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论阅卷亲身经验.doc
22页申论阅卷亲身经验(信不信由你,反正是真实的) ................................2申论阅卷考官谈如何写好申论(经验之谈,值得细细领会!) ...................5[公务员考试] 申论阅卷中常见错误( 80 分必看) ..................................7申论阅卷标准 ............................................................................9申论阅卷组老师的阅卷感受 ..........................................................15如何取得申论高分 .....................................................................18申论阅卷亲身经验(信不信由你,反正是真实的)大家一想到申论,就想到了千字文,班主要也讲千字文,但是通过我老师和师兄弟多次申论阅卷的经验,以及我参与阅卷的亲身体会,申论拉开档次,最重要的是在前两道题,而不是最后一篇文章(当然了,你要是最后那个实在写得太砸,那也肯定 over) 。
申论都是网上阅卷,阅卷老师分成几个组,每组只阅一道题,而且只能在屏幕上看到这一道题,如果你写到格子外头去了,阅卷老师就看不到了80%以上的老师根本都没有看过申论试题和给出的材料,只需要记住答案要点就可以上阵了每组都有组长大家首先进行试评一人 20 份卷子,评过之后统计时间和分数分布区间,每道题根据分值的不同划定出一个误差区间正常情况下,一道题会有两个老师阅卷,他们给出的分数可能有高有低,如果分数差在误差区间内,那就取两者的平均值为该题的分数;如果分数差超过了误差区间,那就要组长进行三评,并以组长给出的分数为准电脑会自动统计出该组的三评率,如果三评率超出了规定范围,则证明这个阅卷组对于阅卷没有达成共识,对不起,前面所有的工作白费,重新停下来,大家统一规则,然后重新试评 20份,误差率合格了,再重新阅卷想想吧,如果因为你个人的原因,分数误差大了导致全组停工试评从头再来,那是多大的罪过啊!所以,阅卷老师们都会心照不宣的在中间分和安全分上徘徊,以免出现招人白眼的状况枪打出头鸟,每个老师所有给出的分数都是在电脑终端有统计的,如果给出的分数太高,或者高分太多,或者中间分数太少,那巡视员就会把这个老师叫到电脑终端屏幕前,让他看分数曲线,然后温和的说一句,要不然,你们组再试评一下?为了集体荣誉,绝对不能重来啊!所以,大家都会努力的向中间分靠拢。
那什么是中间分和安全分,举个例子,一道 20 分的题目,可能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也能打个 14 分吧,哈哈,错啦!一道 20 分的题目,中间分是 10 分,标准误差是 3 分,也就是说,万一一个老师给该题打了 10 分,那你作为另一个阅卷老师,最高打到 13 分,最低打到 7 分但是,万一你觉得挺好的文章,另一个老师只给八九 9 分,你打 13 分就超了啊!所以,保险一点,打个 11 分总不会错,就算另一个老师觉得该题答得不好,也不至于给到 7 分以下或者 14 分以上了吧这就是一个阅卷博弈,经过这样一番博弈,大家的默契就是:一般的,给 8-9 分;还不错的,9-10 分;不怎样的,7-8 分;非常差的,6-7 分;非常好的,10-11 分打到 6 分以下的低分或者 13 分以上的高分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很难很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答得不错但是 100 分的申论才只得了四五十分的原因啦那我为什么说第一二道题是得分的关键呢这是因为,客观的点好找,容易达成共识,老师们数着采分点给分,一般差距不大,分数得的也理直气壮;最可怕的是主观性的阅卷分数,太没谱了,老师就是觉得文章写得好,也不敢给高分。
所以,临考不到一个月,努力抓好前两道题,练习找准采分点,比使劲练大文章要有用得多那什么是采分点呢?说起来也挺荒唐的阅卷组拿到申论答案以后,会根据题目分值将答案进行分配比如说 09 年国考申论第一道题吧,具体的细节有点记不太清楚了,20 分由结构分 2 分,采分点 16 分(八个点) ,主观分 2 分构成,大概是只要能答出“ 文段说了两件事情 ”,有个 “两件、二层”之类的字样,就能得到结构分 2 分,用了分号但是没写“两” ,就没这 2 分;然后“粮食安全”“民生”还有什么的,各两分;再有什么就已经记不得了反正,其实批卷子到后来,已经麻木到连自己都记不得答案和完整的采分点是什么了就是给个中间分安全分,字好一点的看着顺眼一点,有几个点的,就给个 9 分,字差一点或者采分点少一点的,就 7、8 分,保证不会出错,误差率也在可控范围,全组的阅卷率很容易通过要是后面的大题就更虚了,不可能将好几十分都拆成一个个采分点,所以都是划档给分的,这就比前两道题靠采分点给分要模糊得多,一般来讲,还是给个中间分,50 分的题目,给个 23 分-27 分之间就可以了阅卷时间的话,都是在电脑屏幕上阅卷,想象一下,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开始盯着屏幕一字一字的看枯燥的重复内容,一直到晚上六点。
除了上厕所和吃饭,基本没什么休息,脖子会酸屁股会麻胃里恶心眼睛会瞎掉,很辛苦的!所以大家都想快点结束战斗,第一是不要取消成绩重新试评,第二是不要单位时间尽量多批一点而且组员之间和各个组之间也都有无声的较量,每个人的业绩量都是清晰可见的,你批得少,那就是赤裸裸的偷懒了,会遭人鄙视的相对来说,新手阅卷时间都比较长,反复看反复找,还要斟酌给多少分,一道200 字的题目可能要阅 15-30 秒,这样单位时间内阅卷量就会非常少,电脑终端那里显示你的工作量和单位效率都很可怜,经过一会儿的磨练,新手就会逐渐赶超老手,争取每道题五六秒的速度,甚至更快400 字的题目,阅卷大概是8 到 10 秒最可怕的是 800 到 1000 字的大文章,阅卷时间老手差不多 12 秒,新手也会在 16 秒左右结束战斗也就是说你辛辛苦苦花两个小时写的东西,阅卷老师统共用不上 30 秒,已经决定了你的生死,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秒杀!申论阅卷考官谈如何写好申论(经验之谈,值得细细领会!)申论是公务员笔试的主要科目之一,申论的成败关系着整个考试的成败笔者曾多次参加过省公务员申论科目的改卷工作,现总结出一些考试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应对技巧,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快速抓出重点申论考试的第一问,是要求你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这主要考你的理解水平和对事物重点的提取能力作为一名公务员,一个可能的未来领导,如果在一大堆材料中找不出重点,这人显然不适合做行政工作只有能于万千材料中快速抓出重点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头人物,给大家带好路仔细阅读材料中的第一、二段,那往往是中心所在,所以就概括主要问题而言,第一、二段是重点而接下来的段落往往是主题的展开,材料最后几段是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或最新动态申论往往以社会热点为论题金融问题、银行改革问题、三农问题、加强执政能力问题、公务员效率改革问题、绿色 GDP、环境污染问题和耕田减少等等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考点多看时政类报纸对考好申论很有帮助第二步:对策宁多勿少申论的第二问,是要求你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般情况下,申论对策的标准答案往往有5到8 条,假如一个考生只写出了3条对策,那么,即使这 3条对策写得非常到位,也得不了高分,甚至只能得个及格分我曾经改过一个有关中国能源现状方面的申论题目,问如何解决中国的能源不足问题参考答案列出了8条对策,总分为24分,每答对1条算4 分,答对6条算满分。
当然,答出8 条也不会给你加分里面的计算有点复杂,但无论怎样,只写了一两条对策肯定只能得几分所以,保险起见,对策应该尽量多写虽然有些人的对策写得比较荒唐,但目前的改卷老师不会说你这条对策错得离谱,因此我要倒扣你的分数所以,对策写得多的人显然大大占了便宜大作文:别打官腔申论的第三部分是要求联系材料,确定主题,写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有时也只要求800 字以上) 虽然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写作文了,但阅卷时我们发现,能把一篇文章写得非常漂亮的人真是少之又少申论的大文章考你逻辑思维能力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在短期内提高的但如按照下列的要求去做,对迅速提高申论大作文得分,却很有帮助首先,要字迹端正字不求漂亮,但求清晰端庄易辨别此一点虽是老生常谈,却实在是与考生休戚相关其次,要主题鲜明反对什么、赞成什么,要有主见改卷老师最不喜欢还未当上公务员就打起官腔的考生,文章虽长,但模棱两可,空洞无物,不知所云 有些考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论点入手其实论点往往就在你的对策中,你只要在多条对策中选择一条展开论述就可以了注意论点要深刻,论证过程要追求深入,而不是追求面面俱到[公务员考试] 申论阅卷中常见错误(80 分必看)每次申论考试,多数考生都觉得感觉不错,但其实得高分者廖廖无几,50多分是常见成绩,在地市级公招考试中,申论能得70多分就算很不错了。
据资料分析,申论考试成绩上80 分的考生多数是学法律、政治类的这事实上是对我们前边讲到的申论的政治精神的一个最好验证学法律、政治的考生,其长期的专业濡染,使其心目中自有公正、公平、公开的处世思想,在申论中自然有上佳表现而学中文的,其优势却不一定明显虽然学中文出身的考生其写作能力较强,但其对申论的政治精神的把握却稍逊一筹,有时其文学思维、文学语言甚至有害于申论这也可以说明我为什么要将申论列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而不是把它归人写作学科里面的一个客观原因每次申论考试,多数考生都觉得感觉不错,但其实得高分者廖廖无几,50 多分是常见成绩,在地市级公招考试中,申论能得70多分就算很不错了据资料分析,申论考试成绩上80 分的考生多数是学法律、政治类的这事实上是对我们前边讲到的申论的政治精神的一个最好验证学法律、政治的考生,其长期的专业濡染,使其心目中自有公正、公平、公开的处世思想,在申论中自然有上佳表现而学中文的,其优势却不一定明显虽然学中文出身的考生其写作能力较强,但其对申论的政治精神的把握却稍逊一筹,有时其文学思维、文学语言甚至有害于申论这也可以说明我为什么要将申论列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而不是把它归人写作学科里面的一个客观原因。
申论中的常见错误,我把它归结为类:一、违背客观公正原则申论材料来自于客观实践,又是检测考生行政能力的,因而它要求客观公正因而,申论拒绝虚构和夸张,拒绝个性化与情绪化但申论并不排除建基于事实和理论基础上的合理推理和想象,也不必掩饰对好人好事的认同和赞许,也不必隐藏对对坏人坏事的否定和批判二、违背电论思路顺序申论是通过对特定事实进行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它要求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微观而宏观,具有较强的内在规定性在应答申论各试题过程中,都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思路但当前普遍的问题是,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经验和视野所限,经常囿于就事论事,没有对给定材料进行必要的概括、提炼、引申、深化,所以文章上不了档次,特别是作文,以三档文章居多,经常得分在25分上下所以总分在50多分是屡见不鲜三、违背申论表达要求申论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其行为应当具有行政机关行文的一般特征:准确、简明、平实、通俗、生动但申论表达过程中用词不当、语句冗长、文学化、专业化、抽象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四、技术性错误如没写标题、字数太多、字数太少、书面潦草、段落失衡、标点不清等,这类错误多是由习惯造成的如果你曾经做过申论试题,请你与此对照,看看你能避免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努力。
下边我们就以一些具体答案中常见的错误来进行具体分析特别说明,这些答案是同学们写的,公开征得他们的同意,录入本书中做点评材料字数统计是我加上的申论阅卷标准申论考试的概括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