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质遗迹现状.docx
9页湖南省地质遗迹现状第一篇:湖南省地质遗迹现状 湖南省地质遗迹资源非常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价值高,有不少属国内甚至世界独特稀有的地质遗迹,不仅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价值,而且有利于适度开发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根据资料初步统计,全省有重要地质遗迹600多处,主要有: 地层剖面:湖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从中元古界(10多亿年以前)到第四系均有分布在湖南命名的、具有大区域地层对比意义的群级地层单位有5个(冷家溪群、板溪群、高涧群、周家溪群、壶天群),组级地层单位有90多个,涉及正层型剖面60多条还有多处重要的岩性岩相剖面和生物化石组合带剖面如花垣排碧金钉子剖面,定义了全球寒武系芙蓉统和排碧阶的底界古丈金钉子剖面,确定了全球寒武系古丈阶的底界石门杨家坪前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为寒武系与震旦系的确定找到了较好的古生物依据,并完善了震旦系地层系统祁东双家口村生物化石组合带剖面,含化石丰富,可见三个笔石带,新种较多 构造形迹:湖南经历了有多期次地壳运动(武陵、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等7大期),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留下了珍贵的构造运动遗迹,其中湖南最古老的武陵运动典型遗迹有 5、6处,还有多处典型区域性断裂、褶皱和其它构造形迹。
如益阳古海底火山遗迹是8亿多年前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中起关键作用的地幔柱的全球首个岩石学证据安化云雾山海陆地块缝合线构造记录了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的历史岳阳君山震旦系与冷家溪群高角度不 整合,代表了湘东北地区武陵运动后长期隆起岳阳鹿角多层湖蚀崖是新构造运动地壳间隙性抬升的证据等 古生物化石:湖南古生物化石丰富,有桑植芙蓉龙(三叠纪恐龙的始 祖)、株洲恐龙(白垩纪晚期丰富多门类恐龙)、永顺列夕三叶虫(丰富而个头特大的奥陶纪三叶虫,湘西虫首产地)、耒阳鱼化石(二叠纪)、张家界大庸鱼(志留纪)、长沙石燕湖弓石燕和沟鳞鱼(泥盆纪)等多处重要化石产地 特殊的岩石矿物和宝玉石产地:湖南省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有多处大型特大型企属和非金属矿床矿田,盛产矿物晶体,国内外著名的典型矿产地有柿竹园钨多金属矿、锡矿山锑矿、新晃县贡溪重晶石矿、石门雄黄矿、香花岭锡多金属矿、水口山铅锌矿等还有奇特、珍贵的岩石和宝玉石产地,如浏阳和泸溪的菊花石、桃源县九溪的桃花石、衡阳冠市玉髓等 湖南地貌类型多样,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景观地貌有砂岩峰林地貌、岩溶地貌、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等。
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和地质公园),是在特定的地层、特定的岩性、特定的构造、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发育形成的,共有大小峰林3100多个,奇特优美,举世罕见 湖南省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广泛,岩溶地貌发育,湘西湘中湘南各有特色湘南地区的宁远、道县、江华一带的岩溶峰林峰丛地貌,具有桂林山水的特点,属热带型岩溶湘西地区的德夯、 古苗河、乌龙山、天门山等,与黔渝同类地貌相似,属亚热带台原峡谷型岩溶湘中和湘东地区的岩溶地貌具有过渡性特点在全省20个地质公园中,有9个以岩溶地貌景观为主典型岩溶地貌景观如龙山洛塔、古丈红石林、凤凰峡谷峰林、张家界天门山、涟源湄江等典型洞穴景观如桑植九天洞、张家界黄龙洞、冷水江波月洞、新化梅山龙宫、郴州万华岩、攸县酒埠江溶洞群、龙山火岩溶洞群、涟源湄江溶洞群等 湖南红盆众多,丹霞地貌发育,类型多、景观奇、分布广、规模大 其中以新宁崀山、郴州飞天山、通道万佛山、平江石牛寨等最为典型独特,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观赏价值,崀山和飞天山已建立了国家地质公园,万佛山和平江石牛寨为省级地质公园 花岗岩地貌:我省花岗岩分布广泛,是本省最为发育的一类火成岩,花岗岩形成的山地地貌组成湖南地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典型花岗岩地貌景观如有宜章莽山、南岳衡山、浏阳大围山、桂东齐云山等。
湖南省优越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造就了奇特丰富的水文地质遗迹资源既有浩淼的湖泊、奔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也有幽谷小溪、清泉深潭、温泉矿泉等著名的温泉有宁乡灰汤温泉、汝城温泉等,是我省少有的2处高温热泉此外还有众多矿泉、奇泉、瀑布、特殊湖泊等水体水文地质遗迹 湖南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一些典型的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教学、科普、科研和观赏价值,也是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如澧县彭山 滑坡、石门商溪九斗峪泥石流、茅岩河危岩体、慈利江垭龙王坑岩溶塌陷等 2022年编辑的“湖南省地质遗迹名录”共收集了655处地质遗迹区(点)的资料,按1995年地矿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的条款进行分类,现列出分类分区统计数量和重要地质遗迹名单,并分类作出地质遗迹分布图 第二篇: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 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 【摘 要】地质遗迹及其所构成的地质环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用以追索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地质现象地质公园是有效保护地质遗迹的方式之一本文以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具体阐述了在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合理、可持续的促进地质质遗迹资源概述,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互动关系和在保护地质遗迹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公园的旅游开发及发展。
【关键词】地质公园开发;地质遗迹保护;云南罗平生物群 地质遗迹是由于地球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地质遗产[1]地质遗迹为人类研究地球46亿年演化变化过程,以及追溯研究地球古环境,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等问题提供了客观坚实的地质证据和资料支撑地质遗迹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建设和开发地质公园不仅能促进地质遗迹的合理利用,深入挖掘地质遗迹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还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地质遗迹的不可再生性和珍贵科研价值决定了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必须在地质遗迹保护的基础下进行 1、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78.87平方千米,包括大洼子罗平生物群化石、金鸡峰丛两个景区及九龙瀑布、多依河等若干外围景区,以罗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和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色公园地质景观资源丰富,类型丰富多样,典型卡斯特地貌发育,自然景观奇特优美如画,名族风情古朴浓郁诱人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以罗平古生物化石群地质遗迹为主体,辅以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如岩溶盆地,卡斯特峰丛,岩溶高原等,以及河流、瀑布等水体景观和布依族风情、鲁布革电站等人文景观组成。
2、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开发的关系 在对地质公园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积极探讨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开发的关系,更加注重两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形成两者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地质遗迹的高效保护与利用和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双重目标[2] 2.1 地质遗迹保护对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地质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以及其构成的地质环境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用以追索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地质现象,具有高度地学科考察价值以及旅游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保护好地质遗迹,可以使人们进行对地球演化历史以及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对旅游者更好的了解地球地质地貌演化和地球生物的发展进程保护好地质遗迹对于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至关重要 2.2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对于地质遗迹保护的支撑作用 地质公园作为新型的旅游目的地,具有保护地质遗迹,发展属地经济和科普教育的功能,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和促进地球科学普及,以达到保护地质遗迹的核心目的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保护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之一。
地质公园的建立为保护地质遗迹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而且还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科学的管理体制和人力智力保证地质公园保护了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护了地质遗迹的旅游观赏价值 2.3 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相辅相成 地质公园的旅游与开发建设可以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政策支持,政府支持,资金支持以及管理和智力支撑,可以促性对地质遗迹的科学保护[3]与此同时,地质遗迹景观作为地质公园的主体景观,作为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两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保护地质遗迹的自然面貌,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满足科研、旅游多重需求,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健康发展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在获得经济收益,要预留资金专门运用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中,实现"地质遗迹保护―保护性开发--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地质遗迹保护"的良性动态循环 3、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 基于地质遗迹保护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开发规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开发思路、形象宣传、公园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景区开发与原住民利益协调和公园信息系统建设六个方面进行讨论。
3.1 确立开发思路,整合地质遗迹资源 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是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建设的重中之重融合区域内自然、人文资源积极开展科普旅游,也是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地质公园的特性,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应该严格遵守 "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在保护好地质遗迹的前提下,发挥其旅游,科研等多种功能,突出喀斯特景观、河流湿地等自然景观和其他人文景观 3.2 加强形象宣传,扩大景区影响力 由于地质公园具有观光游览、度假休闲、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其旅游开发中的旅游形象宣传需要把握一个"度":从地质遗迹保护和科普教育的角度考虑,需要适当宣传地质遗迹,引起人们对地质遗迹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但为了迎合大众游客心理,不宜过分渲染专业性太强的地质科普知识,适当增加一些简明易记,爽朗上口的宣传口号引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3.3 防治地质灾害,营造安全的游览环境 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构成很大的威胁地质灾害对地质公园的影响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滑坡、泥石流等对地质公园产生轻微影响的灾害;另一类是地震、火山等对地质公园产生的较为严重的危害。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地质灾害做了大量的研究Malheiro 指出绘制地质灾害图,同时将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区域划分,并据其危险大小进行评估,重点监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4 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罗平县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建设,制定公园的发展政策、行政法规、管理制度以及旅游市场的开发,负责指导和督促地质公园规划项目的实施推行"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方法,组织专门部门,如建立公园管理局进行统一领导,实施具体管理,以有效地推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3.5 协调景区开发与居民利益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要统筹兼顾政府、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等相关者的利益只有让当地居民获得切实的利益,才能调动当地居民主动参与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地质公园的良性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6 建设地质遗迹保护信息系统 开展地质遗迹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更新[4]建立罗平县地质遗迹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信息管理和维护更新平台整合地质遗迹科普网站和地质遗迹资源数据库,构建罗平国家地质公园专业门户网站,提供地质遗迹科普、分析查询、动态更新以及行业办公管理功能。
总之,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离不开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公园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地质遗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