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教学设计如何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docx
6页对“教学设计如何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义务教学阶段的学生数学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设定了三个总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总目标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同时兼顾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设计两个方面,下面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教学设计”来谈一谈教学设计如何体现数学的核心素养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十八章18.2.1,所学习内容是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及其这四个判定定理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判定定理2.能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取适当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论证2)过程方法目标:1.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定定理的实验、猜想、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探索的好习惯2.体会图形判定探索的一般思路,体会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坚持真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证明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判定定理的灵活选择运用1)课时安排共计一个课时2)教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两条长度相等的细木条教师:作图工具、PPT,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旧知回顾师生活动:老师用PPT打出问题由学生回答,并将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定义板书在黑板上,引出课题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2、平行四边形定义:__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旧知回顾是对前面已学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定义进行回顾,在新课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互为逆定理,回顾平行四边形性质方便学生进行类比,有利于学生顺利引出判定的猜想。
二)新课引入师生活动: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条长度相等的木条,思考、讨论并进行如下三个实验,通过观察、测量、猜想、演示自己的搭建成果1)你能用你和同桌的四根木条构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你能只用自己手中两根木条构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3)你能和同桌各取一根木条构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将活动中得出的结论填写在横线上: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实验三得出的结论是: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动手实验构建平行四边形得出结论,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三)新课讲授通过回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对比实验结论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启发:可以尝试从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出发研究图形的判定方法四)课堂检测师生活动:PPT出示课本P45页例3,由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判定方法进行证明,最后利用投影仪展示不同证明方法,比较它们的优劣,板书最简便的解题方法,最后总结选择方法的依据五、设计特点及反思教学素材选择从学生容易操作的实验入手,使用小木条构建平行四边形,直观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避免了课本直接由平行四边形性质的逆命题猜想出判定方法的突兀,根据实验将第二课时的内容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自然呈现,判定方法之间联系紧密、完整,这样的设计自然顺畅,生动有趣,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先选一种判定方法证明作为例题示范,其它方法让学生自行完成,将课本的例题改编成课堂检测由学生自行探究,既突出证明方法可以一题多解,又突出灵活选择证明方法的必要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本节课大胆的开发和使用教材且不局限于教材,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课堂的引领者教学设计结合学习实际,教学手法多样整节课学生体验了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发展了学生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素养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