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厥阴心包经之劳宫穴.ppt
16页手 厥 阴 心 包 经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属心包 ,下膈,联络三焦 ;外行支出于侧胸 上部,循行于上肢 的中间部,入掌止 于中指端;掌中分 支止于无名指末端 手 厥 阴 心 包 经本经腧穴 主治心、心包 、胸、胃、神 志病,以及经 脉循行经过部 位的其它病症 劳宫laogong (PC8) [归经]:手厥阴心包经 [类属]:五输穴之一,本经荥穴(《 灵枢·本输》),五行属火(《难经, 六十四难》)劳”者劳动,“宫”为要所,中央之 意,因手掌经劳而不倦,穴当掌 中因名劳宫①《千金方》:“劳宫在掌中央 动脉②《说难》:“穴为心包络荥火 穴,臣使之官,代心主之官行政 而劳劳宫出自《灵枢·本输》:“溜于 劳宫”记载有劳宫的书籍颇多, 但意义基本接近[穴名][解剖]¬在第2、第3掌骨间 ,下为掌腱膜,第 2蚓状肌及屈指浅 、深肌腱,深层为 内收拇肌横头的起 端,有骨间肌;指 掌侧总动脉;为正 中神经的第2指掌 侧总神经分布处在手掌心,当第2、3 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 拳屈指时中指尖处①《灵枢·本榆》:“掌中 ,中指本节之内间也②《甲乙经》:“在掌中 动脉中[定位][取穴]屈指握拳,以中 指、无名指尖切压在 掌心横纹,当2,3掌 骨之间.紧靠第3掌骨 桡侧缘处是穴。
[主治] ¬ ①《甲乙经》:“风热善怒,心中喜悲,善笑 不休”,“口中腥臭”,“痫” ¬ ②《玉龙经》:“中风身体不遂,痛痫狂笑, 心疼,气喘,口臭”,“满手生疮” ¬ 历代医家对劳宫穴的主治的运用,主要是依 据它的穴性、经属和部位的特性加以概括的 劳宫为心包经的荥火穴,较善于清心胃之 火心火内盛,心神被扰,胃火旺盛,浊气 上攻,劳宫可清泻火热,故历代医家将劳宫 的主治证均放在心、胃热疾方面,基本上均 有相似之处[功能] 清心泻热、醒神止抽[主治]1.本经所过的肢体病症:掌指多汗,手指麻木, 鹅掌风,掌中热2.头面五官病症:头痛,三叉神经痛,口疮龈烂 ,口臭,鼻衄,嗌肿,吞咽困难[主治][主治]3.心血管系统病症:胸胁疼痛,心痛4.消化系统病症:胃脘疼痛,呕吐,饮食不下,便血 5.神志病症:昏迷,小儿惊痫,癔病6.其他病症:少腹积聚,尿血,身热,中风,中暑[解释]¬开窍泄热,镇惊止痛为本穴作用的特点,对 头痛,三叉神经痛症,或神志被扰证,以及 身热 ¬本穴为手厥阴之荥穴,为火经中之火穴《 素问·刺法论》指出:“火欲发郁,亦须待时, 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故凡心热所致之 口疮、掌热、癫狂诸疾均可刺之,有清热泻 火之力。
[刺灸]¬直刺0.3—0.5寸,可灸[刺法参考]1.刺入五分,留六呼,灸三壮《 甲乙经》)2.针二分,灸三壮(《针灸资生经》 )3.针三分,灸三壮(《针灸大成》)4.针入二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子午流注说难》)5.可灸三壮(《针经节要》)6.直刺o.3~O.5寸(4、5版《针灸 学》)7.直刺0.3~o.5寸;可灸(6版《针 灸学》)[应用]¬配太冲、内庭,可清热泻火、疏肝和胃 ,治疗口疮、口臭; ¬配曲泽、大陵,可清心泻热,治疗鹅掌 风; ¬配人中、百会,可开窍泄热、清心安神 ,治疗中暑及中风昏迷; ¬配神门、复溜,可育阴潜阳,宁心安神 ,治疗癫痫狂等症[附方]1.劳宫、少泽、三间、太冲主口热; 口干, 口中烂劳宫、大 陵主风热,喜怒心中悲喜,思慕歔欷,喜笑不休劳宫、肩中俞, 太溪主唾血,吐血《千 金》)2.配大陵治喜笑不止(《资生经》)3.风堕气滞,心腹刺痛;风门,膻中,劳宫,三里;胸中满痛: 劳宫、通里、大陵、膻中;饮水不能进,为之五噎,劳宫、中魁、 中脘、三里、大陵、支沟、上脘《针灸大成》)4.治热病烦心,闷汗不出,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 穴中冲,少冲,关冲,劳宫,大陵,阳溪。
《普济云》)5.主喜笑不休,穴劳宫、大陵(《普济云》)6.口中生疮,承浆劳宫;大陵兼劳宫疗心闷疮痍(《针灸集成》)7.治口干、口热、口烂,穴劳宫、少泽、三间、太冲;治衄血不 止穴和髎、兑端、劳宫《普济云》)8.五般痫:劳宫、涌泉《杂病穴法歌》)[现代临床应用]1.中风闭证,中暑《针灸学》、《针 灸腧穴学》)2.高血压配涌泉民间疗法.2002)多 谢 指 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