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文学整理散文.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3787229
  • 上传时间:2024-01-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个十年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918.4《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  1、杂文的盛行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  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化传统”  2、《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李大钊        宣传鼓动性与散文诗的艺术结合《青春》《新纪元》陈独秀        充满战斗意气,激烈畅达《偶像破坏论》《反抗舆论底勇气》钱玄同        批评儒家思想,痛快淋漓的文字《随感录四十四、四十五》刘半农        寓庄于谐,更有艺术性《奉答王敬轩先生》《作揖主义》鲁 迅        《新青年》主将,《语丝》派坛主,散文诗鼻祖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1、周作人    于抗争的小品文之外分出闲适、知识性的一脉①“美文”和“言志” 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抒发个人性情的“言志”小品文②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平和冲淡的风格《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  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颓废。

      ③“文抄公体” 30、40年代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  《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  2、其他作家①俞平伯《杂拌儿》《燕知草》  《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以旧格调自享②钟敬文《荔枝小品》  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荔枝》《茶》《黄叶小谈》  咏物小品《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  情思清朗③冯文炳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二、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  1、冰心“小诗”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①空灵清丽的风致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往事(一)•七》  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 山与海的对比②文体的自觉追求“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往事》其二(八)  文言的典雅凝练加适当“欧化”,婉转流动  2、朱自清娴熟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典范  缜密婉转中温柔敦厚的气质《背影》《荷塘月色》《儿女》  执著地表现人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写景抒情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

        3、其他作家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        赤子之心,佛理的渗入,平易淡远和悲悯之色梁遇春        《春醪集》《泪与笑》        英国随笔的影响懒散的绅士风度,标新立异许地山        《空山灵雨》《落花生》        宗教气氛的渗入,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叶圣陶、郑振铎、茅盾        写实的“人生派”,“五卅”时的愤怒呼喊瞿秋白        《饿乡纪程》《赤》        中国报告文学的先声           叶圣陶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炽热的反帝激愤,急雨般节奏《藕与莼菜》  对故乡的情思,平淡从容郑振铎 《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  沉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山中杂记》  真率、俊逸茅盾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宿莽》集 旅日散文,低沉格调 《叩门》《雾》《卖豆腐的哨子》  时代的苦闷和期望,回荡起伏的怅惘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1、郁达夫率真、坦诚的自剖式文字,“自叙传”特点倾诉自身遭遇,以恣肆的文字喷发激愤,带有时代病的感伤《归航》  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无所顾忌的文字《还乡》《还乡记》  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强烈不平,渗透着遁世思想。

      《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鼓动青年反叛,惊世骇俗的冲击力《一个人在途上》  感人肺腑的至情  2、郭沫若《月蚀》《卖书》  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的悲愤呼叫《路畔的蔷薇》  青春的欢悦与离乡的孤寂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1、“语丝”派①“语丝文体”文明批评社会批评,杂感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也有抒情小品的佳作  孙伏园《伏园游记》川岛《月夜》②林语堂  最热心提倡幽默小品的散文家之一后创办《论语》而分化《剪拂集》  讥刺的盔甲中每每包含幽默  2、“现代评论”派①徐志摩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多冥想型小品《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快如闪电的感兴,刹那灵感的流动繁复华丽②陈西滢《西滢闲话》  贵族化立场,但行文流畅,富幽默感第二个十年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1、刊物《论语》半月刊1932.9    《人间世》1932    《宇宙风》1934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小品文  2、写作立场追求对现实冷静超远的旁观除去讽刺的酸腐辛辣而得淡然之味自由主义立场,“热心人冷眼看人生”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针对强调文艺的社会使命的观点,创造解脱性灵,广达自喜,潇洒自在的散文笔调。

        3、左翼文坛与林派刊物的论争    《太白》《芒种》  4、林语堂的散文创作《大荒集》《我的话》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惯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多国民性改造及传统文化转型的思考《谈中西文化》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从容睿智的幽默,轻松自然的行文结构,娓语式笔调提高了随笔体散文的文体地位二、左翼作家的散文  1、“鲁迅风”杂文①瞿秋白      《乱弹及其他》集  《民族的灵魂》《流氓尼德》《财神的神通》《美国的真正悲剧》尖锐的政论色彩,善于抓住本质勾勒典型,善于创造新的杂文形式《〈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运用马阶级观点研究鲁迅的经典文献②唐弢《推背集》《海天集》  《谈礼教》《看到想到》《东南琐谈》《〈周报〉休刊词》简明有文采,政论与艺术散文笔调结合从历史和现实生发,笔锋锐利《乡音》 叙事抒情散文  《落帆集》 散文诗③徐懋庸《打杂集》《不惊人集》  针砭旧物,触及时事,摘取生活片断中外掌故,拙直质朴《揣》《“泼臭料”》《过年》《赏月》《上帝的心》《神奇的四川》《秋风偶感》《苍蝇之灭亡》《街头文谈》 通俗性文艺从话  2、风格多样的小品散文茅盾        力图在小品篇幅中全景式反映社会生活。

      艾芜        《漂泊杂记》《山中牧歌》        西南边陲的浪漫风情,朴素清新叶紫         《古渡头》《夜雨漂流的回忆》        善于镂刻人物,烘托气氛萧红        《商市街》《桥》        明丽亲切哀婉,絮语笔调,诗化吴组缃        《黄昏》《泰山风光》        小说化倾向,人物、环境刻画郁达夫        《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清新秀美,才情纵横巴金        《旅途随笔》《短简》《控诉》        揭露黑暗憧憬光明,朴素酣畅三、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  1、京派散文 ①何其芳《画梦录》 雕琢的精致,力矫散漫浅露的流弊诗情洋溢艺术的独创性《梦后》《岩》《黄昏》《雨前》 “独语”的调式和感觉结构,意象迷离,想象奇特 《还乡杂记》 思想与艺术的巨变②李广田《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追求朴野无奇的境界《桃园杂记》《山水》《山之子》  故乡风物人情,素淡中见情思③吴伯箫《羽书》  内容充实,文字沉着,笔力壮阔讲究炼句④师陀《黄花苔》《江湖集》 哀叹北方山野的凋零,哀婉的田园诗风味对小人物的同情⑤沈从文《湘行散记》集  湘西特异的山水景致和风土人情。

      《箱子岩》《桃园与沅州》  乡村中国的眼光,质朴的生命形式《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  2、其他抒情小品①缪崇群《唏露集》《寄健康人》《废墟集》《夏虫集》《石屏随笔》《眷眷草》  平实婉曲叙述中咀嚼人生真味,以情动人还有写景即物、纪实随笔②丽尼《黄昏之献》  散文诗集青春梦幻消逝后的空虚和怅惘,忧郁美丽的黄昏气息《鹰之歌》 仍多展示自我的心理历程讲究文体之美③陆蠡《海星》《竹刀》 青春回忆题材,感情厚实,文字浓重  3、“开明”派散文    积极的人生派,讲操守重理念,平淡中高远严谨有韵致①丰子恺《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  写灾难性现实,体物入微,疏淡隽逸,朴讷而明亮《肉腿》《半篇莫干山游记》②夏丏尊《平屋杂文》  素淡的文笔,遐想和情思,结构缜密完整《白马湖之冬》《钢铁假山》《猫》③叶圣陶《未厌居习作》  状物写人针缕绵密④“科学小品文”《中学生》杂志和刘薰宇数学小品、贾祖璋生物小品曹聚仁历史小品四、报告文学与游记  1、报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①早期报告文学明生        《旅中杂感》        《每周评论》        欧游通讯亿万        《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        《每周评论》        报道“五四”。

              《唐山煤矿葬送工人大惨剧》        《劳动者》周刊        周恩来        《旅欧通信》        天津《益世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晨报》        报告文学先声阿英        《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集        较早的报告文学结集    ②1936报告文学热潮夏衍        《包身工》        早期报告文学代表作宋之的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茅盾        《中国的一日》集        编选1936.5.21全国的事件③报告文学的盛行邹韬奋        《萍踪寄语》《萍踪忆语》集        欧苏见闻,政治性社会性萧乾        《流民图》《平绥琐记》(《人生采访》集)        北方难民和塞外风光范长江        《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合)        西安事变、长征、陕北  2、国际题材的游记朱自清        《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纪实,语言洗练李健吾        《意大利书简》        历史文物的描述,博学机智。

      郑振铎        《欧行日记》        研究资料的搜集和记录小默        《欧游漫忆》        政论色彩胡愈之        《莫斯科印象记》        政论色彩第三个十年一、报告文学的勃兴  1、新闻性的战地报告丘东平        《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我认识了这样的敌人》        反映淞沪战役骆宾基        《救护车里的血》《我有右胳膊就行》《东战场别动队》        上海军民抗日热情曹白        《呼吸》集《这里,生命也在呼吸》《在敌后穿行》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