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讲课提纲-201412复习课程.ppt
81页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讲课提纲 吴松勤2014 12 1 一 建筑工程裂缝问题的现状 1 防治技术发展很快 但应判别后应用 2 裂缝的问题则是愈来愈多了 且也较严重了 主要原因 1 材料问题 混凝土 砌块 砂浆 2 施工问题 速度快 控制措施不够 2 2 设计的防治 预防 预防措施要依工程特点而确定 治理 先查明开裂原因 对造成裂缝的因素处置后再进行治理 4 1 预防措施 降低荷载作用 释放作用效应 建材 构配件提出稳定性和变形能力的要求 提高建筑构件及连接或抗裂性能 地基和结构变形验算 根据地基 结构 荷载等设结构缝 一缝多用 对材料按应用 环境 对体积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进行确认 5 2 材料要求 材料 构配件应是经过认可的合格产品 能满足设计 施工提出的体积稳定和抗裂性能要求 材料进场要有合格证 有关性能检测报告及环保要求 材料应有施工工艺要求 使用时应遵守 材料进场正确堆放 运输和保护 6 3 施工的防治 按设计要求 规范规定 对裂缝问题应采取预防措施 施工中对施工工艺 工期合理安排 验收前 对施工中出现的裂缝进行有效处理 7 4 竣工后防治的措施 消除建筑周边堆积物 屋面防裂措施 及时除雪 冰 灰尘 女儿墙屋面雨季前疏通排水口 严寒地区 楼板 墙面防裂措施 地热系统缓慢升温和降温 防止温差 8 三 地基变形裂缝控制 1 设计措施 根据地质资料 综合采取建筑措施 结构措施和地基处理措施来控制地基变形和不均匀变形 1 地基变形计算及条件认定 地基土类型 匀质性 地区经验等 小于设计允许值 9 2 基础及管线埋深大于冻结深度 土层进行防冻胀处理 3 选择地基形式 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地基持力层及深度 4 在同一结构单元内宜采用相同的地基处理方法 并可选用地下室 半地下室或选用调整基础底面积 桩基的种类 位置 数量 桩径和长度等 5 地质条件要求的抗浮设计 10 2 建筑与结构措施 1 砌体结构措施 3层及以上房屋结构单元长高比 2 5 当长高比在2 5与3 0之间时 纵墙宜连接贯通 并控制横墙间距 在 0 00处设贯通的钢筋混凝土地圈梁 采用整体好的基础形式 2 当结构单元之间存在沉降差时 沉降量大的单元结构层标高 宜根据预估沉降量给予提高 3 建筑物与管沟之间应当留有净空或采用管道柔性接头 11 3 施工措施 1 建筑物施工期间建立沉降观测 在设计预估值范围 若出现异常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 2 施工应有防止地基土拢动措施 防雨措施 防冻措施 回填土质量问题 12 3 埋深不同时 深的先施工 建筑物高度大的先施工 4 荷载存在差异的宜设置施工后浇带 5 施工期间防止基坑灌水等影响地基底板上浮裂缝措施 6 基坑施工时 有毗邻建筑受影响的支护措施 13 一 设计预防 0 3 0 1mm 1 放的引导措施 1 设置伸缩缝 后浇带 2 设置引导开裂的控制缝 墙体长 面大 面状楼板 不渗漏 美观 后续施工可掩盖的部位 3 设置允许位移的支座 屋面及室外工程 14 四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2 防止构造措施 1 局部易裂部位 拼接 端部接头 构件拼缝处 支座 楼板角部区域等 增加构造配筋 2 形状 刚度突变部位 凹的部位 板 墙厚度变化部位 门 窗 设备管道 施工洞口的角部 结构质量 刚度 外形突变部位 配筋 园角 折角措施 3 收缩变形积累部位 设置配筋 钢筋网片 板芯 板角 板边 墙面水平部位 梁类侧面 混凝土保护层中 15 3 间接措施 1 大体积 大表面构件 选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延缓凝结的时间 2 措施设置保温层 隔热层 阳台 两罩 檐口板 女儿墙等构配件 减小伸缩间距 曝晒层做成浅颜色 温度差大的做隔热层等 16 3 特殊要求控制 测算线膨胀系数 导热系数 比热 水泥的水化热 收缩性能测试 干收缩量测试 徐变的测试 17 二 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设计1 原材料及配合比的控制 2 材料的性能控制 3 施工试验 同条件养护试验 强度 收缩 抗裂 膨胀试验 4 大体积水化热的控制 低热水泥 调节水化速度 运输浇筑中温度控制 5 抗裂试验 材类构件可选做同样的材料 18 三 施工1 制订板类 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的防裂措施 2 后浇带的设置 8 30m 测干缩后确定 后浇带的处理 3 板类构件的二次振捣 表面抹压 增加养护时间 19 4 大体积构件 1 分片 分层 分段浇筑 控制内外200mm深度 温差 25 表面与大气温差 20 防止表面温度降低过快 2 分界面增加连接钢筋 间距 150mm 伸入界面不小于150mm 20 3 设置止水带 防水要求 4 跳仓分段浇施工 宜经7d以上养护 按施工缝处理 5 浇筑不规范 浇筑不规范 入模时间控制 振捣适度 高度 顺序控制等 6 施工过早上荷载 21 四 裂缝判断 处理1 判定步骤 1 判断可由表及里 由装修到结构 2 装修面裂缝 找平层 保温层 垫层出现裂缝 3 结构裂缝 有受力裂缝 收缩裂缝 变形裂缝 4 混凝土裂缝特征识别图 C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2 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 1 水泥安定性引起裂缝 膨胀性 凿槽嵌补 扒钉 压力灌水泥浆或环氧胶浆 抽吸灌浆 浸渍混凝土 2 施工期间梁 板顺筋保护层上裂缝 以及墙 柱箍筋水平下水平裂缝 可采取灌浆封闭处理 混凝土未达到强度 过早上荷载引起的裂缝 防止过早上荷载 减少动力荷载等 34 3 由于高温 干燥 混凝土龟裂 可灌浆封闭 4 水化热造成表面与内部的温差裂缝 灌浆 胶粘剂封闭 当有防水要求时 可检查防水或增加弹性防水涂层 5 梁的腹部 门窗洞口角部 长构件中部 施工缝等处干缩裂缝 灌浆封闭处理 35 6 钢筋锈蚀裂缝 查锈渍 取混凝土测氯离子含量 控制钢筋锈蚀的发展 封闭 剔除开裂混凝土 用高强度等级砂浆或聚合物砂浆修补 7 碱骨料裂缝 骨料出现开裂 碱含量超标 骨料有碱活性 灌浆 封闭 外包混凝土加固约束 表面防水 隔热处理 更换构件 8 冻胀裂缝 清除因素 加固补强 9 构件受力裂缝 查明原因 进行验算 不足加固补强 加固补强 遵循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的规定 36 五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 一 裂缝原因 1 环境温度2 局部作用3 材料体积稳定性4 地基不均匀沉降 37 二 设计预防1 现浇圈梁 构造柱不外露 外露的挑檐 外廊 女儿墙压顶设分隔缝 12 20m设一个 或设隔热层防止太阳照射膨胀 2 屋面设计 1 屋面刚性面层分格约6m 2 突出屋顶的墙体间设分格缝 38 3 顶层外墙砌筑砂浆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外纵横墙设通长的圈梁 顶层山墙和端部两开间内纵横墙交接处设抗裂构造柱 门窗洞口两侧设抗裂构造柱 设置配筋墙体 设置门窗洞口抗裂洞口 4 女儿墙压顶与构造柱 芯柱联结 压顶可留分格缝 外墙保温层延至女儿墙 5 楼面梁 屋面梁下构造措施 梁垫 圈梁 壁柱 钢筋混凝土柱 6 门窗洞口 抗裂洞口 现浇带 基础埋深 地梁等 39 三 施工解决基础不均匀沉降 局部应力集中 抗裂施工方案 1 材料选择及保存 稳定体积变化情况 非烧结砌块放置1个月失性期 2 排块组砌 洞口下边角竖向灰缝 空心砌块上下皮洞与洞相对 自承重墙采用半盲孔块 底朝上铺浆 3 砂浆原材料 外加剂 配合比 和易性 强度 使用时间 40 4 施工过程脚手眼设置 一步架砌筑高度 1 5m 高差一层楼 间断处一步架 大于3m高墙设临时支撑 砌块清理 非烧结不宜浇水 不同材料不得混砌 芯柱 砂浆养护措施 斜槎2 3 1 3 留凸槎 加拉结筋 补砌浇水润湿 砂浆饱满 填充墙 拉结筋 连系梁 加强柱等 5 强度达到后再上荷载等 41 四 砌体结构裂缝判断与处理1 裂缝种类 重力影响多竖向 剪切影响多斜向 弯曲受拉多水平 局部梁下门窗口部位多斜向 拉裂影响垂直灰缝 42 2 裂缝处理 1 承载力按GB50003核验 能满足设计值的裂缝 采取封闭处理 2 顶层 单元两端热裂缝多斜向发展 隔热消除根源 缝内灌浆 环氧胶浆处理 3 基础变形裂缝 先查明原因 部位和范围 先治理原因 地基稳定后再处理 4 砌体结构裂缝特征识别 D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六 轻质隔墙裂缝控制 主要有轻质条板 骨架覆面板两种轻质隔墙 重点是保护好材料和防止损伤来进行控制 条板隔墙 材料控制 1 产品合格 进场堆码平整 干燥 防雨 2 防止损伤及缺棱掉角 3 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52 2 设计控制 1 选择材料 高度不超过3m 用整板 应放在梁上 石膏板不宜潮湿 2 两块板顶拼缝宜设U形或L形卡 与主题结构连接 条板与结构之间宜留20mm的缝 用柔性砂浆填实 3 板缝处贴100mm宽的玻璃纤维布条 在阴阳角转角处及与结构的接缝处 应贴第二道正交的玻璃纤维布 宽200mm 4 长度超过6m时应设主柱加强 53 3 施工控制 1 地面 顶板清理干净 板条粘结处应打毛处理 2 开槽 切割 打眼用切割机 电钻 不用敲击 3 板缝应铺满粘结砂浆 缝隙不宜大于5mm 挤出的砂浆及时清理 4 玻璃纤维布的维向应垂直于接缝方向 54 5 对厚度不大于90mm的板不宜横向开槽埋管 竖向开槽时也不宜大于25mm 6 顶板的柔性砂浆坎堵宜在楼面荷基本完成后进行 55 骨架面板隔墙 1 材料控制 1 龙骨刚度 强度 布置应满足墙体刚度要求 龙骨表面平整 棱角挺直 2 覆面板应与龙骨匹配 面板强度 厚度符合墙体刚度和质量要求 表面平整度小于1 0mm 3 场内运输 保管要保证板不损坏 变形 污染 受潮等 两块板正面朝内 成对堆垛 防止碰撞 56 2 设计控制 1 选用配套的龙骨 面板 配件及面板的固定方法 2 隔墙高度增加时 龙骨应加密 3 门窗口 设备洞口等口处 应增加加强龙骨 并与原龙骨牢固连接 4 隔墙上悬挂 安装固定设施时 龙骨应进行补强处理 57 3 施工控制 1 合理安排工序 面板应在管线预埋完成后 2 面板排板 接缝应在管龙上 墙两侧的板缝应错开 双面板两层板缝错开 门窗洞口的面板应为刀把型的整板 3 面板安装 面板不强压就位 防止应力 固定两板时 由中间向长边 短边推进 板缝胶泥饱满 粘结牢固 隔墙大于12m时 应设双龙骨的控制缝 58 七 外墙外保温裂缝控制 1 设计控制外墙外保温设计要符合保温系统要求 材料应成套供应 2 材料控制 1 板块材料应有足够的陈化时间 2 非金属材料不应用再生材料制品 3 饰面涂料应具有防水透气性 4 保温用抹灰砂浆应进行抗裂性能试验 59 3 施工控制 1 保温工程施工前 对墙体存在的裂缝进行处理 2 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洞口及墙 阳台 挑檐等突出部位 3 应在结构缝处 预制板相接处 外墙材料改变处等设变形缝 防水处理 4 施工环境温度不低于5 无暴晒 风雨天施工 分隔缝防水处理 60 5 混凝土外墙处理 表面不平修补 墙角处保温板应交错互锁 6 门窗四角保温板不得拼接 接缝距角部不小于200mm 接缝处加设加强网 7 保温板安装后应及时抹面 8 抹面3mm 6mm 满铺耐碱网格布 横向铺设 全部压在抗裂砂浆中 61 八 装饰工程裂缝控制 1 基本要求 1 选择体积稳定性好 适应性好和接缝处理配套的材料 2 设伸缩缝 分隔缝等引导措施 防止裂缝 3 将管线等安装好后施工 62 2 材料 1 选用合格的配套材料 2 进场以后应保管好 3 使用前的处理 如检查 清理 浸水等 63 3 墙面装修抹灰 1 基层处理 搁置时间 基层清理 裂缝处理 2 砂浆配合比质量 3 防裂措施 抹灰厚度 25 35mm厚度时采用金属网分层处理 门窗洞口 接槎处玻璃纤维布网 基层不同交接处措施 4 施工要求 基层 分层抹 分隔缝 养护 4 墙面涂层 略 5 墙面块材 略 6 地面装修 略 7 吊顶装修 略 64 九 裂缝检测 1 裂缝检测的目的 为评定建筑物构件裂缝的危害程度 以及为裂缝处理等提供依据 分析裂缝原因 选择修补或加固处理的方法 施工及施工质量检验 65 2 检测的内容裂缝检测分为不稳定裂缝检测和稳定裂缝检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