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婴幼儿亲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doc
4页03婴幼儿亲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设计的研究子课题论文 《0-3婴幼儿亲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哈尔滨哈锅实业开发总公司幼儿园 张琼文 亲子活动,顾名思义——亲,代表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成人或每天照料婴幼儿的成人子——代表宝宝,需要照料、护理和教育的对象;亲子活动就是宝宝和家人一起进行的有助于宝宝各方面成长、有助于家人扩展或知晓宝宝各方面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活动总之,是父母(家人)和孩子共同进行的具有情感交流和教育价值的各种活动 一、亲子活动的设计 1.确立亲子活动目标 通常每一次的亲子活动都要围绕一些目标的达成而设计,目标主要针对宝宝和家长两者的需求而定,目标所涵盖的各个方面应通过一次亲子活动中的不同活动内容来体现,具体活动内容和难易程度的安排则要依据宝宝的不同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宝宝的发展、亲子的情感交流、家长科学育儿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促进婴幼儿良好的发展,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方式方法;增加父母(家人)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扩大婴幼儿交往范围,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 2.明确亲子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和相应方法 在亲子教育活动中通常安排以下五类活动:一类为调动和训练感觉器官的活动,目的是让婴幼儿在视、听、触、嗅等感受中刺激脑细胞和中枢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
比如:游戏《谁在叫》,让宝宝看动物图片2~3个,游戏中发出动物的叫声,请宝宝找到动物的图片; 第二类为引导婴幼儿进行大肌肉和精细动作的训练,以发挥各种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育比如:感统的各类运动锻炼平衡、攀爬等大肌肉运动能力;第三类是对婴幼儿进行形象化的语言教育,有效地开发孩子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比如:手指游戏中伴随形象生动的语言,边玩边说中刺激手部的触觉第四类是通过适当的艺术感染和熏陶启动其心灵和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和丰富情感比如:音乐的运用在亲子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除了音乐的自然渗透外,也有音乐律动、美术游戏等专门的游戏活动第五类是发展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通过对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好奇心等的培养,促进感觉经验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认识形状,触摸形状,找相应形状的物品,促进对形状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3.在设计亲子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0~3岁婴幼儿和他们的家长,一个班通常8~10个宝宝为宜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为目标、准备、过程、家庭延伸、相关资料五个部分在制定亲子活动计划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宜性:亲子的活动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确定活动目标,并安排与目标相配套的活动内容。
比如:0~6个月的宝宝所做的体操为被动操,而6~12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做主被动操亲子活动通常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由不同类型的活动构成不同的活动版块,形成动静交替、集体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灵活地将身 体的、智能的内容相穿插,且环节安排合理有序 (2)指导性:教师作为亲子活动的专业人员,不仅带领家长和宝宝一起游戏、学习、锻炼还要向家长结合具体可操作行为传递科学育儿的理念每一新内容的引入,都要设计宝宝的玩法以及对家长的指导 (3)互动性:在“以关系为基础”的活动中,这一特点是贯穿始终的,所设计的亲子活动中要不断增加亲子间、机构人员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建立高质量的与人的关系,关注家人和宝宝的一对一互动,宝宝和老师的一对一互动,宝宝和其他宝宝的互动以及宝宝和环境、材料的互动,同时也要注意到安排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一对一互动比如:在音乐律动中安排宝宝和宝宝在音乐的最后一拍,相互拍打小铃:在自由时段安排和家长一对一交流育儿问题等 (4)开放性:亲子活动的内容安排和方式选择,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活动室、可以在室外、可以在公园,也可以是晚会型的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始终有宝宝的家人参加 二、亲子活动的组织 对教师来说,每一次的亲子活动组织都是一次示范教学,有明显的现场示范性、指导性与实践性特点。
教师是婴幼儿和家长的双重指导者和引导者亲子活动这种形式的独特性和教师双重角色的独特性,形成了亲子活动组织过程的独特性 1.活动环境空间的变化运用 通常亲子活动的场地布局分为2~3个区域,其中有集合区、器 械区、游戏认知区等集合区以地垫颜色的不同和其他区域分割,是宝宝和家长进行集体亲子活动的地方;器械区(动态区)主要摆放感统训练的相关器械,比如:滑滑梯、摇摇乐等,可以让宝宝自由游戏或者运动探险时段进入:游戏认知区(静态区)则为小型的动手操作区或者扮演区,比如:搭积木、看布书等,可以在自由游戏中进入为了给宝宝和家长增加新鲜感,一般2~4周会根据亲子活动主题调整区域位置,亲子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还可以有一些宝宝参与的作品,但不要过于满而复杂 2.组织活动环节的自然衔接 亲子活动中环节的过渡组织应自然流畅多以儿歌韵律或者教师说唱为主要形式衔接时间短,需要助教密切配合,在组织中要善用宝宝熟悉的歌谣、亲子游戏、音乐等时间,问候的方式可以不同问好、表演才艺都行,但每个宝宝都要逐一到老师那里问候,其他宝宝需要学会等待和鼓励;紧的时候体现在收拾整理进入下一环节时,比如:彩虹伞时间结束前的收伞,老师通常都会安排在游戏中,快速自然地收拾和整理。
在组织每个活动中都要把习惯、礼貌培养蕴含其中;活动中的环节安排要体现动静交替;活动中的指导中要让歌谣和动作同步、用某种方式让宝宝能够感受到活动的开始和活动的结束;组织中重视引导亲情的互动伴随触觉、抚触、微笑、身体拥抱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亲子游戏是亲子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形式,比如:手指游戏、膝上游戏、生活游戏、益智游戏、运动游戏、音乐游戏等等 3.教师组织过程的角色转换 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中,有时要对宝宝说话,和宝宝交流眼神、语言,有时要和宝宝的家人说话,尤其是一个新的游戏出现时,先告诉宝宝游戏的名称,再告诉家长操作方法和此游戏的价值、玩法以及注意事项在此过程,要引导家长关注和宝宝的身体接触、目光交流以及语言和动作一致,使宝宝安全舒适地接受新的内容,如果宝宝有拒绝行为时,教师要指导家长用宝宝喜欢的方式安抚和等待 4.儿歌韵律音乐的多重运用 婴幼儿对于声音和音乐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每个婴幼儿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潜能儿歌韵律音乐在亲子活动中运用就如同语言的作用一样 三、亲子活动中常用的几个时段: 1、自由时间又称为唤醒时间,在这个时段的音乐应选择轻柔、流畅、旋律简单、有亲和力的音乐,所选音乐应可以起到情绪感染和愉悦身心的作用。
2、线上活动又称为亲子走线,所选择的音乐是可以伴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律动像波尔卡、圆舞曲等活泼、节奏明朗、节拍适度的中外经典曲目较为适合 3、环节过渡,一环节到另一环节,选择可以随时自由哼唱的童谣、儿歌比如:我们常常会配用简单的曲调哼唱:“坐下来,坐下来,大家一起坐下来 4、专门的音乐韵律活动,可以选择大调旋律、节奏规整、简单重复 的音乐或童谣比如选用《三只小猪》,在明快的音乐和童真的歌曲中,宝宝和家长随简单的节奏动作和朗朗上口的童谣,发展宝宝对音乐的敏感性,享受美妙的音乐 5、儿歌融合韵律,在吟诵儿歌中加入节奏,有助于宝宝感受节律,增进节奏感的形成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敏捷 评价一节亲子课的好与坏,与宝宝的参和家长的配合是分不开的可是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必然更重要,因为只有有了出色的设计,优秀的组织者才会更加吸引宝宝,吸引家长,才会有一节更加完美的亲子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