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文本英译研究.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2047605
  • 上传时间:2021-12-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7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文本英译研究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其外宣翻译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地位,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笔者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介绍文本进行分析,探索译文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期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翻译学;介绍文本;英译研究【作者简介】莫连花,广西外国语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2020KY63016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政府修建博物馆、戏剧院等,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色文化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地深化,其中人文交流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也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文本的英译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们世代相传,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笔者通过搜索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发现截止到2020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5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762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而网站上只列出了非遗项目的名称及相关的简介,没有相应的英文翻译在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非遗文化翻译在文化的外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只有“侗族大歌”入选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汉对照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博物馆中有不少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但只有少数的非遗项目有对应的英译,这非常不利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与交流二、生态翻译学概述著名教授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它是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从生态学的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生态翻译学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侧面进行研究宏观的研究包括了译者中心、翻译生态环境和生态范式等;而微观的研究包括“三维”(语言、交际和文化)转换、适应/选择、关联序链等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三维”转化理论强调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者之间的准确性和统一性,突出强调译文与原文在文化、语言和交际三方面能够达到和谐平衡的效果。

      三、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文本英译研究非遗的翻译主要目的就是将中国的文化展示给外国朋友,提高中国的文化地位,促进全球文化的多样性生态翻译学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介绍文本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将从生态翻译学的“多维整合”原则角度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介绍文本的翻译进行探究多維整合原则是指译文不仅仅局限于忠实原文或者迎合目标语读者的需求,译者还要以保持文本生态平衡为基础整合翻译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让译文能够在新的文化、语言、交际生态中“存活”多维整合”(何霜,2018)包括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本研究中所列举的非遗介绍文本的汉英分析案例都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博物馆展品的宣传介绍文本1.语言维语言维的转换(田亚亚,2015)指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转换汉英两种语言在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汉语句子注重的是隐形连贯,较少用连接词,读者需要根据潜在的逻辑关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汉语往往注重的是“意合”;英语强调句子的结构与形式,借助连接手段表现句子的逻辑关系,英语往往注重的是“形合”在非遗介绍文本的翻译时,译者应该尽量做到在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不同层次的转换,把握好不同语言在形式上的差异,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自然转换。

      例1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场又称“文玩子”,是流行于桂林、柳州一带的民间曲艺,以坐立清唱为主,扬琴伴奏为辅译文:Again named "Wenwanzi", Guangxi Wenchang is a Chinese folk art form popular among the people in Guilin and Liuzhou. It is dominated by the form of singing in seat and supplemented by the accompaniment of dulcimer.例2宾阳“炮龙节”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上在县城举行舞龙队到各家各户拜年,主人将串串鞭炮点燃丢到龙身上民间认为,鞭炮声可以消除过去一年的晦气,保佑来年兴旺发达、诸事顺利译文:The Firecrackers Dragon Festival in Binyang County is a unique form of the common lion dance which is held at seven o clock in the evening of the 11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every year. Lion dancers will pay a new year call to every household. People can throw lighted firecrackers at the dancing dragon as they believe the firecrackers will get rid of misfortune and bring them good luck and it is also believed to make them prosperous and healthy in the coming year.例3独弦琴为京族常用弦鸣乐器,在京族民间又称匏琴,演奏时全用自然泛音弹奏,切取弦音,音色丰厚圆润,适宜弹奏低沉悠扬、节奏舒缓的曲目。

      译文:The single-chord instrument is a common musical instrument of Jing ethnic group. In the folklore, it is also called gourd instrument. In performance, the natural overtone is the main role. Together with the chord sound, the tune sounds thick and rich. It is suitabl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deep, melodious and soothing song.例1是有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场”的介绍,例2是关于“宾阳炮龙节”的介绍,例3是关于“京族独弦琴艺术”的介绍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个汉语句子而已,句子内部之间几乎没有连接词,但是句子的意思很清楚,逻辑性也很强句子中的四字结构文笔优美在例1中,译者把一个汉语句子译成了两个英文句子,将原文中“又称”译为“again named”表示被动,原文的后半句“以……为主,以……为辅”的介词表达翻译成句子 “It is dominated by…and supplemented by…”,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例2中,译者用了 “which” 引导的定语从句和 “as”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使得译文衔接得很自然很流畅, “bring them good luck”是译者增译的内容,跟前面的“晦气”形成对比,加强了表达效果,“兴旺发达、诸事顺利”则意译为 “prosperous and healthy”,因为英文中没有四字词的表达,所以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处理,符合英语读者崇尚简洁的审美习惯例3中原文的一个句子,被译成了四个英文句子汉语中,只要一个意思还没有表达完,就可以一直用逗号来连接句子,而英语则强调“主+谓+宾”的结构,还习惯用介词来连接, “in the folklore”“in performance”“together with”等三个介词结构,把原文的意思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也非常明显,使英语读者一看就很明白京族独弦琴的艺术了2.文化维文化维的转换是指在翻译时,译者要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活动,译者应该努力克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障碍,实现两种文化的生态平衡,保证有效的传递信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介绍文本中包含了大量人名、地名、节日名等民族特色的文化词语,翻译时,很难找到对等的相应表达,译者既要考虑源语的文化特点,又要兼顾译语的通顺自然,灵活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恰当使用直译、音译、意译等方法。

      例4 “哈”或“唱哈”(京语),意为“唱歌”,“哈节”是京族一年一度隆重热闹的传统节庆,各地分别在农历六月、八月或正月等时间举行,节期三天或七天,以集体祭祀、宴饮、歌舞等为主要内容,分为迎神、祭神、入席和唱哈、送神等四个程序译文:“Ha”or "Changha" in the Jing language means singing, and the "Ha Festi- val" is a traditional celebration for the Jing people. The date of the festival varies from region to region, in the 6th, 8th or 1st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lasting for three or seven days. Its contents cover group sacrifice, feast, singing and dancing etc. The whole festival can roughly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rocedures: greeting the god, holding a memorial ceremony for the god, taking the seat and singing, seeing the god off.例5侗族木構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铜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技艺,建筑以风雨桥和鼓楼最为著名。

      译文:The outstanding cultural art of the Dong is their woodwork and wooden architecture. The most famous examples are the wind and rain bridges and the drum towers.例6瑶族盘王节,又称“跳盘王”“庆盘王”“做盘王”“还盘王愿”,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王(盘瓠)的盛大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译文:As the grandest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Yao, it is also called “Dancing Pan King”“Celebrating Pan King”“Making Pan King”“Redeeming a Vow to Pan King” and so on. It is annually held in lunar October 16.在例4中,“哈”“唱哈”“哈节”等都是京语,都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于是都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分别译为 “Ha”“Changha”和 “Jing Festiv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