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件.ppt
15页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革文学五、文革时期青年作家的地下写作o被放逐被放逐““青春青春””:食指: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o““青春青春””的诅咒、绝望与虚无的诅咒、绝望与虚无:黄翔黄翔《野兽》、食指食指《疯狗》、根子根子《三月与末日》、多多多多《青春》o记忆与未来记忆与未来/ /温情与冷漠温情与冷漠:从“暂时脱离尘世”的丰子恺丰子恺、“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的穆旦穆旦(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这是一片落叶飘零的树林/每一片叶子标记着一种欢喜/现在都枯黄地堆积在内心 )到“相信未来”的食指食指o代表着老中青三代作家在特定政治年代共同的精神炼狱历程精神炼狱历程他们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左右而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体验、想象与思考之中,并由此显示出人性人性与艺术的觉醒与艺术的觉醒老作家们更多借重于自己的精神资源做出理性思考,表达苦难中不不屈的信念屈的信念;年轻一代年轻一代更多从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表达对于不幸命运的愤怒与反叛反叛比较《冬》与《相信未来》;《华南虎》与《野兽》;《悬崖边的树》与《三月与末日》)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放逐的“青春”……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最后的北京黄翔黄翔《野兽》:愤怒的“青春”造就一代“愤青”我是一只被追捕的野兽我是一只刚捕获的野兽我是被野兽践踏的野兽我是践踏野兽的野兽我的年代扑倒我斜乜着眼睛把脚踩在我的鼻梁架上撕着咬着啃着直啃到仅仅剩下我的骨头即使我只剩下一根骨头我也要梗住我的可憎年代的咽喉岳重(根子)根子)《三月和末日》: “青春”叛逃事件薄……那么,我的十九次的陪葬,也都已被春天用大地的肋骨搭架成的篝火烧成了升腾的烟我用我的无羽的翅膀──冷漠飞离即将欢呼的大地,没有第一次没有拼死抓住大地──这漂向火海的木船,没有想拉回它…… 1971年多多《青春》: “青春”的荒诞见证虚无,从接过吻的嘴上溜出来了,带有一股不曾觉察的清醒,在我疯狂地追逐过女人的那条街上今天,戴着白手套的工人正在镇静地喷射着杀虫剂 食指(1948-)o原名郭路生。
山东鱼台人高中毕业中国新诗潮的精神领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其诗作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一代愤青中广为传阅o1969年赴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1971年应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 1972年精神崩溃,退伍就医,后到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1979年开始公开发表作品80年代进入福利院疗养,一直写诗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有诗歌《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人生舞台》、《疯狗》、《热爱生活》、《我的心》、《落叶与大地的对话》、《人生舞台》等 穆旦:《冬(之一)》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激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1976年12月食指《相信未来》:最后的“纯真”当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滚向天边的拍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白洋淀诗派”o在1970年代进行了一些“地下沙龙”与“地下诗社”活动 中,“白洋淀诗派”自觉地探索现代主义诗歌的写作,他们与北京等地的地下文学沙龙的成员,形成了当时潜在写作中较有规模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其主要成员有姜世伟(笔名芒克)、岳重(笔名根子)、栗世征(笔名多多)等人,他们的诗歌相对来说具有更纯粹的现代主义特征,直接预示和影响了“文革”后诗歌领域的现代主义探索 芒克o原名姜世伟,1950年生,北京长大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队,翌年开始写诗,1976年返京,1978年与北岛共同创办令世人瞩目的文学刊物《今天今天》并应邀赴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交流访问。
o先后出版诗集《心事》、《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诗选》、《今天是哪一天》等,并著有长篇小说《野事》现居北京 《天空》谁不想把生活编织成花篮? 可是,美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们这样年轻, 你是否愉悦着我们的眼睛? 带着你的温暖, 带着你的爱, 再用你的船将我远载 希望,请你 不要去得太远, 你在我身边 就足以把我欺骗! 月亮出来了, 月亮靠着一棵摇动的树 雪地上的夜 是一只长着黑白毛色的狗, 月亮是它时而伸出的舌头, 星星是它时而露出的牙齿 那些从死者 骨头里伸出的树叶 在把花的酒杯碰得叮当响 多多o多多原名栗世征,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系朦胧诗代表之一 2004年3月,旅居荷兰近15年的诗人多多,被海南大学文学院正式聘为教授主要著作有诗集《行礼:诗38首》、《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阿姆斯特丹的河流》等集o“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授奖辞评委会授奖辞:“多多是一个真正的汉语诗人他的诗歌以精湛的技艺、明晰的洞察力、义无返顾的写作勇气,近乎完美地承续了汉语汉语在当代中国的艰难使命他将自己对世界和生命的温情对世界和生命的温情理解,融于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的细致雕刻,并在每一首诗歌的内理解,融于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的细致雕刻,并在每一首诗歌的内部构造上,力图实现他孤寂而坚定的美学抱负部构造上,力图实现他孤寂而坚定的美学抱负。
他对汉语尊严的忠诚守护,使他的诗歌很早就形成了显著的个性和风格:意象简洁,节奏明快,意象简洁,节奏明快,语言准确、锐利而富有张力,对心灵细节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体认,语言准确、锐利而富有张力,对心灵细节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体认,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有明确的艺术承担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有明确的艺术承担他在2004年度发表的一系列诗作,以及他本人在母语国家的重新出场,照亮了那些美好而令人激动的文学记忆,同时也见证了汉语诗歌永不衰竭的丰富可能性 阿姆斯特丹的河流:一闪念的“乡愁”十一月入夜的城市惟有阿姆斯特丹的河流突然我家树上的桔子在秋风中晃动我关上窗户,也没有用河流倒流,也没有用那镶满珍珠的太阳,升起来了也没有用鸽群像铁屑散落没有男孩子的街道突然显得空阔秋雨过后那爬满蜗牛的屋顶——我的祖国从阿姆斯特丹的河上,缓缓驶过…… 198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