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创新演练大冲关 岳麓版选修1.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琴****
  • 文档编号:16488937
  • 上传时间:2017-1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2.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创新方案】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 9 课 欧洲宗教改革创新演练大冲关 岳麓版选修 1(时间:25 分钟 满分: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1.伊拉斯谟说“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反映了中世纪的西欧(  )A.教士和僧侣的腐化荒淫B.天主教会残酷 迫害进步人士 [C.天主教会是西欧各国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D.教士政治上享有特权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材料批判的是教士生活的腐化答案:A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 ”这句话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来自于教皇,体现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答案:B3.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马丁·路德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A.上帝的权威       B.因行称义C.因信称义 D.先定论解析:材料体现了信仰即可得救的思想。

      答案:C4.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解析:根据所学,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2教会的政治运动本则材料中“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本题选 D 项答案:D5. “决定一切宗教的辩论,审查一切会议的教令、古代作者的意见、世人的教训和私人的灵感,并 下最后断言的至上裁判者,除在圣经中说话的圣灵以外,别无其他 ”这说明西欧宗教改革者认为人们唯一的神圣权威是(  )A.上帝 B.教会C. 《圣经》 D.教皇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除在圣经中说话的圣灵以外,别无其他” 在圣经中说话的圣灵当然指代的是上帝其他的都不符合题意答案:A6.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①主张信仰得救 ,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③建立新 的教会组织  ④创立的加尔文派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加尔文派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故④叙述错误。

      答案:A7.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 改革的共同影响是(  )①都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②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都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④都有利于王权的专制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解析:三场宗教改革的影响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三场宗教改革都否定了作为欧洲最大封建主和精神堡垒的天主教会的权威,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各国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某些障碍但加尔文宗教改革后禁止信仰其他宗教,并且建立的是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③④不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影响答案:C8.(2011·安徽高考)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 ”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 是(  )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B.法王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3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法国的宗教改革,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胡格诺战争之后,法国国力下降,法王亨利四世于 1598 年颁布《南特敕令》 ,规定天主教为国教,但是民众信仰自由,A 正确;B、C 不符合法国宗教改革的史实,排除;胡格诺战争后,天主教成为法国国教,在法国占主导地位,D 错误。

      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9 题 6 分,10 题 12 分,共 18 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材料二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1)据材料一、二,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4 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主张的不同之处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回答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共同主张,材料一中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材料二中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所以共同的是都主张信仰得救他们提出不同的宗教思 想,主要原因是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主教会第(2)问回答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主张的不同之处,可根据所学来回答,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 。

      答案:(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主教会2)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 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 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 ;剩余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材料二 4材料三 让我们相互宽容罢,让我们不谴责他人的信仰罢——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5 分)(2)材料二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如何看待材料二图 3 的做法?(5 分)(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今天的世界是否已经完全实现了宗教宽容?(2 分)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图文材料的内容,并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宗教改革时期德国社会各阶层与罗马天主教廷之间的矛盾尖锐,也反映了路德的宗教改革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第(2)问的关键是理解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图 1“肥胖的僧侣”说明了天主教会的腐朽;图 2 说明德国产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图 3 则是天主教会针对宗教改革采取的应对措施。

      明确图片内涵后,依据所学知识容易推断出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图 3 的看法及第(3)问,均须依 据所学知识,形成个人正确独到的见解答案:(1)问题:①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廷的矛盾十分尖锐;②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各阶层的支持原因:①根本 原因:罗马天主教廷阻挠德国实现统一,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重要原因:罗马教 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③直接原因:1517 年,教皇派特使到德国兜售赎罪券2)内在联系:由于图 1 反映的天主教会的特殊地位和腐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引发了图 2 以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致使天主教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图 3 反映的烧死“异端”就是措施之一看待:迫害异端的行为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但信仰问题是不能靠武力解决的,只有实行宗教宽容,才是解决宗教纷争的一种较好的有效途径3)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中世纪相比,宗教宽容大有改观,但宗教纷争依然存在,在某些地区甚至矛盾尖锐实现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