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肖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doc
9页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 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三、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四、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 卢 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王昌龄)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 军 行》)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 白《塞下曲》)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曹 松《己亥岁》)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6、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五、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六、边塞诗鉴赏技巧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如: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鉴赏流程: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七、高考真题:1、(2015新课标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1)在本诗中,诗人应该是在前往边塞的途中,所写并非亲眼所见,诗人出于想象,并将想象之景诉诸笔端3分)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2分)(2)尾联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二)(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运用视听结合和点面结合的手法,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解析:第16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解答此题,关键是写出边塞地名和征人的戍边生活,就能说明“为什么说是一首边塞诗” (2)解答此题,能够理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点,就能把握题意回答时要扣住“岁岁”“复”,“朝朝”“马策”“刀环”,“白雪”,“黑山”等进行思考归纳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2、(0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3、(05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边塞诗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