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通选课《中国“世界遗产”景观赏析》平时作....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7669169
  • 上传时间:2023-09-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世界遗产”景观赏析》课程平时作业第一章 “世界遗产”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世界遗产公约》诞生和世界遗产组织成立源于保护埃及人类文化遗址的一次国际救援行动——“ 阿布辛贝勒 运动”2、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17次全体会议,76个与会国正式通过《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迄今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已达到 187 个,是全球影响极其深远的国际公约之一4、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正式通《 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截止2005年底各国(地)被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 90 项5、“世界遗产”管理中心评审组由两个专业组织构成:一是 世界遗产委员会 (ICOMOS);二是 世界遗产中心 (IUCN)6、 1978 年“世界遗产中心”第一次公布《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11年8月列入该名录的各国濒危遗产地有33处7、“文化遗产”入选标准有 6 条;“自然遗产”入选标准有 4 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标准有 4 条8、截止2010年8月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球各国(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性遗产项目总数有 911 个,分布在全球约148个国家。

      其中“文化遗产”景观有 704处(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景观有 180 处;“文化自然双遗产”景观有 27 处二、名词解释1、“世界遗产” 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具有最普遍意义和突出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自然遗存 2、“文化遗产” 指具有科学、历史学、美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地带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文物、建筑群和各类遗址 3、“自然遗产” 指大自然中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学生物学形态、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及具有科学、美学和保护价值的地区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地质生物结构群自然面貌、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和罕见绝妙自然美地带4、“文化自然双遗产” 专指独特地融合文化与自然因素,并完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性物质遗存 5、“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各国(地区)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 6、“凯恩斯决议” 2000年7月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召开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年会,有代表提出议案:为体现各国申报遗产的“平衡性”,试行“三一”原则,即设限每年一国申报“世界遗产”(尤其“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为1项。

      同时要求遗产总数超过20项以上国家少报或暂时停报,试行4年三、选择题1、连线优势遗产类别与洲别文化遗产最多 欧亚 自然遗产最多 美非 双重遗产最多 美洲 2、连线遗产大国与遗产项数西班牙 42 中国 40 意大利 40 德国 32 第二章 中国“世界遗产”景观概况一、填空题1、 1985 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该组织第89个成员国1987年中国申报第一批“世界遗产”项目,并全部获得成功,共有 6 项2、截止2010年8月中国拥有“文化遗产” 26 处;“文化景观遗产 2 处;“自然遗产” 8 处;“文化自然双遗产” 4 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6 项。

      3、中国以 40 处文化和自然遗产景观,并列全球第2名,雄居亚洲第一,是全世界惟一拥有 5 种“世界遗产”景观类别的国家4、中国“世界遗产”景观品质优异,“达标”项数多,其中最突出者双重遗产代表是 泰山 ;文化遗产代表是 莫高窟 ;自然遗产代表是 三江并流、南方喀斯特地貌、三清山二、选择题1、连线遗产地与景观类别庐山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 自然遗产 丽江古城 文化景观遗产 三江并流 双重遗产 “木卡姆”艺术 文化遗产 2、连线遗产地与景观类型孔庙孔府孔林 古典园林 大足石刻 古代城池 三江并流 祭祀坛庙 承德避暑山庄 宗教建筑 高句丽王城王陵 独特地貌 三、简答题试述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特色和具体景观类型。

      特色: (一)景观类别齐全:全世界惟一拥有5种类别遗产之国;(二)文化特色浓郁:81%(30/37个)遗产项目有“文化”因素;(三)自然遗存独特:拥有“自然遗产”所有类型,自然因素“价值突出”;(四)双重遗产最多:并列全球第一,跟澳大利亚同为4项五)景观品质优异:“达标”项数多,含金量高泰山、莫高窟、三江并流、南方喀斯特地貌、三清山是最突出代表景观类型:历史遗址、帝王陵墓、古代工程、祭祀坛庙、皇家宫殿、古典园林、宗教建筑、历史建筑、古代城池、古代村落、名山秀岳、独特地貌第三章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景观一、填空题1、1929年12月中国考古学家 裴文中 在龙骨山北坡洞穴发现第一具猿人头盖骨化石,距今约69万年前,命名为“北京人”2、作为“文化遗产”项目, 殷墟 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3、 长城 是保留至今,冷兵器时代世界上修筑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国家军事防御城墙体系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的发掘,其考古价值可与埃及金字塔、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4、明朝3处重要皇家陵区是 明孝陵 、 明显陵 和明十三陵清朝3处重要皇家陵区是盛京三陵和 清东陵 、清西陵 。

      5、 都江堰 是世界上唯一留存年代最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也是“天府之国”富庶之源6、 天坛 是明清两朝皇帝用于“祭天”“祈谷”的祭坛,主要建筑物有“圜丘坛”和“祈谷坛”及“祈年殿”7、山东曲阜 孔庙孔府孔林 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和民间祭祀孔子活动的“圣地”8、 紫禁城 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皇家御苑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9、沧浪亭、狮子林、 拙政园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宋、元、明、清四朝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最高艺术水平10、 外八庙 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外围 ,建筑物藏汉蒙民族风格鲜明,巍峨壮观,富丽堂皇,是我国寺庙园林建筑瑰宝11、 莫高窟 位于甘肃敦煌鸣沙山,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其造型艺术特色突出,集中体现在壁画、龛窟建筑、彩塑等方面12、 龙门石窟 位于河南洛阳伊阙山下,是魏唐皇家开凿的大型石窟寺群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也折射出魏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13、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是北魏皇家石窟艺术典范,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里程碑作用14、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境内,是汇集中国佛、道、儒“三教”造像艺术精华,以鲜明“民族化”和“ 生活化“为特色的中国晚期石窟艺术杰出代表。

      15、 南山摩崖 是我国著名道教“圣地”,山中道观所供奉的“主尊”为“玄武神”;其次才是道教“三清”、“四御”、“三官”等诸神灵16、 布达拉宫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是藏族建筑艺术杰出代表17、作为“华侨文化典范之作”, 开平碉楼 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体现出“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建筑风格,18、福建土楼 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大型夯土山村民居建筑,堪称东方建筑文明的一颗璀灿明珠19、位于中原地区的 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学、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之一, 其建筑类型之多、历时之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世所罕见20、 平遥古城 是中国北方明清时期县城的实物标本,其规划、布局和建筑具有符合封建礼制(“左祖右社”、“文武相衬”)的特点21、位于吉林省集安城的“国内城”与“ 丸都山诚 ”(初名“尉那岩城”)坐落于平原和山岗,形成一对“附和式都城”,是高句丽少数民族政权早中期都城22、 丽江 古城是全世界第一处以“常民生活空间”认可的文化遗产。

      古城依山顺水的科学布局和纳西民居的独特形制,体现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最为科学的典范之一23、 澳门历史城区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是中西文化多元共存的独特反映24、 西递、宏村 是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至今保留着明清时期完整的村落原型格局,祠堂、牌楼和民居,独具徽州地域特色25、作为中国“文化景观遗产”代表, 庐山 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 26、作为文殊菩萨道场, 五台山 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享有“清凉圣境”美誉二、选择题1、连线明清帝王“陵号”与帝名(墓主) 明孝陵 朱棣(永乐) 长陵(明) 朱元璋(洪武) 孝陵(清) 玄烨(康熙) 景陵(清) 福临(顺治) 裕陵(清) 胤禛(雍正) 泰陵(清) 弘历(乾隆) 2、连线曲阜三孔景观地名与景观功能孔林 祭祀孔子庙宇 孔庙 孔子后裔私宅官署 孔府 孔子及历代子孙墓地 3、连线“外八庙”景观建筑与景观别名 普陀宗乘之庙 俗称“大佛寺” 普宁寺 俗称“班禅行宫” 须弥福寿之庙 俗称“小布达拉宫” 4、连线苏州园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