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应用.doc
27页语言文字的应用部分 1、成语辨析题【答题经验】(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特别强调:A.谦敬成语:谦词类(蓬荜生辉,不情之请,不揣冒昧,敬谢不敏,忝列门墙,百无一能,,绵薄之力,犬马之劳,,班门弄斧,雕虫小技,)授课:XXX敬词类(鼎力相助,不耻下问,一言九鼎,汗马功劳)还要注意部分成语在具体语境中也会产生谦敬意思B.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等闲视之(另外不亦乐乎,不可开交只能作补语)C.注意成语的语法用法:如不明词性用错(整天不学无术;度过了一段蹉跎岁月)成语意思与语境矛盾或重复(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地苦衷;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显得相形见绌;好像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得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窜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尔;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得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掌握辨析近义成语的方法一、意义轻重不同。
1.自以为是 自命不凡 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的意思但前者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后者是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意较重授课:XXX2.惨无人道 惨绝人寰 形容狠毒残酷前者指非常凶狠,毫无人道后者指世上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语意较重3.暗箭伤人 含沙射影 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还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指桑骂槐)4.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 都有凭空捏造之意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5.独断专行 专横拔扈 一意孤行 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但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6.疾恶如仇 深恶痛绝 都含有厌恶、憎恨之意如仇,如同仇敌痛绝,厌恶、憎恨到了极点后者语意较重7.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 授课:XXX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8.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但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后者语意最重9.爱财如命 一毛不拔 都形容极其吝啬,但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二、意义侧重点不同1.称心如意 心满意足 都有如愿以偿,适合自己心意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侧重在称心,后者侧重在满意2.苟且偷安 苟且偷生 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现状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偏重在贪图安逸,后者偏重在贪图生存3.安分守己 随遇而安 都有规矩老实之意,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后者侧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易4.包办代替 越俎代疱 授课:XXX都有包办之意但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5.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 都有没有完成之意前者侧重于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 ;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6.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前者侧重下意识,以及环境的影响后者形容热情奔放,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时才用三、范围大小不同1.汗牛充栋 数不胜数 都 可以形容事物多前者只能形容书籍很多,范围小;而后者可以泛指任何事物的数量多。
范围大2.食古不化 食而不化 都有没有很好地消化已经学过的知识前者指学习古代的知识,范围小;而后者既可以指古代的,也可以指现代的,范围大3.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 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范围小;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授课:XXX4.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都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但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限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5.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 都表示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前者信笺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后者宽得多;后者偏重在合乎道理,语意重,色彩庄重,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6.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 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语义范围广,可泛指一切留恋的人、事物、景物等;后者偏重对景物的留恋7.别具一格 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四、适用对象不同1.不可思议 不堪设想 都有不能想象的意思。
前者适用于奇妙的事物或深奥而又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后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后果授课:XXX2.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都有两种东西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的意思前者适用的对象是人,指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后者适用对象是物,指假的事物冒充真的事物3.爱憎分明 泾渭分明 都有界限清楚之意前者指思想感情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4.步履维艰 寸步难行 都可指行走困难前者一般只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后者常比喻处境困难五、感情色彩不同1.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都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很多 ,前者是褒义词,指从容不迫的谈论着的样子;后者是贬义词,批指只说华而不实的空话2.无与伦比 登峰造极 无以复加 都有达到极点的意思无与伦比是褒义词,登峰造极是中性词,无以复加是贬义词授课:XXX3.不求甚解(中)囫囵吞枣(贬) 4.八面玲珑(贬)面面俱到(中)5.如虎添翼(褒)为虎添翼(贬)6.死得其所(褒)死有余辜(贬) 7.天花乱坠(贬),;娓娓动听(褒)8.标新立异(中、贬); 独树一帜(褒)9.无微不至(褒);无所不为(贬)10.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12.不胜其烦(贬),犹言禁不起。
烦,繁多,烦琐事情烦杂琐碎,使人难以忍受厌,嫌恶,烦,琐细不嫌麻烦费事 不厌其烦(褒)13. 不负(辜负)重望 不孚(信服)重望14.陈词滥调 老生常谈 都指讲惯了、听厌了的话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滥,空泛,不合实际)贬义;后者谈的虽是老话,但不一定没有现实意义,中性15.百依百顺 惟命是从 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前者含有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16.孤注一掷 破釜沉舟 授课:XXX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偏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注,赌注)贬义;后者偏重在下决心决一胜负,褒义17.随机应变 看(见)风使舵 见机行事 都是指能够跟着形势做事随机应变侧重指灵活机动,善于适应新情况,褒义词;看风使舵侧重指跟着情势随时转变方向,改变立场,贬义词;见机行事侧重指能够抓住时机,中性词18.嬉皮笑脸 喜笑颜开 都表示面带笑容,笑嘻嘻的意思嬉皮笑脸侧重表示顽皮而轻浮的嬉笑,用于形容不严肃不庄重的更替态度,前边可以加上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如,对他~;有时还可以表示为了奉承人而装出笑脸的意思,形容巴结逢迎的丑态,含贬义;喜笑颜开侧重表示因心情愉快而满面笑容,多形容高兴、欢乐的表情,前面不能加上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也不含巴结逢迎之意,是褒义词。
19.面目一新 面目全非 前者指呈现崭新的面貌,形容彻底改变原来的模样,褒义词;后者指面貌完全改变形容变动极大,贬义词20.煞费苦心 挖空心思 授课:XXX煞,很,形容费尽了心思褒义词;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他~找了好多理由为自己辩解21.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 前者,处心,存心,积虑,长时期的考虑存心忆久,反复思虑贬义词;殚,竭,竭尽,用尽竭尽心力思考谋划22.为所欲为 随心所欲 六、语体色彩不同1.集腋成裘 积少成多 都 有一点一滴的意思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头语2.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 都有进也艰难、退也艰难的意前者书面语,后者口头语3.博闻强志 见多识广:都有见识广之意前者侧重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用于书面语;后者侧重阅历多,多用于口语4.浑浑噩噩 糊里糊涂 都指糊涂无知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语5.深恶痛绝 咬牙切齿 授课:XXX都指厌恶、愤恨到了极点前者侧重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书面语;后者侧重指痛恨的表情,口语七、语法搭配不同1.一语道破 一语中的 都有说话简短而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的意思。
但前者能带宾语,如~天机;而后者则不能带宾语2.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都可以形容精神很集中,注意力不分散但前者可以用、在“在……上”“于……”前边,如,上数学课时,我们班的同学~在黑板上 后者没有这种用法3.铜墙铁壁 固若金汤 都能形容十分坚固,不可摧毁前者多用作宾语,也可用作主语,如军民携手共建~后者多用作谓语,定语如这座城堡工事坚固,兵武器精良,简直是~八、关键语素不同1.兼收并蓄 兼容并包 前者重在“蓄”上,有储蓄保存的意思,指把各种内容的东西都加以吸收并保存起来后者重在授课:XXX“包”字,有包含、容纳之意,指把有关的各方面都包含容纳在内2.坚如磐石 稳如泰山 前者关键在“坚”,有坚固、坚强之意,多形容建筑物等的坚固不可动摇,也比喻集团、国家无比坚强,不可战胜;后者的关键“稳”,即稳定、稳固之意,多形容高大建筑物的稳固不易摧毁,也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镇定、从容不迫 2、病句辨析题【答题技巧】(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善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授课:XXX【知识要点】六类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常见13类语病句子模型】⑴博会机构还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评审、包装、征集并列成分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