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哲学原理62817.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39772511
  • 上传时间:2024-03-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哲学原理62817哲学必背原理总结1 辩证法★2. 永恒发展的含义/发展的永恒性(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2)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3. 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理论的内容(1)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2)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3)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2 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意义:从“暂时性的方面去理解”一切事物;正确对待新生事物现象和本质原理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意义:3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和对立,说明了科学的必要性,科学的任务在于通过现象把握本质4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的可能性5 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要在反复实践中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原因和结果原理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被引起的现象2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3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4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5 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意义:理论上要坚持承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的辩证决定论,反对否认其客观普遍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和否定其复杂性的机械决定论;实践上一要承认因果联系是科学认识的前提,不断地发展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任务;二、研究因果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觉性和调控性,少犯错误,并与预测未来。

      可能和现实原理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中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可能性和现实性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意义:3 一切工作要从现实出发,立足现实4 对可能性做出全面的分析,不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力争好的可能变为现实,防止环的可能变为现实,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5 根据实践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有利于主体需要和社会进步的、抽象的可能变为现实的可能,集中力量办那些有实现可能的事情,并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精确规定行动的目标和实施步骤,加速这一转化的过程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律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事物发展过程,经由量变到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事物度的突破,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是互相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和转化,这就是量变质变的基本内容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意义:理论意义: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只承认质变,反对量变,认为质变可以凭空突然发生,这是“激变论”的观点,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则是庸俗进化论的观点,这两种形而上学片面性都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实践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远大目标和埋头苦干精神辩证统一起来,邓小平关于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质变量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不是通过一次否定完成的,而是通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实现的第三个阶段在更高级的基础上重复了第一阶段的某些形式、特征,因而呈现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这就是否定之否定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从内容上看它说明了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辩证运动。

      从形式上看,则是螺旋上升或波浪前进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原因:5 新事物作为旧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即是促使其灭亡的因素,又是其赖以存在的因素,是旧事物无法克服的力量6 新事物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条件7 新事物对旧事物进行了辩证的否定,增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8 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但由于旧事物力量的强大及其长期存在,由于新事物本身存在的弱点和错误,由于人民群众对它的认识有个过程,新事物的成长、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意义: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时曲折的”“欲擒故纵”“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等是否定之否定的具体运用★3.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和作用(1)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关系它有两个基本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①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②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4 在量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事物的质变做准备和创造条件5 在质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使旧的统一体瓦解,新的统一体产生,推动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树立从总理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辩证思维方法,不断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顺利发展实践:我们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在同一战线中“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及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都运用这一原理★4.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①二者是有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不同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离不开个性,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方法论意义:这一原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否则就会走上邪路同时,又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我国的具体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否则就会走上邪路,同时又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我国的具体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抓典型”等工作方法,都是这一原理的应用2 5.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是在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出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主要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矛盾两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非主要方面是出于服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一方面2) 重点论就是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6.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1) 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2)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意义:3 着重认识和把握必然性,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确定行动的方向和目标,只有认识必然性才能有自由4 充分认识和估计必然性及其作用5 科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性二、认识论1. 认识的本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3)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4)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反映和不真实的反映5)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2. 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1)认识是主体对于客体创造性的复现2)人的认识能够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 主体反映具有超前性 (能反映出对象对于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所应当具有的形态)(4) 主体反映具有创新性 (人的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3.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1)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 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4. 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践相适应5. 理论创新、实践创新(1)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2) 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3) 实践创新:就是由理论创新所推动的,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4) 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1)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 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3) 人的认识的过程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三、历史观一 社会基本矛盾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反作用:①上层建筑必须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②上层建筑用政权力量和思想影响,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旧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残余作斗争③上层建筑对自己经济基础可以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主要看它是否适合自己经济基础的要求3) 上层建筑对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此经济基础是一种先进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及社会发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