MinimalEssentialMedium(MEM)”MEM配方需要在10%以上的牛血清浓度下才能支持细胞生长血清含有上千种不同成分,为细胞体外培养提供广泛而丰富的营养和各种细胞因子,但动物血清的使用存在引进外源病毒的风险,因此减少血清浓度甚至完全去除血清对细胞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到了19世纪80年代,GordonSato博士和同期其他科学家进一步优化配方,并在替代血清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在基础培养基里添加蛋白(如胰岛素、转铁蛋白和白蛋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血清而后1982年HirokiMurakami博士发现了另外一个在无血清条件下促进细胞倍增的主要成分乙醇胺,由此提出了ITES混合物作为无血清培养基的添加剂(Insulin、Transferrin、Ethanolamine和Selenium),ITES添加可以降低或者免除血清添加并实现高密度细胞培养。
1990年代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91年,Gibco推出CHO-S-SFM系列无血清培养基实现了CHO细胞完全无血清培养90年代中期出现了最早的无蛋白培养基(Protein-freeMedium,PFM),PFM往往还含有蛋白水解物,而通过用植物来源的水解物代替动物蛋白胨进一步降低了动物来源成分的风险1997年,Gibco推出的CDCHO是第一个完全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ChemicallydefinedMedium,CDM),培养基开发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2000年后,无动物源CDM持续优化,支持高密度培养和高产物表达3、细胞培养基的构成生物制品的制备和生产均需要依赖细胞培养基,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品生产的关键核心原材料细胞培养技术是指从生物机体中取出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或直接从生物机体取出的单个细胞,并将取出的细胞在有利于生长的人工环境中培养动物细胞体外培养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即为选择适当的细胞培养基细胞培养基通常包含培养细胞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