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周病学》352口腔综合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pdf
77页目录 第一章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 第二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 第三章 牙周病微生物学( )??????????????????? 第四章 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 )??????? 第五章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 第六章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 第七章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 第八章 牙龈病( )??????????????????????? 第九章 牙周炎( )??????????????????????? 第十章 牙周炎的伴发病变( )?????????????????? 第十一章 牙周医学( )????????????????????? 第十二章 牙周病的预后和治疗计划( )?????????????? 第十三章 牙周基础治疗( )??????????????????? 第十四章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 第十五章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 考试涉及的其他章节内容( )?????????????????? 第一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 考情分析】 本章的常考题型: 名词解释( 分) 、简答( 分) 、选择( 分) 、填空( 分) 。
考试重点: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相关概念 牙周组织: 牙龈、 牙周膜、 牙骨质、 牙槽骨 第一节牙龈 一、 牙龈解剖 游离龈: 健康龈沟深度平均为 ; 正常探诊深度 , 呈粉红色, 菲薄而紧贴牙面 附着龈: 附着龈的宽度是指从膜龈联合至正常龈沟底的距离; 正常附着龈的宽度范围为 ; 少数正常人的附着龈有色素, 肤色黝黑者及黑种人多见; 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 称点彩点彩多少因人及部位而异, 部分人可以没有点彩 龈乳头: 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 称龈谷( ) 龈谷处上皮无角化、 无钉突, 对局部刺激物抵抗力较低, 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二、 牙龈上皮 口腔龈上皮: 覆盖于游离龈的顶端到外表面, 以及附着龈的表面 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沟内上皮: 牙龈沟的衬里上皮, 从结合上皮的冠方延伸到游离龈的顶部 薄的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结合上皮: 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 ( ) 光镜下: 由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构成, 无角化层, 也无上皮钉突 ( ) 附着方式: 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与牙釉质相附着 ( ) 厚度: 向根方逐渐变薄 ( ) 位置变化: 口腔综合 牙周病学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牙初萌 附着于牙冠 牙完全萌出 釉牙骨质界处 牙龈退缩、 牙周附着丧失 牙根 生物学宽度( , ) ( ) 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 约 ; ( ) 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 ( ) 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 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 生物 学宽度保持不变; ( ) 义齿修复、 手术应考虑生物学宽度这一因素; 龈牙结合部 ( ) 指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 良好地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
( ) 结合上皮对牙的附着, 因牙龈纤维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牙龈纤维使游离龈更紧密地贴附于牙 面故将结合上皮和牙龈纤维视为一个功能单位, 称之为龈牙单位( ) ( ) 龈牙结合部还有活跃的防御系统是牙周病的始发部位 三、 牙龈结缔组织 牙龈的胶原纤维, 按排列方向分为四个组: 龈牙纤维、 牙骨膜纤维、 环行纤维、 越隔纤维 牙龈纤维的功能: 束紧游离龈, 使其与牙面紧贴; 保持牙龈必要的硬度, 使其承受咀嚼的压力; 使游离龈与牙骨质及相邻的附着龈相连 第二节牙周膜 概念: 又称牙周韧带, 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 的致密结缔组织, 与牙龈的结缔组织相续 宽度一般为 牙周膜纤维: 横纤维、 斜纤维、 根尖纤维、 根间纤维、 牙槽嵴纤维 第三节牙骨质 釉牙骨质界( , ) 牙骨质与牙釉质交界处 釉牙骨质界结合方式: ( ) 为牙骨质覆盖牙釉质; ( ) 为牙骨质与牙釉质端端相接; ( ) 为牙骨质与釉质不相接; 第四节牙槽骨 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
是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 牙槽窝的内壁称固有牙槽骨; 固有牙槽骨在 线片上呈围绕牙根连续的致密白线, 称硬骨板 牙槽骨 线片正常影像: 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 【 经典试题】 名词解释: 生物学宽度( 北医; 华西; 北大; 北医) 简答:附着龈的正常宽度是多少?确定其宽度的方法有哪些?( 北医) 填空:牙龈组织通过与牙面连接, 以封闭软硬组 织交界处 青岛) 选择:哪种牙龈上皮是非角化上皮( )( 武汉) 【 复习思路】 本章涵盖了牙周病学的许多基本概念, 属于考研命题的重点章节之一 复习时应从基本概念出发, 注意这些概念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口腔综合 牙周病学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第二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 考情分析】 本章的常考题型: 简答( 分) 、选择( 分) 、填空( 分) 考试重点: ( ) 年新分类 ( )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第一节牙周病的分类 牙周病分类的原则 按病理学分类; 按病因分类; 按临床表现分类。
牙周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疾病 年新分类 该新分类法的主要变动: 增加了牙龈病的分类, 分为菌斑性牙龈病和非菌斑性牙龈病; 用“ 慢性牙周炎” 取代“ 成人牙周炎” ; 用“ 侵袭性牙周炎” 取代“ 早发性牙周炎” ; 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均可表现出阶段性的快速破坏方式, 因此建议取消快速进展性牙 周炎的命名; 顽固性牙周炎缺乏明确的定义, 故不能算独立疾病; 将坏死性溃疡性龈炎与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合并称为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病; 将牙周脓肿、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等单独列出 第二节牙周病的流行病学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口腔卫生情况: 牙菌斑、 牙石量与牙周病有极明显的正 相关; 性别: 一般男性重于女性; 年龄: 老年人的牙周附着丧失重于年轻人, 单纯的牙龈炎多见于年轻人和儿童; 种族: 牙周病虽然为全球性的疾病, 但其中青少年牙周炎有较明显的种族倾向, 黑种人患病率 较高; 社会经济状况: 高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高者, 患病率较低, 在我国由于健康教育不普及, 此因素不 明显; 吸烟者的病情重; 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 某些微生物如牙龈卟啉单胞菌、 伴放线放线杆菌、 福赛坦氏菌、 中间普氏菌的感染等; 过去有牙周炎历史, 且不能定期接受治疗者; 某些基因背景, 如白细胞介素 基因多态性等。
【 经典试题】 简答:请叙述 年牙周病分类法与 年分类法的主要差别 浙大) 选择: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 ( ) ( 武汉) 口腔卫生情况 年龄 吸烟 遗传因素 填空: 目前对牙周病的分类主要是依据 、 和 华西) 【 复习思路】 ( ) 本章内容较少, 出题概率及分值相对偏低 ( ) 复习时熟悉牙周病的新分类和危险因素 口腔综合 牙周病学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第三章牙周病微生物学 【 考情分析】 本章的常考题型: 名词解释( 分) 、 问答( 分) 、 选择( 分) 、 填空( 分) 考试重点: ( ) 牙菌斑生物膜 ( ) 牙周微生物致病机制 ( ) 牙周致病菌 第一节概述 牙周生态系 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牙周生态系 第二节牙菌斑生物膜 一、 概念 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 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 或黏附于 牙面、 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牙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 二、 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实验性龈炎观察: 停止口腔卫生措施可发生实验性龈炎 流行病学调查: 牙周病的分布、 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与该人群的口腔卫生情况、 菌斑积聚多少呈 正相关。
机械除菌或抗菌治疗效果: 机械除菌方法和抗菌药物对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有效 动物实验研究: 无菌动物实验不会引起龈炎 宿主免疫反应: 在牙周病患者的血清或龈沟液内可检测到特异抗体 三、 分类 龈上菌斑 接触组织: 釉质或龈缘处; 优势菌: 需氧菌和兼性菌; 致病性: 龋病、 牙龈炎、 龈上牙石 附着性龈下菌斑 接触组织: 暴露在牙周袋内的根面牙骨质 优势菌: 兼性菌和厌氧菌 致病性: 根面龋、 根吸收、 牙周炎、 龈下牙石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接触组织: 龈沟上皮、 结合上皮、 袋内上皮 优势菌: 厌氧菌和能动菌、 螺旋体 致病性: 牙周炎、 牙槽骨快速破坏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在牙周炎快速进展时, 明显增多, 毒力增强, 与牙槽骨的快速破坏有关, 与牙 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是牙周炎的“ 进展前沿” 四、 菌斑致病学说 非特异性菌斑学说 年 提出牙周病是由非特异性的口腔正常菌群的混合感染所致 该学说强调菌斑细菌的量, 认为牙周病的发生、 发展是由于菌斑内总体微生物联合效应的结果 此观点不能解释: 为何有些人的菌斑和牙石很多, 龈炎很严重, 年代经久, 却不发展成牙周炎; 为 何有的患者仅某些牙发生牙周破坏, 而另外一些牙却不受侵犯。
特异性菌斑学说 于 年正式提出特异性菌斑学说, 认为只有某些微生物是牙周致病菌, 当它们在菌斑 中存在或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致病 菌群失调学说 年 提出牙周炎是由于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在龈下定居, 其中某些毒力较大的细菌出 现的频率高, 所占的比例也高, 并具有干扰宿主防御系统的能力, 因此在发病中起的作用较另外一些 细菌大, 也就是说, 牙周炎是一种机会性感染 口腔综合 牙周病学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第三节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一、 牙周微生物在牙周病发病中的直接作用 牙周定植、 存活和繁殖 入侵宿主组织 抑制或逃避宿主防御功能 损害宿主牙周组织 菌体表面物质: 内毒素等 有关的致病酶 毒素: 白细胞毒素 代谢产物 二、 引发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病发病中的间接作用 牙周病的许多组织破坏, 不是感染微生物直接引起的, 而是宿主对感染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应 答间接引起的 第四节牙周致病菌 一、 概念 口腔中少数细菌与牙周病的发生、 发展密切相关, 在各型牙周病的病损区, 常可分离出一种或几 种优势菌, 它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 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 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 潜能, 称之为牙周致病菌。
二、 牙周致病菌与疾病的关系 龈缘炎: 黏放线菌 妊娠期龈炎: 中间普氏菌 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具核梭杆菌、 中间普氏菌、 齿垢密螺旋体 慢性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中间普氏菌、 福赛坦氏菌、 具核梭杆菌 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 伴放线放线杆菌 三、 重要的牙周致病菌 证据充分的致病菌: 伴放线放线杆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坦氏菌 ( ) 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