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六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docx
8页2021-2022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六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发射 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参考答案:B2.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沦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参考答案:A3. 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 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参考答案:B4. 近些年来,明星逐渐成为召开期间的热点话题成龙、周星驰、姚明、巩俐等相继当选政协委员,这使得政治协商会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那么,政协委员能够行使的权力有A.解释宪法、制定法律B.选举国家主席、决定政府人选C.修改党章、决定党的重大问题D.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解释宪法、制定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故A项错误;政协委员并不能选举国家主席、决定政府人选,故B项错误;政协委员也不能修改党章、决定党的重大问题,故C项错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民主党派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权力,故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5.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措施的相同特征是( )A. 改变现行的税收收入 B. 重视发展农业 C. 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D. 改革科举参考答案:B6. 希特勒说:“只有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反对俄国这主要是因为:A.西线的英法是德国的主要威胁 B.德国制定了切实有效的侵略计划C.苏联强大,需要认真对付 D.希特勒极力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参考答案:D7. 诗能叙史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 )A.夜市商业繁荣 B.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变化C.草市设施齐全 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参考答案:考点:2S:草市和夜市.分析:本题以关于夜市的描述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夜市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A、由材料中的“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体现了夜市商业的繁荣,故正确;B、材料中未涉及市的管理制度信息,故错误;C、草市指的是乡村的定期集市,故排除;D、材料描写的重点是夜市的繁华,故排除;故选A.8. 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的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
据此可知A.中国人的世界观已形成B.西周初年的疆域东至洛邑C.“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D.考古与文献必须互为印证参考答案:C“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等字眼意在强调材料意在反映“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尚未形成,西周初年的疆域并未东至洛邑,选项A、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中“必须”这个说法过于绝对,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C9. 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参考答案:B10. 下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代表大会的盛况,此次大会召开于A.抗日战争初期 B.抗日战争胜利前期C.解放战争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参考答案:B11. 古希腊文化的精神,就是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孕育了希腊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于是就有了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种观点可以印证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取向为( )A.探求物质世界的本原 B.热衷于探索人生的奥秘C.具有强烈的多神宗教意识 D.探究自然法则和社会规律参考答案:B12. 辛亥革命后,有人如此议论:“民国不过几年,早己天怒人怨,国朝二百多年深仁厚泽,人心思清,终必天与人归”,这一古论反映他A.认识到帝制的危害 B.留恋传统君主制C.肯定民主共和观念 D.拥护责任内阁制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民国不过几年,早已天怒人怨”“人心思清,终必天与人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民国建立后,有人还留恋传统君主制,故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国朝二百多年深仁厚泽”说明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制,而不是责任内阁制,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民国不过几年,早己天怒人怨,国朝二百多年深仁厚泽”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从中可以看出此人反对民国,留恋君主制13.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态势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消除了战争威胁C.世界政治走向一体化D.实现了永久和平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选项A正确;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排除C;选项D表述不符合史实,当前世界依然存在地区冲突14. 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 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 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参考答案:考点:明朝的内阁.分析:材料中涉及明朝内阁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结合该点进行问题的解答.解答:A、材料中未涉及分权制约平衡的有效信息,排除;B、材料中指出:“明朝内阁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该句话指的是明朝的内阁制度有利于国家机器的合理运作,正确;C、材料中未涉及阶级对立的信息,排除;D、内阁在明朝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排除;故选B.15. 下列不能对阿里改革产生一定的诱导作用的是A.拿破仑在埃及建立工厂 B.拿破仑在埃及建立研究院C.派遣埃及青年去欧洲留学 D.打击马木路克势力,建立行政机构参考答案:C16.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菔,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B.农业生产结构完备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自给自足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等信息来看,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故答案为B项A项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材料没有反映;C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CD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名师点睛】自然经济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对立面,是存在于市场范围较小时期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该种经济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持续时间涵盖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17.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参考答案: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需要掌握张旭所处的时代和书法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的分析判断出朝代,依据“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判断出书法特点,结合张旭所处的时代和书法特点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可知,这位书法家是与杜甫同时代,是唐代的书法家.依据题干“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可以看出体现的是草书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张旭是唐朝的草书书法家,故B项正确.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擅长行书,故A项错误.颜真卿、柳公权是著名的楷体书法家,故CD两项错误.故选B.18.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兵分三路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下列关于苏德战争的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战争初期苏联丧失了欧洲部分的大片领土 B. 战争爆发后,英美等国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C. 德军的强大攻势使莫斯科城一度沦陷 D.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较量中发生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参考答案:A19. 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B.牛顿——其经典力学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 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D.普朗克——量子论诞生,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参考答案:B20.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可以看出该段材料主张的是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这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故答案为D项A项是李贽的观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观点,排除B项;C项是顾炎武的观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活跃的儒家思想·王夫之21.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