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pt
104页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 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深 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 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教学要点Ø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Ø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Ø ·劳动价值及其意义 Ø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Ø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Ø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关键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价值规律 乘余价值 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 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础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产生: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手工作 坊中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 。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作坊主丧失了独立的生产者身份,连 同其帮工和学徒成了商人或高利贷者 的雇佣劳动力,商人或高利贷者则成 为工业资本家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 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 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 Ø利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Ø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 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在经济上实现产业革命,用近代机 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 •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 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 权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 基础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 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恩格斯:“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 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 即商品生产”。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 想得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只有进行 交换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 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 •交换价值 •价值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 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例如:面包可以充饥,书报可供人 们阅览,相机可以用来拍照 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就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 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例如:1只羊换三斧子,三把斧子就 是一只羊的交换价值 •思考:为什么一只羊等于三把斧子呢 ? 价值•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 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例如:木匠拉锯、铁匠打铁,是两 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劳动产品——粮 食和镰刀也各不相同,但这两种劳动 有没有共同点呢?有这个共同点是 什么呢?即都要耗费脑力和体力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关系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二者不可兼得。
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 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 能得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 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 •统一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 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 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也 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 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 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 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例如:农民种粮食,要用各种农具在田 地耕作;裁缝做衣服要用剪刀剪、尺子量 、缝纫机缝;木匠制造家具,要用斧子、 锯子等在木料上加工等等每一种劳动, 无论就目的而言,还是就劳动对象、使用 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结果而言,都是各 不相同的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 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 的关系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 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 力消耗 • 抽象劳动作为抽掉一切具体形式的人类 无差别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在质上是 相同的,在量上是可以比较的。
它是商 品价值的源泉 • 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个历史 范畴,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 劳动的社会关系 抽象劳动 (凝结)(体力、脑力耗费)是劳动的特殊 社会形式,商 品价值的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 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 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 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 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 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 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 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 动 二 重 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价 值商 品 二 因 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 •价值规律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商品的价值量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 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 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 •例如:生产1双皮靴,甲用了8小时,乙 用了10小时,丙用了12小时,这8、10、 12小时,就分别是甲乙丙三个商品生产 者生产1双皮靴的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产均的劳动熟 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例如:生产1双皮靴甲需8小时,乙需10小时 ,丙需12小时;假若乙生产1双皮靴所需要 的劳动时间代表了社会上大多数皮靴生产者 在大致相同的生产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劳 动强度下,生产1双皮靴所需要的时间,那 么10小时就是生产1双皮靴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只要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不变,不管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该商品用 了多少时间,1双皮靴的价值量只能是10小 时这就是商品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的道理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 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 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机制、竞争规 律、供求规律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现象, 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表 现形式供求关系与价格 •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供过过于求 价格下跌供不应应求 价格上涨涨价值 价格 3、价值规律的作用 • 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 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 律的作用表现在: •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和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自学)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 一般价值形式 • 货币形式 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 • 价值尺度 • 流能手段 • 贮藏手段 • 支付手段 • 世界货币(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 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 展过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 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 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 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 品生产者的命运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 件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 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 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 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 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 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n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 活资料 n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 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n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 费用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一)所有制和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指事实上生 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 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 产品(超额利润或利润)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 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 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 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 识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 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 关系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 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 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 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 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 用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 法 (三)资本积累 (四)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 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 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 值增殖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包括三 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