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沉重的现实主义叙事.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57022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2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沉重的现实主义叙事    Summary:极地之女迟子建的作品一贯以童话般温暖的写作抒情风格著称,但她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却罕见地打破了以往惯例,作家摒弃寻常零度写作者的旁观姿态,而以强烈的现实主义入世情怀,关注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和伤痕苦痛,挖掘人性深渊,探求生与死的真谛在这一意义上,显示出它高贵的文学品质来Keys: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生死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迟子建是气质独特并出众的一位作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就我们目睹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快餐文化和消费文化而言,人们常发出沉重的叹息:文学渐失了它应有的桀骜与洁净精神这是最堪忧虑的诚如有的学者所言——“文学有时并不需要多少勇士,它需要的反而是笨拙、诚实、坚韧、甚至饱含泪水的感觉主义者,需要一颗广阔、仁慈的心,来守护生活中还残存的希望和梦想[1]迟子建即以她的才情和性情自始至终坚守着文学的一方净土迟子建是“爱上感情的作家,在她那里,感情是人间救赎、俗世理想、生活核心,所有的苦难,最终都会聚拢到感情的周围,以得缓解,所有的罪恶,最终也会聚拢到感情的脚下,请求宽恕[2]虽然她的作品以天真的童话视角和恣肆的温暖诗意著称,但“接近迟子建的小说没有任何困难,这源于迟子建择用了现实主义的方式来写作。

      [3]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之作——《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更是迟子建在她的现实主义写作领域里的一大跨越,她悄然搁置下常有的温情主义立场,转而与鲜血淋漓的现实人生劈面遭遇尽管小说中有密密匝匝的生死歌哭,教人直到胆颤惊惧的程度,但作家无意于只展览这些人生的伤疤创痕给人做谈资,而是欲透过生与死的界限、悲与欣的交集直接叩问生命的真意,引人走一段疗治巨大伤痛的旅程小说沉重的现实主义叙事既显示了弘大的叙述视角,也展现了文学书写的开阔天地和应有的严肃主题一、不堪承受的死亡之殇在迟子建早期写作生涯中,如梦似幻的北方童话是其倾诉的重点,在《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清水洗尘》、《逝川》等前期作品中,读者得以常窥的,是美好的人性、温暖、诗意、坚韧、执著诸种高贵的人类品质,当然苦难也多有涉及,但在很多场合被推至幕后,苍凉而不失对来日的期冀是文本一度跃动的光泽至《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迟子建的写作提[本文来自于www.zz-N]升到一个全新的精神高度仍然是她一如既往反英雄的小人物题材,境界却更为阔大最为显著的,体现在作家对死亡惊心动魄的勾勒上翻开小说,一种与温馨的北极村童话里决然不同的,粗粝,黯淡,艰苦,残酷,完全可以称得上绝望的生活,扑面而来。

      [4]这部小说以一知识分子青年寡妇在旅途中目睹并遭遇重重叠叠的人间生死劫难为线索铺展开情节被一辆破烂摩托车劫走魔术师丈夫的性命后,“我”欲借三山湖的红泥泉旅行治愈沉重不堪的丧夫之痛,却意外被暴雨和山体滑坡拦截在盛产寡妇和煤炭的乌塘,“一头扎进了小镇乌塘那个哀伤的汪洋大海”[5]在镇上搜集民歌和鬼故事,做民俗学调查的过程中,“我”听到也接触到密密匝匝的死亡故事,那是从未了解和想象过的镇上人的真实生活带着浓重的悲情色彩,他们却支撑起疲惫的身躯与苦难现实苦苦抗争,只为争得一席生存之地死亡是《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主旋律,它在小说里一遍遍奏响,密集到令人不能喘息的程度[6]在这部小说中,死亡以两处奇崛引人注目在一部作品中死亡呈现出如此令人咂舌的密集程度,简直令人生畏,但更多的,是悲悯心的生发作品本就是从一己之悲延展到众生之痛的先是温暖作伴的丈夫的死去——丈夫生前悉心呵护“我”,而“我”也是丈夫最珍视并唯一能欣赏的花朵,岂料生死难测接着便是乌塘镇现实生活中甚至连带鬼故事、民歌中的死亡——对命运失去掌控的矿工,白天进了矿区不知晚上能否回得来,如若再摊上一个来乌镇特意“嫁死”的老婆,昼夜都没有半点温暖可言。

      被误判死刑无辜枉死的女人,鬼故事中因怜悯孩子挽救妻子而杀死自己恶毒母亲的男子,被自己改涂后的俗艳牡丹图画框意外砸死的歌者,被理发店顾客的宠物咬后得狂犬病死去的张云领母亲,被轻易拥有医护执照的兽医的青霉素要去了性命的小摊主的妻子……二,死亡的荒诞不经追究魔术师之死,归因竟是急着往家赶的菜农的一泡尿菜农却也生生觉得委屈——如果不是当天菜摊生意好,如果酒馆未送一壶免费的茶,如果同伴帮他分担着多喝一些茶,如果僻静处没有那对亲吻的情侣,如若街上不安红绿灯,悲剧或可免于发生其实,这是种种“偶然”之因促就的“必然”之果,是生活自身荒诞性的折射魔术师温文尔雅,美好得如同梦幻,而他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屈就,被逼于声色犬马之所讨生活这正是生活的可堪痛心之处唱纯正大悲之音的陈绍纯,为了成全牛枕对母亲的一番孝心,无奈委屈自己的画作,硬是给牡丹涂上不忍目睹的俗艳轻浮之色,结果,这个曾历经劫数、真正懂得艺术和生命的歌者反被画框吞噬掉性命,着实极具反讽之味其他几处的死虽借叙述者之口淡淡道出,背后的悲凉之味却极深重二、惨烈哀伤的生之处境谢冕在第二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颁奖会上给予《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授奖辞中称,“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

      然后从那儿发出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精神也体现在迟子建对人惨烈哀伤的生之处境的聚焦上迟子建自己说过,“生比死艰难,死是速战速决的,而生则是非常惨烈的过程[7]除却压抑得令人窒息的死亡,小说引领的精神高地还在于站立着的一群执著生存的底层个体生命,迟子建的写作“忧伤而不绝望”[8]文学确应该具备这样的质地纵使生活被一些受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甚重的作家涂抹得一无是处,人性在他们笔下似乎已沦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然而,给予人们信仰的光芒是良心艺术家们的选择和真诚迟子建拥有如此赤子之心在这部作品中,体现为她寄寓的向死而生理想,以及她对底层大众生之艰难的由衷倾诉与控诉endprint“悲悯生命才是作品之所寻求[9]《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有太多可堪悲悯的生命了:“我”、魔术师、蒋百、蒋百嫂、蒋三生、义犬、卖笤帚的女孩、小食摊摊主、陈绍纯、断腿人、独臂人、张云领……几乎没有人可免于悲痛极为明显的,是乌塘人整体呈现出的哀伤惨烈生存境况我”初来乌塘,就感染到这里环境的压抑,因为产煤,乌塘逢雨天下的仿佛是黑雨,放眼望去,街上行走着的打伞人就像一群黑压压的乌鸦,乌塘的女人“个个穿着质地低廉的艳俗的衣裳,不是花衣红裙粉鞋子,就是紫衣黄裤配着五彩的塑料项链,看上去像是一群火鸡。

      [10]如果“我”不是像蚂蚁一样细细打量并融入这座小镇,又怎会知道她们俗丽外表下裹着的心早已经千疮百孔了呢?人生已有的苦痛太多了,剩下活着的人仍得独自苦苦挣扎于是,许多难以想象的事也就可以理解了:庸医在闹出人命后何以两万块钱就打发了摊主完事?男人要接下钱照料年幼的孩子陈绍纯文革时吞咽下民歌纸稿失掉词却从此拥有了至纯至美的悲凉之音,但他依然孤独,被摒弃于亲人的体恤之外了却残生蒋百死了,没有葬礼,也没有墓地,甚至还比不上一只狗,所以,“既烈如野马,又悲如残月”[11]的蒋百嫂以自我糟践的方式惩罚自己,她那么恐惧停电的夜晚,发狂般悲痛欲绝地痛诉,“我要电!我要电!这世道还有没有公平啊,让我一个女人呆在黑暗中!我要电,我要电啊!这世上的夜晚怎么这么黑啊!!”[12]纵然死之惨烈如蒋百者,蒋百嫂虽然余生都要活在永无止息的冰冷自我惩戒中,怀着对丈夫死无葬身之地的愧疚和深切怀恋中,她仍要苦苦支撑着自己将三生抚养长大小摊主借着对亡故妻子的思念执著生存下去鬼故事中,丈夫以绝母亲活路成全妻子与幼小孩子在世上的互相依持……值得深思之处,也正在于小说中“在死亡的背后更透露出人们对生的顽强”[13]三、人间但存一缕天光在对迟子建创作倾向、创作信仰的论述中,苏童认为迟子建“在创造中以一种超常的执著关注着人性温暖或者说湿润的那一部分,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进入,多重声部,反复吟唱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因而显得强大,直至成为一种叙述的信仰。

      [14]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即使死亡、伤痛密布,依然无妨作家对美好人性恒温的歌咏我”与魔术师往昔婚姻生活的美好部分支撑“我”有走出阴霾的勇气,去搜寻民歌和鬼故事,以燃起生存的火焰,找到已逝人灵魂的居所我”泪流满面游荡在乌镇街巷中时,当地人关心地寻问我,是丢了东西还是得了绝症酒馆老板见一个独身女子饮酒就劝慰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周二叹息搜集鬼故事极容易,因为乌镇集市上心酸的人海着去了!最为读者所注意到的,是周二与周二嫂,他们是人性善的代表者,在逼仄的叙事空间和黑暗的叙事角落中显得温亮突出他们辛苦操持着豆腐店和旅店的生意,生活琐屑平凡,却也不失湿润的柔软色泽[本文来自于WWw.zz-news.coM]夫妇甜蜜斗嘴,也古道热肠,乐善好施,周二积极领着客人游街串户帮助她寻找鬼故事和民歌,周二嫂将命运堪怜的外乡断腿人捡回自家旅店,只为让他喝口热汤睡晚好觉蒋百嫂在停电夜晚发疯时,周二嫂无论多忙,都会放下手头的事赶去安抚她的情绪……这些部分隐隐约约散在故事角落里,却焕发出熠熠闪光的暖意苦痛并不可怕,只要人性的亮光还在,活着终归有它值得的意义即便这光束仅微微一缕,但不能否认,它将依然可以引燃黯淡的天光来。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以其悲悯之思灼痛世道人心,“小说的可圈可点之处,在于对大众苦难的关注,更在其努力超脱个人伤痛,将自己融入人间万象的情怀[15]入世情怀该是一个优秀作家烛照这个世界的温暖武器了悟了生,参尽了死的谜局,从个人的悲辛走向群体的伤痛,治愈与释怀,这是现实主义的魅力之所在Reference:[1] 谢有顺.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55.[2] 胡传吉.迟子建:温柔敦厚,一往情深[J].当代作家评论,2009(4):103.[3][8] 谢有顺.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我读迟子建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6(1):66-67,69.[4][5][6][15] 蒋子丹.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及其他[J].读书,2005(10):37,37,39,38.[7] 迟子建,闫秋红.我只想写自己的东西[J].小说评论,2002(2):30.[9][11]江冰.童话中的精灵与现实中的悲悯——读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J].名作欣赏,2008(05):33.[10][12] 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A].中国好小说.迟子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193,236.[13] 董俊.在死亡的废墟上重生——《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文本细读[J].电影文学,2008(24):144.[14] 苏童.关于迟子建[J].当代作家评论,2005(1):55-56.作者简介:杜婵婵(1989—),女,河南平顶山人,延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endprint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