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昏侯始于刘贺被分封江西.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6043786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2.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海昏侯始于刘贺被分封江西2015年11月13日 14:28来源:信息日报 作者:袁思东13人参与 2评论核心提示:“海昏”就是现在鄱阳湖的西岸近段时间,海昏侯、海昏侯国、海昏侯国都城、海昏县等字眼不断被人提起有人要问,这四者均含有“海昏”字眼,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海昏侯刘贺像本文摘自:信息日报网站,作者:袁思东,原题为:《海昏侯始于刘贺被分封江西》“海昏”就是现在鄱阳湖的西岸近段时间,海昏侯、海昏侯国、海昏侯国都城、海昏县等字眼不断被人提起有人要问,这四者均含有“海昏”字眼,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5日,记者通过采访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并梳理相关文献及考古资料找到了答案简单来说,海昏侯国与海昏县为两个并行体系一个是西汉分封制体制下,由皇室成员(即海昏侯)在海昏县建立的一个侯国,不干预朝政,无军权一个是汉代高祖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属行政编制另外,海昏侯国不能干预海昏县里的基本行政管理海昏侯刘贺封地在南国江西海昏侯家族共有四代,而其中尤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最为关注,因为他的人生非常曲折——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其父刘髆(bó)乃刘彻与孝武李皇后(史称李夫人,汉武帝一生中最钟爱的女人)所生之子,是汉武帝第五子、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外甥。

      公元前97年,刘髆受封“昌邑王”,建都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10年后,刘髆去世,他的独子,年仅5岁的刘贺承嗣王位,为第二任昌邑王祖母是汉武帝一生中最钟爱的女人,舅老爷又是贰师将军,而自己又是父王的独子(刘贺没有兄弟,只有4个姐妹)如此显赫身世,这般家庭环境,造就了贺王爷率性、任性的个性,史称其为纨绔子弟,且不学无术这也为其在位27天皇位即被废黜埋下了伏笔刘贺19岁时,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刘弗陵膝下无子嗣,刘贺在大将军霍光的操纵下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刘贺带着200多人进京即位后,天天跟这班人饮酒作乐,淫戏无度,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将皇宫闹得乌烟瘴气霍光见刘贺如此不堪重任,和大臣们商量之后,便奏请上官皇太后(上官氏)下诏,于当月便废了刘贺随后,又将刘贺逐回昌邑,削为平民一晃十年过去了,刘贺已29岁,期间霍光病死,汉宣帝(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亲政汉宣帝觉得刘贺已不足忌惮,便下诏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封地在南国江西侯国都城在铁河乡紫金城遗址处即便海昏侯国与海昏县为并行的两个体系,但作为一个“侯国”,都城自然必不可少去年10月28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到新建区就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墓挖掘工作进行督查指导。

      专家根据挖掘现场分析初步认为,新建区铁河汉代紫金城遗址为汉海昏侯都城,而海昏侯墓则为海昏侯的陵墓区5日,徐长青告诉记者,专家们结合调查勘探和考古资料,基本可以确认新建区铁河汉代紫金城遗址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国都城,而且还弄清了以海昏侯国都城、墓园区、贵族和一般墓葬区为代表的汉代侯国的基本布局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东北面,不仅有常被人们称为“汉代王城”的铁河汉代紫金城城址,还有铁河汉代古墓群及昌邑乡游塘汉代城址据考古专家分析,铁河汉代古墓群也是汉海昏侯国的陵墓区,有大小汉代古墓100余座,是有规划、有格局、有组织的官宦葬地而昌邑乡游塘汉代城址则是海昏侯刘贺修筑的“游塘城”铁河汉代紫金城遗址位于铁河乡陶家村,为铁河赤城古城遗址东的一个内城据《紫金城与陵墓区分布图》,紫金城最北处到了江夏老村附近,西南方是老柘下胡,东边是现在的铁河中学附近,是一座横跨面积较大的古城据悉,为了保护这些历史遗存,去年南昌市财政局投入228万元用于铁河汉代紫金城遗址和铁河汉代古墓群保护规划编制关于海昏侯、海昏侯国、海昏侯国都城、海昏县之间的脉络关系,相信待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打开后会更加清晰海昏侯国是当时鄱阳湖畔最富之地虽然刘贺被封为海昏侯,但是他的封国——海昏侯国,却远离了西汉京城长安。

      海昏侯国是王权制度下的产物,不干预朝政,无军权仅仅享有物质特权徐长青告诉记者,汉宣帝封给海昏侯食邑四千户人口相当于当时一个标准县的人口,“海昏侯国是当时鄱阳湖畔最为富庶之地事实上,海昏县与海昏侯国是并行的两个体系海昏县是行政编制,是汉代高祖时期(刘邦)的一个行政区划而海昏侯国是西汉分封制体制下的一个侯国,是由皇室成员在海昏县建立的侯国由此可见,海昏县的地域显然要比海昏侯国要大徐长青说,侯国不能干预县里的基本行政管理,但有4000户人家为他提供日常生活所需据清朝的《一统志》和《新建县县志》记载,海昏侯国原址就在现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游塘村,当地居民仍然称之为“昌邑王城”王城为方形,地面平坦,面积约2平方公里,原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据了解,经过两千年的沧桑变化,昌邑王城概貌至今依稀可辨,原来的城墙基础还在那海昏县地址在哪?根据地方志记载,汉海昏县隶属汉代豫章郡,主要分布在鄱阳湖西岸,包括了今日的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和奉新5个县大部分范围另据1986年版的《永修县志》解释,高帝时海昏县治在今吴城镇芦潭西北数华里如今在永修县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民谣:“淹了海昏县,现出吴城镇”,似乎是说海昏县在鄱阳湖的演变中湮没的。

      经历600多年后神秘消失的海昏县古城踪迹到底在哪,只有寄希望于考古发现了南昌海昏侯墓14日开棺 考古价值或超马王堆2015年11月13日 14:15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林夏246人参与 24评论核心提示:经过5年的科学发掘,海昏侯墓考古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多项成果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有专家认为,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价值超过长沙马王堆汉墓 海昏侯墓发掘现场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林夏,原题为:《南昌海昏侯墓考古价值超过马王堆,预计11月14日开棺》近日,南昌的一项考古新发现——西汉海昏侯墓,备受关注网上不少,但比较零散,我们整理了各家讯息作此综合报道,以便读者了解这次重大考古发掘据介绍,近期发掘工作是这样安排的:11月14日,发掘主椁室,清理、提取棺椁周围的文物;11月18日,对对1号主墓的棺椁位置进行确认;12月10日,将“打包”好的棺椁运至实验室开展实验室考古;12月20日,清理棺椁,对棺椁内出土的文物等将会比较清晰;12月25日,组织专家论证会和新闻发布会,正式揭晓墓主身份等信息历时5年的抢救性发掘据资料显示,迄今为止,我国已发掘汉代诸侯王陵墓近60座,但和其它墓葬群能零星发现文物相比,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江西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

      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有不少盗墓贼跃跃欲试,企图打开棺椁但墓穴里面注满了水,使盗墓贼无从下手不过现在盗墓工具和手段提高了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群众举报,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墎墩山上一座古代墓葬遭盗掘专家组现场查看发现一个直径半米,深度14米的盗洞据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介绍,“盗洞打的位置很准,就在棺椁的正上方棺椁外层覆盖了多层木头保护,盗洞已深至第4层木头,再深入1至2层就将触及主棺所幸及时制止了盗墓者的行为,未伤及棺椁内部文物不过,张仲立说,棺椁内可能不如人们想象中的完整,这与江西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有关由于水的冲击,内室很多墙壁都坍塌了也正是因为墓穴内充满水,这种绝氧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墓内的文物才得保护,腐蚀程度不高据报道,2011年4月15日至2015年10月31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南昌市、新建区文博单位组成的考古队,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解剖了以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的墓园而在发掘前,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亲自组织编写各发掘对象的具体方案,并做出详细预案。

      为确保文物安全和人身安全,专家们创新了一些从未实践过的保护方法如考古过程中,国家文物局派出数位考古专家,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指导考古发掘,为今后大遗址保护展示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考古过程中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实现了发掘现场全程数字化、影像化、科学化有学者认为,海昏侯墓的发掘应该代表了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文物保护水平考古价值超过马王堆经过5年的科学发掘,海昏侯墓考古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多项成果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有专家认为,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价值超过长沙马王堆汉墓据了解,南昌海昏侯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数件出土文物创下了全国首例,对于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此前江西官方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公布,海昏侯墓园平面呈梯形,有长达868米、保存较完整的墓园墙,墓园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在对葬墓规格之大啧啧称奇,更称汉代古墓出土铁质编磬为前所未见他说,海昏侯墓出土三堵悬乐,西汉礼乐制度沿袭周代,而根据周礼乐制度,三堵悬乐应为“王”所用,墓主身份特殊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编钟和车马。

      比如出土的编钟,两堵24件,保存完好,保存了2000千年,现在仍可以完整地奏乐还有一堵编磬,以前出土的常见的是石编磬,而海昏侯墓出土的是铁编磬,这也是我考古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见到,这在全国应是首例!”车马坑也是海昏侯墓的一大亮点据悉,其中有每乘4匹马拉动、共计5辆木质彩绘马车4匹马一辆车是汉代王侯出行的最高配备,海昏侯墓现车马坑,可见其身份之高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说,车马坑南北长17.7米、东西宽4.24米、距地表深2.5米坑内木椁和加固木椁的柱子均腐朽殆尽,仅留有痕迹从修建木椁时留下的熟土二层台和二层台上腐朽殆尽的椁顶板痕迹判断,椁室高约0.5米随葬木质彩绘车辆5辆,为实用高等级安车,马车经过拆卸,被拆卸下的车马器装入彩绘髹漆木箱内放置在椁底板上陪葬马匹20匹,骨架已腐朽殆尽,仅存痕迹都说汉墓十室九空 海昏侯墓缘何“守身”千年2015年11月13日 14:24来源:人民网 作者:郁鑫鹏99人参与 6评论核心提示:“西汉海昏侯墓保存得如此完整,全国少见,是不幸中的万幸11月7日,西汉海昏侯墓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说 海昏侯墓主椁室全景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郁鑫鹏,原题为:《都说汉墓十室九空海昏侯墓缘何“守身”千年》如果看过长篇小说《鬼吹灯》的读者,应该知道其中“摸金校尉”的厉害(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

      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为曹操所设,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也就应该能够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称的“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体味出他们“汉墓考古靠运气”话语中的无奈作为王侯一级的高等级墓葬,毫无疑问,从其主人下葬之日起,就已被纳入到盗墓者的视野里,或许历朝历代都有盗墓者跃跃欲试,试图进入地宫打开主椁室西汉海昏侯墓保存得如此完整,全国少见,是不幸中的万幸11月7日,西汉海昏侯墓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说那么,西汉海昏侯墓为什么能守住“真身”2000多年?经过近5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发现,西汉海昏侯墓墓园面积有4万多平方米,从墓园中发现祠堂遗迹、水井遗迹等文化遗存分析,当时墓园里的守墓人有上百人从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开始,刘贺的儿子、孙子、曾孙都世袭海昏侯,世袭了4代共168年时间,约到东汉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废除专家认为,因为有守墓人保护墓园,西汉海昏侯墓在公元104年之前应该是完整的随后在东汉时期,或许是同为汉室刘姓的原因,当权者对海昏侯墓有一定的保护措施通过考古,考古人员发现除了2011年盗墓者对西汉海昏侯墓实施一个大的盗洞之外,该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三)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十一)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观察物体(1)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2课时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二)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数量关系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3)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一)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九)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第2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2)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数与运算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3课时 锐角、钝角的认识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故事第1课时 认识质量单位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常见的量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第1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1)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3第2课时 解决问题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