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67424104
  • 上传时间:2023-05-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5.35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范围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 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 地质灾害: 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2.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2.3 地质灾害危险区: 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2.4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3.总则3.1 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 2001 〕 35 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

      3.2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 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20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3.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 、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3.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3.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 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3.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 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3.8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4.工作程序工作程序见下面的框图:# / 20工作程序框图5.评估范围与级别5.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5.2 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5.3 崩塌、 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 泥石流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5.4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 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错位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5.5 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 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 500- 1000m 为限5.6 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 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5.7 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 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5.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为三级见表 5-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5—1[杂程度项目重要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一级一级较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建设项目二级三级三级5.8.1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见表 5-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表5—2复杂中等简单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 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 不良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 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 质较差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 良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 差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 好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 活动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 活动较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 活动一般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5.8.2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见表5-3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表5—3项目类型项目类别重要建设项目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 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 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较重要建设项目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 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一般建设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 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5.9 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 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 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6.技术要求6.1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一、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 行现状评估;二、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 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三、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 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 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6.2 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一、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初步现状评估;二、对建设场地范围和规划区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初步预测评估;三、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其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

      6.3 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作出概略评估7.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7.1 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7.1.1 在相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存在适宜的斜坡坡度、坡高、坡型,岩体破碎、土体松散、构造发育,工程设计挖方切坡路堑工段,将是崩塌、滑坡的易发区段,应为调查的重点7.1.2 经初步分析判断, 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的冲沟, 应为调查的重点7.1.3 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 松散盖层厚度、 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判断、圈定可能诱发岩溶塌陷的范围,应做为调查的重点7.1.4 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圈出各类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 可做为调查的重点7.1.5 对线状及区域性的工程项目, 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和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调查的重点7.2 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7.2.1 崩塌调查一、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落方向二、崩塌区岩体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水的活动情况三、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延展及贯穿情况及编绘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图。

      四、气象(重点是大气降水) 、水文和地震情况五、崩塌前的迹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构造、地震、采矿、爆破、温差变化、水的活动等六、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7.2.2 滑坡调查一、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质构造二、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并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下发展的可能性三、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四、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五、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六、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7.2.3 泥石流调查 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并应调查下列内容:一、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

      三、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并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及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四、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查明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五、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查明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六、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查明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粒径及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七、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暴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并区分正常沟谷或低频率泥石流沟谷八、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九、当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经验7.2.4 地面塌陷调查 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宜以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为主,分别查明下列内容:岩溶塌陷:一、调查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区内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及岩溶水环境条件。

      二、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形态、规模、分布密度、土层厚度与下伏基岩岩溶特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