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送别诗:赠汪伦(李白).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67610141
  • 上传时间:2022-03-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1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送别诗: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⑵桃花潭水深千尺⑶,不及汪伦送我情⑷[1] 解释译文 词句解释 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行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方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大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⑷不及:不如[2] [3]白话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2] 《赠汪伦》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四周),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诞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局部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举,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旧连续他那漂浮四方的流浪生活。

      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其次年,他感愤时艰,曾参与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养分,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宏伟的艺术力气,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李商隐、李贺并称“三李”又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韩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汪伦又名凤林,黄山市太平县人,唐开元年间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由于留恋泾县桃花潭,故迁居于泾县,住于桃花潭畔好友李白曾游历至泾县桃花潭,他以美酒待客临别时,李白作《赠汪伦》诗,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情  《赠汪伦》简介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招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现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说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说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刚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辞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拟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的确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欢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净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意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观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方而采纳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意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竭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鄙视和宠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意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欣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很多美丽的传奇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中国诗的传统主见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这首诗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头,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潇洒,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劲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有一种不期而然之妙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这首《赠汪伦》就集中表达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巡游名山大川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忱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忱好客,倜傥不羁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答复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仆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竭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鄙视和宠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意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考,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说明,汪伦的到来,的确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忱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肯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欢乐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原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马上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潇洒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迎的汪伦,也是豪放热忱,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情由于桃花潭就在四周,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比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意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意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诗人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方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假如诗人说,汪伦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样深,也是可以的,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刻意雕琢的味道而诗中的写法,似乎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读者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共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