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docx
32页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7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我们不但认识了平方千米,还知道了它和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现在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例 4①重庆渝中区的面积是 222,合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什么单位化作什么单位?再回想原来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是: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要用 22 乘两个名数之间的率然后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222=2200h2=2XX0002答:重庆渝中区的面积合 2200h2,合 2XX0002②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占地面积是 300002,合多少公顷?多少平方千米?先让学生理解这是什么单位化作什么单位?再回想原来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是:把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要用 30000 除两个名数之间的率然后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300002=3h2=032答:我国国家体育场的占地面积合 28h2,合 0282一个长方形的牧场长 3000,宽 100,这个牧场有多少公顷,合多少平方千米?4 小结这节我们学习了平方千米,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回答略三、后拓展调查自己村或一个较大的公共建筑设施的占地面积,把自己调查的数据与同学交流。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07 页例 3、例 4教学过程】……教师:孩子们,知道咱们祖国的陆地面积有多大吗?教师:这里是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咱们祖国的陆地面积的?教师:咱们以前认识过平方千米吗?教师:怎样认识平方千米呢?我们还是采用认识公顷的方法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面是怎样认识公顷的?引导学生说出认识公顷的过程是先想 100 有多长,再想用 100 作边长的正方形有多大教师:1h2 是边长为 100 的正方形,猜猜 12 是边长多长的正方形呢?因为平方千米中暗示有“千米”这个单位的存在,估计学生能猜出是以 1 为边长的正方形教师:同学们这个猜测是正确的,12 就是边长 1 的正方形同学们能比划出边长 12 有多大吗?教师:那么怎样来感受 12 有多大呢?这就需要同学们进行想象了怎样想象呢?同学们不是知道 12 有多大吗,我们把 12 换算成平方米,看看有多少平方米就知道 12 有多大了问题是怎样进行换算呢?指导学生这样想:边长 1000 的正方形,它里面包含了1000×1000=1000000 个 12 的小正方形教师: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12=10000002同学们想一想12 多大,比划一下,1000000 个 12 有多大呢?能想象出来吗?你有什么感受?指导学生说出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大了。
教师:我们知道 12=10000002,又知道 1h2=100002,我们用 12 和 1h2 比,谁更大一些呢?学生可以很快地比较出 12 要大一些教师:那么 12 等于多少公顷呢?指导学生用下面的方式进行推导因此 12=10000002;1h2=100002,1000000 里面有 100个 10000,所以 12=100h2教师:平方千米用字母 2 表示,那么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可以表示为:2=100h2=10000002多媒体出示例 4:重庆渝中区的面积约是 222,合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教师:想想怎样把 222 换算成公顷或平方米?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 12=100h2,222 中有 22 个100h2,就是 2200h2;同理,因为 12=10000002,222 就有22 个 10000002,就是 2XX000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多媒体出示例 4 第小题,让学生讨论怎样把平方米换算成公顷或平方千米……解决问题第 1 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0 页例 1、例 2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在现实情景中,能借助所学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过程的严谨性。
2 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3 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多媒体演示: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学生计算后,抽一学生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展示,并请他说说他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梯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进行直观地演示教师: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今天我们就要利用你学过的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二、新教学.教学例 1多媒体出示例 1教师:从这个情景图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引导学生从题中找出这样几个信息:这堆圆木堆放的横截面形状像梯形,每一层比上层都少 1 根;知道顶层、底层圆木的根数,堆放的层数;要求这堆圆木一共有多少根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圆木、钢材等堆放成这样的形状,要知道这堆圆木一共有多少根,你准备怎么解决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有学生说出可以一根一根地数时,教师肯定这种方法后追问:如果每层堆放了很多根,堆了很多层,这样一根一根地数还方便吗?教师:是呀,如果我们能找到圆木的堆放规律,就能比较巧妙地,也更方便地算出圆木的根数了。
同学们能发现它的堆放规律吗?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强调堆放规律是:从上往下,一层比一层多放 1 根教师:你能利用这个规律来求圆木的根数吗?怎么求?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算法后汇报,估计学生提出的方法有:把每层的根数加起来:3+4++6+7+8=33把第 1 层的根数和最后一层的根数相加,第 2 层和倒数第 2 层的根数相加,第 3 层和第 4 层的根数相加,这样就有3 个 11 根:++=11×3=33教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圆木的堆放规律,较为巧妙地算出了圆木的根数,除了这样算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呢?如果学生能说出来,就由学生来叙述自己的算法,如果学生分析有困难,教师则作下面的引导教师:刚才我们还知道这样一个信息,这堆圆木的横截面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教师:那咱们能不能像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式那样来分析圆木总根数的计算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多媒体演示将同样的两个横截面是梯形的圆木图形一正一反的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学生看后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汇报:引导学生说出:把两堆完全一样的圆木一正一反地堆放,每层圆木的根数就同样多了教师追问:每层圆木的根数是多少呢?教师:这 11 根怎么得来的呢?引导学生分析出这 11 根是“顶层的根数+底层的根数” 。
教师:那这样两堆圆木的根数又是多少呢?引导学生分析出:两堆圆木的根数=×层数,从而分析出:一堆圆木的根数=×层数÷2教师:这种方法和求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较相似,但它是在求面积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不是在求面积,它是在求圆木的根数虽然圆木堆放的形状的横截面像梯形,但不是一个标准的梯形,因为这些圆木的中间有空隙教师:虽然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梯形,但是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借鉴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类似的问题可以相互借鉴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看它的结果是否和我们前面算出的结果一样学生计算,并得出一样的结果教师:根据我们刚才的验证,你能推导出类似的求圆木总根数的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总根数=×层数÷2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堆放的圆木、钢管的根数这种方法你掌握了吗?请试着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 1 题2.教学例 2多媒体出示例 2 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制作这些标志牌大约需要的铝皮包括哪些部分呢?引导学生分析制作这些标志牌需要的铝皮包括两个部分,17 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和在制作过程中损耗的铝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制作这些标志牌大约要多少平方米的铝皮=17 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在制作过程中损耗的铝皮教师:这两部分中什么是直接告诉的?什么不知道?让学生意识到损耗的铝皮是直接告诉的,而 17 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不知道。
教师:怎样求 17 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交流想法抽学生汇报随学生的汇报教师逐步完成右面的板书: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抽一学生到黑板上解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于最后计算的结果,你们保留一位小数后是多少?如果计算结果是 66172那么保留一位小数后会是多少呢?学生可能会回答:662 和 672 两种答案教师:为什么会有同学认为是 672 呢?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里保留一位小数,不能对保留的下一位“四舍五入”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材料只能多不能少,少了无法制作成要求的数量因此,不管要求我们保留的下一位的数是多少,我们都不能舍去,而应该往前进一所以 672 比 662 恰当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保留近似值的方法教师: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道例题,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两道例题都要借鉴或用到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在解答时都要层层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式来一步一步地解答教师:这种类似的题同学们知道怎么解答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第题。
教师: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应该先算什么样?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引导学生层层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并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学生解答后全班订正四、堂小结教师:你节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略五、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 2,4,6 题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0 页例 2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例 2 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如果要求你用一步计算,求制作这些标志牌大约要多少平方米的铝皮,你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分析制作这些标志牌需要的铝皮包括两个部分:17 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和在制作过程中损耗的铝皮如果要一步算出所需铝皮,就要用 17 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在制作过程中损耗的铝皮在此基础上形成“制作这些标志牌大约要多少平方米的铝皮=17 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在制作过程中损耗的铝皮”的解题思路,教师板书这种思路制作这些标志牌要多少铝皮=17 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损耗的铝皮教师:解决问题的这两个条有吗?哪些条是直接告诉的?哪些条还不知道?让学生意识到损耗的铝皮是直接告诉的,而 17 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没有直接告诉教师:怎样求 17 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先自己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抽学生汇报随学生的汇报教师逐步完成下面的板书:教师:你看,我们抓住解决问题主要的数量关系以后,通过层层分析推理,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吗?因为题中的数量关系都是有联系的,你看,制作标志牌需要的铝皮与 17 块标志牌的铝皮有关;而 17 块标志牌的铝皮与一块标志牌的面积有关在这样联系着的数量关系中,同学们会顺着一个一个地分析出来吗?教师:我们来试一试出示:老师要求学生用纸板做 13 个平行四边形的学具,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学具的底是,高是 4,做 13 个这样的学具一共要损耗 872 的纸板,要完成做学具的任务,每个学生要准备多大的纸板?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分析出解题方法,然后抽学生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教师:这道题主要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抓住主要的数量关系与其他数量关系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往下分析?谁来再汇报一下?抽多个学生汇报,直至多数学生都掌握这种分析方法为止教师:前面我们掌握了这些问题的分析方法,现在你能根据这些分析出来的解题步骤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吗?教师:在解答时要注意些什么?除了看我们的分析过程以外,还请同学们看一看题目的要求引导学生说出解答例 2 时要注意把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教师:会保留吧?下面请同学们在这两道题中选一道你感兴趣的题目把它解答出来学生自行解答,同时抽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学生解答后,教师质疑教师:如果这儿算出的精确值是 66172那么保留一位小数后会是多少呢?学生可能会回答:662 和 672 两种答案如果有学生回答 672,教师请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