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祥智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ppt
72页1 1第十章第十章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 •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 •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 •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2 2学习目标掌握农业劳动力市场概念与理论掌握农业劳动力市场概念与理论 学习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相关目标与政策依据学习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相关目标与政策依据 了解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目标了解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目标 3 3第十章第十章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 •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 •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 •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4 4一、农业劳动力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1、户籍制度2、农业劳动力3、农业劳动力转移4、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5 5一、农业劳动力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1、户籍制度我国政府对公民实施的、以户为单位的人口管理制度。
狭义;仅指以反映人口基本信息为核心的户籍登记、统计、档案、证件等内 容的法律制度广义;包括与公民身份、职业、迁徙等权利相关的一系列的社会管理制度6 6一、农业劳动力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2、农业劳动力指所有年龄满16岁,男59岁、女54岁以下的农村户籍劳动力7 7一、农业劳动力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3、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 象,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实质是经济要素在重新 配置的过程1、身份转移;由农民转为市民2、职业转移;农业转为非农业3、空间转移;农村转向城市8 8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1、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9 9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2、费景汉和拉尼斯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型1010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3、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1111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4、新劳动力迁移模型1212第十章第十章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 •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 •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 •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1313一、我国劳动力转移政策目标u 土地政策;主要是设计土地流转机制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是由各相关政策组成的政策群 ,这些相关政策所要实现的目标构成农业劳动力转移 政策目标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u 户籍政策;主要是深化户籍改革,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u 人口政策;主要是计划生育控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过度u 培训政策;主要是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供智力支持 u 就业政策;主要是就业制定完善就业法规 u 社保政策;主要是实现“农保”向“城保”过度、统一1、农业劳动力转移相关政策1414一、我国劳动力转移政策目标2、农业劳动力转移目标系统目标系统职业转移;生活保障身份转移;城镇居民待遇空间转移;城市生活环境和公共物品供给1515二、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工具1、提供公平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环境公平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就是供求双方能够提供按照供需关 系实现自愿和互惠交易的劳动力市场161617171818二、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工具2、创造就业机会和治理失业1919二、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工具3、减少就业领域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主要表现在雇主和工人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2020二、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工具4、减少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中的单方垄断局面主要表现在雇主垄断地位或员工垄断地位2121二、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工具5、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促成或采取集体行动2222二、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工具6、减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技能培训费用需由政府负责2323二、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工具7、保护劳动者权益订立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障、获得合理报酬等2424第十章第十章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 •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 •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 •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2525一、我国劳动力转移可分以下四个阶段1、1978-1991年:限制盲目流动劳动力政策开放经历了由紧到松、由无序到有序、由 歧视到公平的过程u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u 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 u 农业剩余劳动力显现农民工转移政策的主要特点:鼓励多种经营,对农业 劳动力从严格限制到允许流动,但控制盲目流动2626一、我国劳动力转移可分以下四个阶段2、1992-1996年:规范跨地区流动这一时期的劳动力转移政策由“控制盲目流动” 调整为“鼓励、引导和实行宏观调控下的有序流动” ,政策重点为:u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u 规范劳动力转移u 开展小城镇试点工作,探索户籍制度改革2727一、我国劳动力转移可分以下四个阶段3、1997-2002年:强调有序流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一方面农民收入 增幅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 献越来越小,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严重不足;这一时期的劳动力转移政策的重点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 动以及进行城镇制度改革;u 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u 进行城镇制度改革2828一、我国劳动力转移可分以下四个阶段4、2003年至今就业政策的特点在于;一是取消了农民进城的不合理 限制;二是积极推进与农民进城务工相关的就业、社保、 子女教育、户籍、培训等各方面的配套改革这一时期的劳动力转移政策重点在于:u 建立平等就业准入制度u 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u 加强各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29293030313132323333343435353636373738383939404041414242二、我国劳动力转移政策效果u 第一阶段进行的就业体制改革有效的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压力,但流动规模小,流动地域半径小,整个宏观环境不利于流动u 第二阶段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流动半径扩大,但以就 近流动为主,主要为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u 第三阶段劳动力外出就业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途径,但城市 的制度性歧视形成强化u 第四阶段就业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民外出就业的权益得到 保障,但社会保障不足4343第十章第十章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 •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 •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 •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 4444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u 缺乏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u 缺乏健全的劳动力管理体系u 行政干预的程度过大u 民工潮、民工荒引发的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如治安问题、资源 抢占等45454646474748484949二、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完善措施u 大力提高农民素质5050二、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完善措施u 加快全国城镇化的进程 1、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2、城市要对所有居民实行统一待遇3、制定科学 的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5151二、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完善措施u 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促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 1、取消限制人口流动的各种政策和规定,打破各种歧视性政策,奖励城乡一 体化的劳动市场2、对农业劳动力提供最基本的保障5252二、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完善措施u 城市部门在接纳剩余劳动力时,必须统筹兼顾,做好劳动力就业规划5353二、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完善措施u 政府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5454二、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完善措施u 大力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是解决广大西部 地区农村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1、劳务输出带动东西部乡镇企业发展2、东部为西部培养技术人才3、开展东西部职业交流培训5555二、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完善措施u 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劳动力的职业就能培训,是存进农业劳动力流动的重 要保障1、努力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迟农村少年的就业年龄2、大力推广使用技术,加强农业劳动力技能教育3、搞好岗前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的合格劳动者5656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 对策对策• •一、一、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 题分析题分析• •2 2、、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 策分析策分析 5757一、一、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 1、有学者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经历了四次人、有学者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经历了四次人 才大流动,将目前这轮正在进行的人才流动称为才大流动,将目前这轮正在进行的人才流动称为“ “第第 四波四波” ” 。
• •第一次人才大流第一次人才大流动动动动 ––时间:时间:上世上世纪纪纪纪808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 ––政策:政策:国家正式国家正式发发文,文,鼓励人才流鼓励人才流动动同时同时严严格限定,流格限定,流动动 必必须须“ “正向正向” ”,即从国企流向集体企,即从国企流向集体企业业、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 、从内地流向、从内地流向边边疆 ––标志性事件:标志性事件:19831983年年3 3月,全国第一家人才流月,全国第一家人才流动动动动服服务务务务机构机构———— ——沈阳人才公司沈阳人才公司诞诞诞诞生生 ––现象:现象:19861986年,人才流动出现异常高峰,许多人不辞而别,年,人才流动出现异常高峰,许多人不辞而别, 成为没有档案的成为没有档案的“ “黑户黑户” ”;抢夺人才的恶性事件也频频发生,;抢夺人才的恶性事件也频频发生, 有关部门随即出台强硬措施,流动戛然而止有关部门随即出台强硬措施,流动戛然而止 5858二、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二、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第二二次人才大流次人才大流动动动动 ––时间:时间:19881988年至年至19891989年年 ––政策:政策:中央鼓励知中央鼓励知识识分子分子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可以,可以辞辞职职 、兼、兼职职、停薪留、停薪留职职、、创办创办 和和领办乡镇领办乡镇 企企业业,同,同时时也支持也支持 三三资资企企业业的用人自主的用人自主权权。
––现象:现象:百万大百万大军军下广下广东东,赴,赴苏苏南,一南,一时时蔚蔚为为壮壮观观这这次次 人才流人才流动动是全民性的,是全民性的,规规模大、有模大、有组织组织 ,,‘ ‘下海下海’ ’一一词词出出现现 ,,人才服人才服务务业务业务 也也发发生了生了变变化随着三化随着三资资企企业业、、乡镇乡镇 企企 业业涌涌现现,,为为保保证这证这 些不具些不具备备管理档案管理档案权权限企限企业业能能够够用人用人 ,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诞诞生了挂靠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