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态规划学.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慢***
  • 文档编号:231383756
  • 上传时间:2021-12-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6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2.生态适宜性——是指某一特定生态环境对某一特定生物群落所提供的生存空间的大小及对其正向演替的适宜程度3.生物多样性: 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4.生态演替理论:在相对稳定的自然状态下,任何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都会发生从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正向演替,并达到一个成熟稳定的终点——顶级群落和顶级生态系统5.景观格局:景观的构成组分及其空间分布形式6.景观过程: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生态系统组分间的能量、物质和物种流动7.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8.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海陆位置、海地域分异现象:拔高度等因素的空间差异,而引起的自然环境与生物群落在空间地域上发生分化及由此产生的差异。

      9.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一定状态或条件下,一定得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或者说是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10.生态足迹: 人类具有类似工业的新陈代谢功能,为维持自身生存在消耗资源的同时产生废弃物,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用假定的土地(或水域)面积表示出来就是生态足迹11.生态经济平衡:生态经济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及其物质、能量供给与经济系统对这些物质和能量需求之间的协调状态12.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的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与公平,还涉及到同后代的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利益的协调与公平体现13.生态评价——根据特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生态学方法,对规划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14.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是指与人类有关的自然资源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优劣程度,它包括自然资源和整个环境的各种因素。

      15.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评价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及其影响关系16.生态系统健康评价:①健康是生态内稳定现象;②健康是没有疾病;③健康是多样性或复杂性;④健康是稳定性或可恢复性;⑤健康是有活力或增长的空间;⑥健康是系统要素间的平衡他强调生态系统健康恰当的定义应当是上面6个概念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测定生态健康应该包括系统恢复力、平衡能力、组织(多样性)和活力(新陈代谢)从这个概念看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必须保持新陈代谢活动能力,保持内部结构和组织,对外界的压力必须有恢复力17.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一种或多种压力形成或可能形成的不利生态效应的可能性的过程18.生态安全评价生态安全评价指根据选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对生态环境因子及生态整体进行的生态安全状况评估19.生态承载力(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强调特定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系统良性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多种生态要素综合形成的一种自然潜能 与其他能力一样,它可以发展,也可以衰退,取决于人类的资源利用方式一定生态承载力基础上,可以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是可变的,取决于人口与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优化程度以及产业结构与产业技术水平20.自然保护区(natural reserve)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频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1.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22.景观异质性:区域中,景观要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23.景观生态规划:广义的理解是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也就是将广泛意义上的生态学原理,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各个方面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及知识,作为景观规划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实际上是景观生态规划 在这个意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实际就是景观的生态规划而狭义的景观的生态规划理解是基于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和空间过程的关系原理的规划1 生态规划的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2)协调共生原则(3)功能高效原则(4)趋势开拓原则(5)保护多样性原则(6)区域分异原则(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 生态学的基础理论1.生态适宜性2.生物多样性理论3.生态位理论4.生态演替理论5.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理论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4.生态适宜性理论在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多宜性分析评价开发优势特色项目5.生物多样性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实践说明:在人工设计生态系统的机构和功能是,一定要遵循生物多样性原理,在系统中通过配置适度的生物多样性来充分利用空间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抗逆性和生产力,并完成多样化的生态功能。

      6.生态演替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在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循序渐进1首先,要根据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以及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确定生态退化的阶段和恢复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生态恢复技术措施2、对生态规划动态发展目标制定的指导作用在制定生态规划时,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和预测的方法,要充分估测不同发展阶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根据这些动态变化来制定相适应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方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7.景观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景观单元的空间配置影响其内部的生态过程景观格局是由于镶嵌体上的其它过程产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影响协同进化8景观格局与过程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在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规划中的指导作用景观格局的相关理论可以直接指导一个地区不同景观单元与元素的空间布局及其优化安排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利用景观格局理论指导景观生态功能分区、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与生态斑块的形状、大小、数量以及连通性等方面设计9.生态系统功能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生态规划者、管理者与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有助于进行客观与科学的生态经济评价有助于进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并制定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建设规划。

      10. 地域分异规律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宏观指导作用——在生态规划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区,在总体上必须根据其热量带、气候带、植被带和土壤带等来进行总体生态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来优化布局相应的农林牧副渔等生产门类和建设项目,原则上要求在不同的气候带和土壤带上应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农、牧、水产、林业等项目局地指导作用——尽管该规律反映的是大尺度上的变化,但同样可用以提导一些局部地区的生态规划(垂直地带性对不同高度 带上的布局、局地小气候发展特色种植等)11.生态经济平衡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指导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指导区域产业结构的生态经济平衡设计指导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与管理12.可持续发展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一定要注意现实基础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合理把握在制定生态规划近期规划、中期规划、远期规划一定充分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充分考虑区域公平性原则,即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规划区内部各地区之间的公平间题,而且也要考虑规划区与其周边地区的生态资源环境利用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 要充分考虑区域共同性与参与性原则生态规划时,必须使自然、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13. 点生态评价特评价过程受评价者效用原则及个人偏好影响,也受其识别能力和环境状况的局限,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②评价对象的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粗糙的、模糊的及随机变化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③生态评价比较的是一个多属性的目标系统,生态因子空间不是全序,而是偏序14. 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行为模拟——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的结果评判所采取措施的好坏,以及对外部干扰反应的强弱,常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灵敏度模型等趋势性预测 ——对系统有关的单因子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如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产值等,可采用多种模型例如趋势外推法、投人/产出、回归预测、类推灰色预测等⑥ 具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物质生产,开展旅游活动,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作用. ⑦ 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具有宣传、教育和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的作用. ⑧ 保护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 自然保护区设置的基本条件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经国务院或地方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21. 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标准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自然性:面积大小生态价值22. 自然保护区评价意义保护区的评价是为选择适宜的地点和确定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提供依据,也是为了能深刻认识和了解保护区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保护区建设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23. 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物种分布与迁徙地表径流与侵蚀元素分布与迁移能量交换与转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4. 景观生态规划的类型McHarg基于适宜性评价所形成的“千层饼”规划模式Odum以系统分析为基础提出的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战略Forman等以格局优化为核心的景观格局规划模式2. 生态规划的程序与内容一般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第一阶段为规划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的总则,编制规划大纲第二阶段为规划的编制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生态调查和评价、规划设计及决策,编写规划及相关图件第三阶段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1)编制规划大纲(2)生态调查(3)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4)生态功能区划(5)规划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建立(6)规划方案的分析与决策(7)规划方案的审批与实施23.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1 规划与设计原则大保护区比小保护区好;小保护区应尽量靠近;将保护区用廊道联系起来;保护区应尽可能接近圆形。

      2 理论基础平衡理论岛屿内物种的迁入率随隔离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绝灭率随面积的减小而增加,岛屿内物种数是迁入率和绝灭率平衡的结果种-面积关系某一区域的物种数量随面积的幂函数增加而增加SLOSS辩论在许多情况下,总面积之和等于一个大保护区的几个小保护区可能比一个大保护区拥有较多的物种,不是所有的物种都需要相同的大保护区,许多物种在小保护区亦能存在 最小存活理论3 功能分区核心区,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