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宇文泰简介(可编辑).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7623669
  • 上传时间:2022-05-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14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宇文泰简介   宇文泰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   北周的实际创建者小字黑獭(一作黑泰)其先出于匈奴,自后燕归魏,徙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泰子宇文觉称帝后,追尊为太祖,谥文帝北魏末年六镇起义中,宇文泰参加鲜于修礼和葛荣的起义军尔朱荣镇压葛荣后,宇文泰随例迁晋阳,隶尔朱荣部将贺拔岳麾下永安三年(530)尔朱天光、贺拔岳入关中镇压万俟丑奴起义,宇文泰从贺拔岳平定关陇尔朱氏失败后,高欢命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宇文泰是他的有力辅佐永熙三年(534)党于高欢的侯莫陈悦在平凉(今属甘肃平凉西南)杀死贺拔岳,宇文泰继统其军众,击败侯莫陈悦,东进据长安魏孝武帝与高欢不睦,入关就宇文泰,任命其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文帝),改元大统,是为西魏,政权实际掌握在宇文泰手中   宇文泰善于谋略和指挥在军事上主要依靠来自北镇尤其是武川的镇人,他们以后又成为西魏、北周政治上的支柱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作战,互有胜负。

      大统三年(537)春,东魏攻潼关,宇文泰率精锐出潼关左面的小关,攻其不备,大败东魏军,东魏大将窦泰自杀秋间,东魏十万人进至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宇文泰以不满万人的弱势兵力,乘东魏军轻敌不为行列,亲自鸣鼓奋战,获得大胜,俘虏七万人西魏军曾两次进到洛阳九年邙山之战,宇文泰率军黑夜登山进击,高欢仅而获免次日再战,宇文泰军不利退还西魏财力兵力都不如东魏,军事上以守势为主,如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曾多次抵抗东魏来攻西魏的东境,大体与东魏以黄河为界   为了集中力量与东魏争强,宇文泰与柔然妥协,以巩固北边西魏文帝娶柔然公主为皇后,并废原来的皇后为尼,最后赐死,以取悦于柔然对于突厥,亦曾遣使通好但宇文泰对南朝则采取攻势,先后夺取了益州和荆雍之地废帝二年(553)他计划伐梁武陵王萧纪于蜀,而众议畏缩只有尉迟迥认为蜀与北方隔绝一百多年,恃险自守,如以铁骑急行袭击,定无不克宇文泰遂遣尉迟迥从散关进军,围成都五旬,取得胜利次年,宇文泰利用梁元帝萧绎(据荆州)与萧(据雍州)叔侄间矛盾,和萧绎的懦而无谋,多疑少断,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进攻江陵经过激战得胜,虏获大量财宝,又取百姓男女数万口为奴婢,驱归长安。

      立萧为梁王,自襄阳徙镇江陵,成为西魏政权控制下的傀儡,史称后梁宇文泰注意屯田以资军国之用,同时十分关心行政效率,大统元年采纳苏绰建议进行改革他制定了公文格式,以朱色、墨色区别财政支出与收入,定出户籍册和胪列次年课役大数的计帐制度大统十三年的计帐残卷,在敦煌石室里保存下来大统七年,苏绰又制定地方官必须遵守的六条诏书:清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宇文泰很重视这个六条,置座右,并规定不通六条、不能造计帐者不得任地方大小长官他建立府兵制,扩大了兵源,这一制度为隋唐所沿袭他还曾在行台设学,命所属官员日间办公,夜晚学习对于儒士表示尊敬,从江陵俘来的王褒、宗懔等受到礼遇,又听从庾季才的话,放免被俘为奴婢的梁人数千口以后又命令卢辩仿照周礼更改官制,甚至政府文告也要仿先秦文体复古的另一表现是恢复鲜卑旧姓北魏初年三十六国、九十九姓的后裔在西魏大都灭绝,宇文泰于是恢复元氏为拓跋氏,已改复姓为单姓者一律复旧;而且命令汉族部将资历高者袭三十六姓,次者袭九十九姓,所将士卒也改从主将的胡姓他们形式上成为一批胡化了的汉人   宇文泰的先世是东胡族宇文部的酋长,东汉末年,宇文部加入鲜卑檀石槐部落联盟,遂亦鲜卑化,游牧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

      西晋末年,部落强盛,自称单于,从阴山南迁,居于辽西四世纪中期,被鲜卑慕容部所灭,慕容皝迁宇文部五千余落于昌黎(今辽宁朝阳市),一些宇文部贵族遂先后入仕前燕、后燕政权,宇文泰高祖陵即仕于后燕,拜驸马都尉,封玄菟公皇始元年(396)八月,北魏太祖拓跋圭领军进攻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燕军大败,次年十月,魏军克中山,后燕将吏士卒降者二万余人,宇文陵亦率甲骑五百降魏,拜都牧主天兴元年(398)十二月,北魏徙六州二十二郡豪杰于代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一带,以加强控制,宇文陵也随之迁武川,遂世居武川   正光五年(524),破六韩拔陵领导的边镇起义在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爆发,随后,起义军大将卫可孤攻下武川镇不久,武川镇中下级军官贺拔岳父子,宇文泰父宇文肱等袭杀卫可孤,投降政府其时,北魏王朝向柔然借兵镇压起义军,柔然骑兵在攻下六镇后,大肆掠夺破坏,致使六镇饥荒严重,北魏政府只得移饥民于河北就食宇文泰和其父、兄也被徙到河北博陵(今河北安平)孝昌二年(526)正月,怀朔镇镇兵鲜于修礼率领北镇流民于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起义,宇文一家亦参加了起义队伍但在前往左人城途中,被政府军击败,宇文肱及其长子、次子阵亡,宇文泰与其兄洛生幸免于难,入鲜于修礼军中。

      及修礼死,又入葛荣军中,被任为将帅葛荣失败后,尔朱荣惧宇文兄弟有异心,遂托以他罪,诛洛生,宇文泰慷慨陈述,才释去尔朱荣对他的戒心,免遭其难由于宇文泰与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有旧,岳亦是武川军人,与泰父肱关系甚密,因此,宇文泰被收编在贺拔岳部下   永安三年(530)春,尔朱荣以尔朱天光为主帅,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为副帅,率兵前往镇压关陇起义军宇文泰以步兵校尉的身份随岳入关,因镇压起义军有功累迁至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增邑三百户,加直阁将军、行原州事在镇压关陇起义的过程中,宇文泰乘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对吏民施以恩惠,羸得了不少人的好感是年九月,孝庄帝诛杀尔朱荣,但大权仍操在握有大军的尔朱氏手中中兴二年(532)月,尔朱天光领兵东返,不久,尔朱氏败灭,天光亦被杀先是,天光东返,留弟显寿镇守长安,贺拔岳用宇文泰计,袭取长安,泰帅轻骑为先锋,倍道兼行,显寿闻报,弃城东走,至华阴(今陕西大荔),被泰军追及擒获及天光死,关中只剩下贺拔岳与侯莫陈悦两个军事集团同年,魏帝授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岳以宇文泰为行台左丞,领府司马,事无巨细,皆委之于泰   尔朱荣之败,高欢之力也,高欢亦由此而位居丞相,秉掌大权。

      孝武帝对这种政由旁出的局面很不满意,密与贺拔岳相结,想依凭岳在关中的实力来牵制高欢初,贺拔岳遣行台郎冯景诣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见高欢,欢与景歃血为誓,约与岳结为兄弟,景还,告诉贺拔岳,高欢奸诈有余,不可轻信时为府司马的宇文泰自请使晋阳,以观察高欢为人,既至,与高欢口答应对,敏捷雄辩,欢欲留泰为己用,泰固辞而返宇文泰回到长安,对贺拔岳分析了当时形势:“高欢决不甘于为臣下者,他之所以还没有篡夺皇位,是惮于你们兄弟二人至于侯莫陈悦其人,不过是个庸人,只是碰上了好机会,才得以居高位,其既无忧国之心,也就不为高欢所排忌,只要早作准备,取之不难如今河西费也头有控弦之骑不下一万,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拥兵三千,灵州刺史曹泥、河西流民纥豆陵拔利也各拥部众,心怀异望因此,今如引军向陇,扼其要害,示之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兵马,充实我军西辑氐、羌,北抚沙塞,还军长安,匡辅魏室,这正是当年齐桓、晋文之举也贺拔岳听了非常佩服,遂派宇文泰到洛阳见孝武帝,密陈其打算,孝武帝听后大喜,加宇文泰为武卫将军   永熙二年(533)八月,孝武帝授贺拔岳为都督雍、华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岳以牧马为名,引兵西屯平凉(今甘肃华亭西),除灵州刺史曹泥依附于高欢外,费也头万俟受洛干、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河西流民纥豆陵伊利等皆归附于岳,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也来到平凉,受岳节度。

      是年,贺拔岳以夏州(治岩绿,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边塞要地,欲派得力之人为刺史,在众人的极力推举下,以宇文泰为使持节、武卫将军、夏州刺史宇文泰到州后,抚慰流民,结好少数民族,很快控制了夏州局势   永熙三年(534)春正月,贺拔岳准备讨伐曹泥,遣都督赵贵到夏州与宇文泰商议此事,宇文泰认为:曹泥虽然依附高欢,但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不过孤城一座,未足为忧,值得担心的是侯莫陈悦,贪而无信,必然为患,应尽早谋取之贺拔岳没有听从宇文泰的意见,坚持己见,与侯莫陈悦共同出兵伐曹泥然悦早已受高欢密旨,出兵途中,借口商议军事,诱岳入营杀之   贺拔岳死后,军中无人统帅,人心离散,在大都督赵贵的建议下,众人共推宇文泰为统帅,派杜朔周星夜奔夏州告之宇文泰闻讯,即率帐下轻骑驰赴平凉,为防事变,令杜朔周帅众先据弹筝峡(今甘肃平凉西北)宇文泰行至安定(今甘肃泾川北),正遇高欢派来招抚贺拔岳部众的侯景,宇文泰以言语折之,辞气俱下,侯景不敢前往平凉,中途而归先是,孝武帝正将谋取高欢,闻贺拔岳被害,遣武卫将军元毗为使前往宣旨抚慰,并调岳所领部众还洛阳,及元毗到平凉,宇文泰已被众将推为统帅   宇文泰统领岳军后,一面命诸军戒严,准备进讨侯莫陈悦,一面上表孝武帝,并与元毗及诸将刑牲盟誓,相约共扶王室,孝武帝遂下诏以宇文泰为大都督,统领岳所部人马。

        宇文泰得到孝武帝的正式承认后,立即准备进攻侯莫陈悦先是,原州(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刺史史归,素为贺拔岳所亲信,及贺拔岳死,竟反投于悦,悦遣王伯和、成次安领兵二千助史归镇守原州因此,宇文泰首先派都督侯莫陈崇帅轻骑一千奔袭原州,擒史归、王伯和及成次安等,缚送平凉永熙三年(534)三月,宇文泰调发诸军,毕集原州,准备攻悦四月,军出木狭关(今宁夏固原西南),正逢大雨雪,平地积雪二尺,宇文泰知悦怯而多猜,遂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直扑悦之大本营水洛城(今甘肃庄浪东南)悦闻泰军至,留万人守水洛城,自领大军退保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陇城镇)宇文泰军到水洛,守军出降,泰即率轻骑数百奔略阳,悦又退保上邽(今甘肃天水)时南秦州刺史李弼亦在悦军中,见悦败势已定,乃暗中派使者诣泰,请为内应其夜,悦弃城出,军中惊溃,士卒纷纷来降,宇文泰纵兵奋击,大破悦军,悦仅与子弟及麾下数十骑遁走灵州,宇文泰急令镇守原州的宇文导在前面堵击,又以都督贺拔颖领一军尾追,至牵屯山(今宁夏固原西)追及,侯莫陈悦自杀于野随后,宇文泰又遣都督刘亮攻取盘踞豳州(治定安,今甘肃宁县)的悦党孙定儿,克之又以重兵威逼,迫使氐王杨绍先称藩,送妻、子为质。

      十一月,遣李虎、李弼等讨伐曹泥,明年,曹泥降,灵州遂平,宇文泰徙其豪强置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以加强控制   宇文泰平定秦、陇后,实力增强,孝武帝以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承制封拜,成为仅次于高欢的有力人物   永熙三年(534)五月,孝武帝欲起兵伐高欢,事泄,高欢有所戒备,中军将军王思政对孝武帝说:“高欢的篡逆之心,已昭然若揭,洛阳非用武之地,一旦遭到进攻,难以守御,宇文泰心存王室,不如前往关中,凭借宇文泰的力量与高欢抗衡孝武帝深以为然先是,秦、陇刚平,夏州长史于谨曾劝宇文泰上书孝武帝,徙都关中,效曹操之举,挟天子以令诸侯,宇文泰接受了这一意见,将高欢结好自己的书信都封交孝武帝,以示忠于王室之心及孝武帝欲伐高欢,又遣大都督梁御率步骑五千屯于黄河、渭水合口处,以为声援,令秦州刺史骆超率轻骑一千入洛阳,不久,又遣大都督李贤领精骑一千赴洛阳因此,当孝武帝向大臣征询徙都关中的意见时,上下几乎都表示同意七月,孝武帝遂从洛阳率轻骑入关,迁都长安,加授宇文泰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之政,皆由泰定是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称帝,徙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北魏分裂。

        初,孝武帝与高欢有隙,畏欢权重,欲结援宇文泰,借泰之力量击欢,及徙都长安,政由泰出,仍受制于人,心中不悦,与宇文泰渐生嫌隙,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永熙三年(534)十二月,宇文泰以毒酒害死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明年正月,文帝于长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