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启东全面对接上海的思考.doc
13页关于启东全面对接上海的思考启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10月启东地处上海之北,紧邻上海崇明,与上海地缘相邻,习 俗相近,人文相亲一直以来,上海就是启东农产品导入、人 员流向以及企业拓展的主要目的地同时,启东与上海在产品 销售、要素流动以及市场拓展中也逐渐内生地形成了两地对接 的纽带和载体,逐渐自发地构筑了零散对接机制进入新世纪 以来,尤其是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开发、区域振兴以及上海“四 个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启东与上海全面对接成 为了一种历史必然,也面临着新机遇、新条件和新挑战一、启东对接上海的现状近年来,在市场机理的诱发下,在双方市场组织的推动下, 在启东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启东与上海已经形成一些 对接或联动发展的平台或机制,逐步实现了部分领域的对接, 为未来两地对接深化和全面对接奠定了基础1、启东同上海已形成了农产品供销深化对接局面一是两地农产品供销的总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在市场拉 动、营销促动、效益驱动和政府推动下,启东输入上海的农产 品种类不断丰富,总量持续增加,已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菜 篮子”2012年,启东市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销售额逾22. 5亿 元,是2001年3倍。
2012年进入上海22亿农产品中,批发市 场销售额为12亿元,占54%超市销售额为2. 9亿元,占13% 加工企业销售额为1. 7亿元二是启东与上海农产品供销对接 的方式逐步转型升级逐步由“自发直销、临时购销”越来越 多的向“合同批销、定点购销”转变三是启东与上海农产品 供销对接的载体不断丰富一方面,启东农业企业或农户与上 海农工商、华润苏果、联华等大型超市建立供货协作关系;另 一方面,启东在一批菜场建设了启东蔬菜产品专销便民服务区, 建立了启东地产农产品直销点和超市等等四是启东与上海农 产品供销对接环节逐步向纵深发展启东在与上海农产品供销 对接的过程中,以供销对接为基础逐步向农产品的生产合作与 对接环节延伸2启东与上海的旅游业对接已步入发展快车道一是上海游客已成为启东旅游业接待游客的重要组成部 分据启东旅游局旅游市场统计分析,2012年来启东247. 89 万人次游客中,上海游客占比3C%二是启东与上海的旅游对 接逐步实现体系化建设启东与上海旅游业对接的推进平台逐 步建立,与上海崇明县、静安区旅游局共同搭建“启东一一崇 明一一静安旅游联盟”先后举办了 “上海旅游节一一静安金秋 部分旅游启东专场”、“2013静安、崇明、启东喜迎新春海滨旅 游进社区为民服务”等两地合作的节事。
同时,上海社区、疗 休养企业及启东旅游企业互动合作,已推出追江赶海启东“一 日游”、崇明一启东“二日游”、“游崇明生态、品启东海鲜”等 休闲专题产品三是两地不断完善旅游对接的交通环境目前, 沪启两地已开通启沪快客,在上海新客站北广场、上海虹桥、 沪太路站、上海高桥、上海南站、上海东站、上海总站、川沙 南汇、崇明陈家镇、崇明长兴岛十处均设有站点,平均20-^0 分钟一班艮启东依托产业园区合作加快了与上海产业对接一是上海外溢性产业项目成为启东承接产业项目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2013年,在启东国际经贸洽谈会中累计签约项目49 个,总投资114 4亿元,其中65啲产业项目来源于上海二是 启东与上海产业园区合作,共同打造产业对接的载体,上海外 高桥集团在启东投资建设外高桥(启东)产业园、上海城投与 启东合作开发江海产业经济园等三是启东逐步建立促进与上 海产业对接的协调机制启东建立了园区对接协调服务机制, 负责做好合作对接园区推进中有关协调和服务工作,明确对接 园区的公共事务属地管理的原则4启东加快承接上海人力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一是启东探索建立与上海人才合作的机制2004年起,启 东启动了 "上海•启东人才资源互动工程”,在人才招聘、人才 培训、科技合作等诸多方面加强了与上海各界的合作;二是在 上海建立了人才吸引和招募的载体。
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启东高 层次人才专场招聘会,建立了上海储备人才库,鼓励上海重点 高校本科毕业生落户启东三是建立灵活的人才使用及培养的 共享机制举办“东疆大讲台”,定期邀请上海高校知名学者来 启讲课;安排启东党政后备干部到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接受NBA 核心课程培训,等等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启东在物流产业、服务外包、科技 创新、港口建设等方面也与上海也逐渐形成了部分合作或联动 发展的机制或平台,但进展并不是很显著二、启东全面对接上海面临的困境尽管前期启东对接上海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探索出符合两 地特色及共同发展需求的对接模式,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限 制,未来在进一步深化两地对接过程中,将面临部分突出困境 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领域的现实基础落差较大从启东拟全面对接上海的领域看,既有启东存在比较优势 的领域,比如农产品、旅游、科技、园区、人才等,又有启东 发展相对滞后的领域,比如职业教育、物流、服务外包等对 于启东发展相对滞后的领域,两地对接面临能级、标准、要素 条件等方面的较大落差,这不仅将束缚对接中的要素流动效率, 而且将阻碍对接过程形成持续融合的内生机制2两地对接缺乏完备的政策保障支撑。
启东前期对接上海过程中,特别是在承接产业扩张性外溢、 资源导入和服务的过程中,缺乏针对项目引进、人才导入、资 源共享等方面完备政策体系、服务环境和保障机制,使得启东 对接上海缺少政策保障支撑,不仅使对接成效不明显,而且使 对接过程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比如,在人才对接方面,人才工 作政策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人才保障水平不高,激励作用不 够明显同时,人才创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科技孵化器、加 速器、创业苗圃等创新创业平台在规模、层次、能级上还需进 一步拓展3.对接领域的配套体系及环境不完善启东前期对接上海的出发点均聚焦于某一领域,然而对接 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选择合适的突破口,而且也需要相对 完善的配套环境比如,在园区产业对接过程中,不仅仅涉及 产业空间布局、土地开发、项目落地,而且涉及到投资政策、 人才支撑、招商管理等全方位的配套环境目前,启东与上海 虽然部分领域已形成对接机制,但因对接领域的配套体系及环 境不完善,导致对接过程缺乏可持续性,对接效应的挖掘也受 到束缚三、启东全面对接上海已经具备了新的现实基础1、启东具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并在经济结构升级过程 中,具备了全面对接上海的市场基础和经济承载力。
多年来, 启动通过大力发展开放经济、民营经济,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重点产业基地,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增强2012年启东市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9. 14亿元,按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1.瞬 为列全国百强县第39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分别为61127元,已相当于上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72%经 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使得启东的社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服 务发展体系等方面不断升级,部分结构甚至与上海逐步接近, 启东具备了全面对接上海的市场基础和经济承载力一方面, 启东经济实力的提升,使得启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标准和 体系得到了迅速提升,为启东全面对接上海营造了经济承载力, 能更为便捷高效的承接上海的功能辐射、项目导入以及智力流 入等另一方面,启东经济结构的升级,使得多层次市场消费 需求、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综合性的生产服务需求等方面快速 形成,为全面对接上海营造了良好的市场需求基础和产业发展 的内生要求,将有助于启东全面对接上海长效机制的形成2启东已拥有具有品牌影响力和雄厚实力的特色产业,并 拥有产业要素比较优势,具有与上海对接良好的匹配性启东 目前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海工船舶、电力能源、精密机械、电 动工具、医药化工、纺织服装、临港产业等八大支柱产业,且 产业结构正朝向着由行业分散发展到产业链整合集聚发展转 变、由行业空间分布零散到建立园区共同规划发展的方向转变。
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构筑启东的产业优势,使启东与上海的产 业联动营造了良好的互补关系,将有助于形成产业链延伸、产 业环节外包、创新成果市外产业化等方面的对接与此同时, 启东相比上海而言,具有明显的要素比较优势,土地开发空间 潜力巨大,拥有203公里江海岸线,60多万亩滩涂,是长三角 具备开发潜质最大的空间之一3上海城市发展已步入创新转型的新阶段,面临着产业扩 张性外移及城市功能辐射的内生要求近年来,随着上海综合 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城市功能的迅速提升,城市发展进入了创 新转型的新阶段,上海产业对外扩张性转移,以及城市功能对 外辐射的内在需求日趋强烈,产业外移和城市功能辐射的步伐 也不断加快在产业扩张性外移过程中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 产业转移的不再是对劣势产业生产流程的全部转移,而是将部 分比较优势弱化的产品或生产环节的向外转移;二是转移方式 从单企业的随机性转移向多企业的目标性转移转变,产业转移 更强调产业配套以及集群效益的发挥;三是转移选址从重廉价 要素的一纬因素向重经济联系的多维因素转变,更加重视经济 联系、重视便捷商路、重视区域配套以及重视优势互补等;四 是转移机制从“此消彼长”的交易机制向“此优彼增”的共享 机制转变。
上海产业对外扩张性转移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不仅为 启东全面对接上海营造了空间和对象,而且为启东全面上海提 供了契合点四、启东近期全面对接上海的突破口从启东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对接上海的实际情况,启东 选择了农产品、旅游、港口、人才等九大领域,形成率先全面 对接上海的“1309工程,综合分析九大领域,具有资源要素 对接、核心载体对接、产业领域对接等三大层次1、资源要素的全面对接的突破口1)人才要素对接的突破口启动柔性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深化“科技镇长团”、“教 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优先选择上海地区高校专家教授来 启挂职;依托上海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启东工作站,签订产学研 合作项目建立特聘专家和柔性人才使用机制,引进周末型、 候鸟型专家和学者,加强与专家、学者协会(老促会、科协) 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启东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建设 等方面的参谋咨询作用建立派遣启东本地人才到上海挂职锻 炼机制,通过建立政府平台,选拔启东行政人才、企业人才、 教育人才等到上海的政府部门、大型企业以及高校进行挂职锻 炼0科技创新要素对接的突破口实施创新技术市场对接计划,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中心、技 术交易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等为主的技 术市场发展创新服务体系。
实施科技孵化器对接专项行动,吸 引上海科技孵化成果到启东产业化,孵化基地仍放在上海,孵 化成果也来自上海,而产业化基地优先放在启东,待形成生产 力之后,孵化收益再进行分亨实施科研院所对接专项行动, 引导启东大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载体,将高校院所将已取 得的阶段性科研成果,通过技术交易、技术参股、专利许可的 形式转让共建创新载体2载体设施全面对接的突破口1)园区载体对接的突破口一是积极推进上海园区或企业参与启东园区的开发建设建立两地园区合作的政策体系和推进组织,双方园区要通过协 议、缔结友好园区等方式,达成深入合作意向,形成相关工作 推进文件,并设定固定的工作推进机制,如联席会议、联合招 商、顾问委员会等;进一步吸引上海国家级品牌园区在启东园 区内设立分园承接上海园区的品牌输出和委托管理,实现共 建充分依托上海品牌园区品牌优势、管理经验、招商渠道, 启东将园区开发委托给上海品牌园区管理和运营,并建立起一 定的利益共亨和分配机制,在充分发挥双方比较优势基础上, 促进产业项目转移合作二是推进园区服务内容和服务体系建设对接优化园区机 构设置,促进园区服务机构交流合作学习上海品牌园区的经 验,组建政府服务网络、以开发区总公司为核心的企业服务网 络、以及积聚社会资源构成综合服务网络。
通过这些服务机构 和网络与上海的对接,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