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四年级小鸟天堂教案模板.docx
17页小学生四年级小鸟天堂教案模板《鸟的天堂》是作家巴金的作品,讲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穿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场景,展示了巨大而茂盛的榕树,以及它作为鸟的天堂的声誉我们来看看小学的鸟天堂教案,欢迎咨询!鸟的天堂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新词“韶夏莲”,意为“怀旧情不自禁地流露出震颤,华南不知所措”2.训练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对课文进行分段,总结段落的意思3.引导学生了解事物在哪里是静态的,在哪里是动态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形状特征,了解“鸟天堂”的含义2.学习如何静态和动态地描述事物上课计划三个课时学生活动设计1.回答本文设计的问题,画出关键词2.同行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子3.观察幻灯片上的图片,充分发挥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4.质疑和提问教学步骤第一节课明确的目标1.检查预习,提问,提问2.先看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3.阐明层次,分割文本,总结段落的含义二)整体感知作者去过“鸟的天堂”几次,看到了什么风景?(3)过程1.检查预习,提问,提问1)指阅读课文、发音和单词解释1)读准发音:“应该”在“一簇”中读作“簇”,在“颤”和“不知所措”中读作“隙”,读作“X”理解单词:留恋:舍不得放弃,舍不得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显示:清楚地显示南国:指中国南方颤抖:这一课指的是微风吹树叶的方式不堪重负:这节课的意思是因为鸟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见2)用“_ _”在你认为写得很漂亮的单词和句子下面划线,仔细阅读和理解3)自由阅读课文,提问和提问2.揭露问题,学生自悟:板书天堂”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怎么理解?「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2)默读全文的思考:作者去过多少次《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东西有什么区别?(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黄昏的鸟儿都栖息的时候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乐园”本身——大榕树的奇景;第二次,第二天早上,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是鸟类最活跃的时候,所以我把注意力放在了鸟类活泼的活动上,“天堂”里的居民)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造访“鸟的天堂”分成几个部分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段的大意是什么?第一段(1 ~ 4个自然段):晚上和朋友去划船第二段(自然段5 ~ 9):我写的是我和朋友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三段(10 ~ 13自然):写第二天早上,“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鸟的活动现场的居民第四段(14个自然段):作家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怀念。
第二节课明确的目标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课文中描述风景的静态和动态方法3.体验作者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感情二)目标完成过程1.学习第一段读一读,说说你读了什么,学了什么单词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和朋友在河边乘船旅行从“吃晚饭”、“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跳上一艘船”、“向河中心移动”,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的环境很安静从“无浪”、“静动”、“听水声”中体会)(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弹奏时的愉悦心情2.学习第二段:(1)展示幻灯片(插图以特克斯为单位作者以什么顺序描述榕树?榕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使用线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小组讨论和相互交流:(这一段描述了“大”和“美”榕树的特点描述“大”的一句话:“某处,河水变窄了2“榕树多茂盛,看不到树干在哪里当我谈到许多榕树时……”“我见过很多榕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真的是大树,树枝数不清”描述“美”的语句:(1)“一簇簇的叶子”.如此绿色可爱”2“有很多根垂到地上.躺在水上3“这么多绿叶.新生活在颤抖)(4)图形对比“学生交流,老师指导,理解重点句子:放映幻灯片1:(这两句话道出了这棵大榕树的真面目树的特点是“扎根在树枝上”。
树枝上的根“垂到地上,伸到土里”,然后变成树干,这就是为什么这棵大榕树的树枝数不清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和欣赏美的能力6)总结:在这一段中,作者从“远”和“近”两个方面描述了榕树的大小、根、叶、茎和枝的形状、颜色和大小,这是一个静态的描述3.学习第三段:(1)读第三段的名字思考:这一段主要说什么?(这一段主要描述作者和朋友第二天一遍又一遍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况)(2)重读讨论,老师会提示:重读与思考:作者如何描述鸟儿四处飞翔的活动?标注相关语句,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开着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尖叫,有的飞着,有的拍打着翅膀鸟的形状、颜色和姿势都写了出来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式写作,节奏感很强,非常朗朗上口2作者用了拟人化的句子“树变活泼了"站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首歌真好听."它描写了《天道》中小鸟活泼自由的生活,体现了作者的好品味和快乐心情)(3)动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是如何描述这段文字的4)总结:在这一段,作者主要写的是鸟类的活动——大小、羽毛、动态各不相同的鸟类,形成了“百鸟图”它是对事物不断变化的活动的描述,是动态的描述4.学习第四段:(1)自由阅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句子里读到了什么?(从《回头看》“我觉得有点怀旧”,“那个‘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感到怀念)(3)情感阅读和加深理解(读怀旧与赞美)(3)课后作业1.动情地读课文2.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正在接近榕树”到“这美丽的南方树”)第三节课明确的目标关注重点,学会表达(二)目标完成过程1.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按照游览路线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场景不同侧重点不同方法的两天游那么作者如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2.投影展示自学大纲:默读与思考集中沟通和安排(1)时间不同:第一次拜访在晚上,第二次拜访在早上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已经很晚了,鸟已经栖息在树上了;第二次看到很多鸟,因为早上,鸟开始动了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祥和,正好适合鸟类筑巢居住,农民禁止人们捕捉,所以鸟类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繁衍,所以它成了鸟类生活的“天堂”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1)文本中的静态描述在哪里?有哪些动态描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大榕树依旧,作者从根、茎、枝、叶逐项写下,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比如“分支数量无法统计。
树枝重新生根,许多根垂到地上,伸入土壤绿叶堆在一起,没有留下任何空隙绿色明亮地照耀在我们的眼睛上,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新的生命在颤抖2)作者第二次在鸟的天堂看到的场景,主要写的是鸟的活动,是动态的描述如:“鸟无处不在,鸟无处不在大的,小的,开着花的,黑色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尖叫,有的飞着,有的拍打着翅膀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使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4.大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3)总结与拓展:1.总结全文,总结中心本文叙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场景,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和陌生以及它作为“鸟的天堂”的名字是名副其实的它表达了作者热爱和赞美自然的思想和感情)2.学完这篇课文,是什么启发了你?(答案是否定的,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了解文章内容,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或者爱鸟环保比如学了这篇课文,我学到了观察事物不仅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代的静态和动态变化)(4)作业1.摘抄好句子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述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述的句子这只青蛙有两只鼓鼓的大眼睛,像两个水晶玻璃球,可以很聪明。
我刚把它放进盆里,长长的蹼状后腿向后划动,“唰”的一声,它跳出去那么远,溅起一点水花参考数据1.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红色,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棵多年生榕树,树枝能长出黑色的根,垂下来,扎进土里就成了树干小叶榕的叶、根、皮可入药2.在广东省新会县郊区,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覆盖面广,在世界上无与伦比;从远处看,它就像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大森林,吸引着无数的鸟儿栖息其中当地人称之为“鸟的天堂”3.画眉鸟:身体为褐色,腹部为灰色,头、背、颈、背上有黑色条纹标记,眼睛为白色,尖叫的声音很好听鸟的天堂教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字的内容,大榕树的陌生与美丽,鸟儿飞来飞去的景象2.学习作者静态和动态描述事物的方法3.动情地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4.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怀教学过程:第一,整体感知1.导语:请先听一首歌,然后告诉我你的感受在腾格尔歌手里放《天堂》的第一段环境优美舒适你想知道人类朋友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吗?)2.这节课我们将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畔一个叫“鸟的天堂”的地方,感受那里的美景。
3.请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课文,想想巴金爷爷走过鸟天堂多少次?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同样的场景?为什么不一样?(两次,第一次住在暮鸟,所以看到了大榕树的奇美,第二次是在鸟最活跃的早上,所以看到了天上居民的场景——鸟的热闹活动)二、深度阅读,关键感悟体验榕树的奇特之美和鸟儿飞翔的壮观景象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抓住关键词和短语,带着感情读出来以朗读的形式报告2)报告和交流大榕树:1.大的学生甲: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的是一棵树,树枝数不清1)看报告听其他同学说:哪里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从哪里听到的?(从不可数的经验可以看出,树枝的数量很大,说明树很大)(2)重点理解“真”字两个“真相”有什么区别?听老师讲,体验一下显示投影:学生们意识到第一个“真理”意味着原创和实用第二个“真相”指的是真相你应该读读惊奇的语气学生乙:树枝又生根了,许多树枝垂在地上,粘在土里3)重点理解“你”字给我看图:谁来指出哪些是气根?(体验树枝长在根上,扎根在枝上的景观)学生丙:一些树枝垂在水面上从远处看,它们像一棵躺在水面上的大树4)理解“谎言”这个词一棵树占据了很大的面积)(5)这棵大榕树的面积有多大?(一万多平米。
)(6)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30平方米我们来计算一下:教室有多少?(请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回答)(7)转换后,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2.繁荣逐句读句子,谈经验学生甲:这么多绿叶叠在一起,不留空隙不留缝隙,是什么意思?树叶很多)(1)注重“推”请论证叶子多而密学生乙:它的绿色似乎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在晃动着新的生命树叶鲜亮翠绿,给人绿色欲滴的感觉从绿色中,我感到有一种生命力涌动,赞美榕树的生命力,蓬勃生长,充满了作者的爱)(2)专注于“颤抖”颤抖是指树叶在微风下闪烁的样子3)学生演示,反映轻微动态(由此,我们意识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学生C:从对大榕树特征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心中不禁感叹:这是中国南方的一棵美丽的树4)看视频:榕树又大又茂盛多媒体播放(5)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一部分,想想作者对大榕树的描述是什么顺序远离——,静态描述)(6)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