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卫星变轨问题附知识点及相关习题的答案.doc
5页人造卫星变轨问题专题一、人造卫星基本原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轨道半径r拟定后,与之相应的卫星线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也都是拟定的假如卫星的质量也拟定,一旦卫星发生变轨,即轨道半径r发生变化,上述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同理,只要上述物理量之一发生变化,此外几个也必将随之变化在高中物理中,会涉及到人造卫星的两种变轨问题二、渐变由于某个因素的影响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由于半径变化缓慢,卫星每一周的运动仍可以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要判断这种变轨是离心还是向心,即轨道半径是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判断卫星的其他相关物理量如何变化如: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无论轨道多高,都会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假如不及时进行轨道维持(即通过启动星上小型火箭,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保持卫星应具有的速度),卫星就会自动变轨,偏离本来的圆周轨道,从而引起各个物理量的变化由于这种变轨的起因是阻力,阻力对卫星做负功,使卫星速度减小,所需要的向心力减小了,而万有引力大小没有变,因此卫星将做向心运动,即半径r将减小由㈠中结论可知:卫星线速度v将增大,周期T将减小,向心加速度a将增大。
v2v3v4v1QPⅠⅢⅡ三、突变由于技术上的需要,有时要在适当的位置短时间启动飞行器上的发动机,使飞行器轨道发生突变,使其到达预定的目的如:发射同步卫星时,通常先将卫星发送到近地轨道Ⅰ,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1,第一次在P点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1增长到v2,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卫星运营到远地点Q时的速率为v3,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3增长到v4,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第一次加速:卫星需要的向心力增大了,但万有引力没变,因此卫星将开始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点火过程中卫星的线速度增大在转移轨道上,卫星从近地点P向远地点Q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重力做负功,速度减小在远地点Q时假如不进行再次点火,卫星将继续沿椭圆轨道运营,从远地点Q回到近地点P,不会自动进入同步轨道这种情况下卫星在Q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以速率v3沿同步轨道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因此卫星做向心运动为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在卫星运动到Q点时必须再次启动卫星上的小火箭,短时间内使卫星的速率由v3增长到v4,使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增大到和该位置的万有引力相等,这样就能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而做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是:要使卫星由较低的圆轨道进入较高的圆轨道,即增大轨道半径(增大轨道高度h),一定要给卫星增长能量四、练习题epq1.如图,地球赤道上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 A.v1>v2>v3 B.v1 这是历史上初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也许会影响太空环境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营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 A.甲的运营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C.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 D.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5.近地人造卫星1和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设在卫星l、卫星2各自所在的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分别为g1、g2,则 A. B. C. D. lg(T/T0)lg(R/R0)O123123lg(T/T0)lg(R/R0)O123123lg(T/T0)lg(R/R0)O123123lg(T/T0)lg(R/R0)O1231236.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当作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T/T0)纵轴是lg(R/R0);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营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0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对的的是 A. B. C. D.7.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营(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通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 假如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毕后与变轨前相比, A.卫星速度增大,角速度减小 B.卫星速度增大,角速度增大 C.卫星速度减小,角速度增长 D.卫星速度减小,角速度减小参考答案1.D 2.C 3.C 4.D 5.B 6.B . 7.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