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doc
27页《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 1、如何理解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育、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从很早的古代起,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之上我们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5000年来特别是秦汉以来的2000多年里,以华夏族-汉族为主体的政权与周边各族的政权在长期融合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秦汉时期,不仅基本奠定了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的疆域规模,而且开创了将中华大地上渔猎文明区、游牧文明区和农耕文明区"混而为一"的大一统先河秦汉陆续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在西北的羌地设护羌校尉,在东北乌桓地区设护乌桓校尉,在今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设置郡县,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些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治理版图之内从此,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隋唐结束魏晋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战乱,在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基础上建立了比汉朝疆域更为广大、民族更为众多的统一格局唐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之国力强大、文化先进,增强了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促成了"胡越一家"盛况的出现。
这个时期,唐朝先后统一厥和西突厥,并设立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管理军政要务对其他民族地区,唐朝也都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有的还直接设置道、府、州,予以有效管辖唐朝统一领导和治理下的各民族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唐朝国力的强盛和疆域的扩大宋朝虽然先后与契丹族的辽朝、女真族的金朝长期并立,但各民族互相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十分密切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大力吸收汉族中原王朝的统治经验和政治制度,融入了大量中原文化的元素,为以后元朝的统一准备了条件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现在的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都在行省的管辖之下并设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台湾,同时在云、贵、川、康等民族地区设土司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辖尤其是元朝首次将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完整纳入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在多民族统一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清朝取代明朝后,全国各民族的统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北方,先后统一了蒙古族的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在新疆和西藏地区,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等系列叛乱,维护和巩固了对新疆、西藏地区的统一同时,为反抗沙俄的侵略,加强了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经过康、雍、乾三朝长达14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东北、蒙古、新疆、西藏至我国南部、东部的整个地区,各民族都统一在祖国版图之内清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明确了边疆地区的归属,增强了多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从沿海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继而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亡国灭种的危机把中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成了一体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就有蒙古、满、藏、羌、彝、土家等各族士兵奔赴前线与汉族军民共同战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大沽炮台的满、汉守军和蒙古族骑兵,迎头痛击英法联军西藏军民在隆吐山战役和江孜战役中,先后给英国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在中法战争中,壮、彝等族人民坚决反击法国对中国西南的侵略东北地区的满、汉、达斡尔、鄂温克、赫哲等族人民,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柯尔克孜、回、蒙古等族人民,先后同沙俄等入侵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新疆各族同胞的大力支援下,左宗棠率领的清军迅速击溃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的侵略,收复了新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奋斗。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对付日寇",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中华民族自觉联合起来,各族人民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海南琼崖纵队,滇桂黔边区纵队,冀中、渤海回民支队,大青山蒙古族游击队,与全国抗日力量一起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经过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党和政府领导翻身解放的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雄姿屹立世界的东方总的看,自秦汉开创多民族统一中国以来,统一始终是国家发展的主流各民族都为实现并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我国宪法庄严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为什么说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
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四分五裂,断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一盘散沙,绝无希望跻身世界先进民族行列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宽广而美好的前景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国家的统一,为各民族发展进步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极大地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少数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天翻地覆、举世瞩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祖国,是各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祖国好比母亲,为各民族提供衣食之需,使他们免受冻馁之苦;为各民族遮风挡雨,使他们免遭风刀霜剑的伤害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之福,祖国分裂是各民族之祸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巨大跨越,各族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制造民族分裂、危害祖国统一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3、为什么说每一个民族的命运都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联? 我们伟大祖国,是56个兄弟民族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从历史上看,虽然我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总的方向是汇聚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一员正是由于国家的长期统一,以及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把我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自秦汉开创我国大一统的格局以来,统一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认同自己是中国境内的民族,都以统一中国为已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所以,往往争斗是为了统一,统一后又致力维护统一新中国的成立,不仅使中华民族赢得了失去百年的独立、自由和尊严,更开启了各民族平等合作、繁荣发展的新纪元正是有了这"好大的一个家",13亿骨肉同胞才得以幸福生活;正是有了这"好大的一个家",56个民族才能各美其美、共生共荣现在,各族人民正在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中华民族正在祖国的繁荣昌盛中走向百年期盼的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每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进步,首先取决于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每一个民族居住的区域都是祖国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55个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以上,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
没有各民族的艰苦创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弘扬发展,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没有各民族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伟大祖国前进的每一步,都留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定足迹;伟大祖国取得的每项成绩,都是各民族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祖国的发展强大,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干劲江泽民指出,"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民族团结的花儿最鲜艳,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祖国最强盛在前进的道路上,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外部力量,都不能动摇众志成城的中华儿女建设强大祖国的坚定信念,都不能阻挡紧密团结的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坚定步伐 4、为什么说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民族凝聚力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属于硬实力,民族凝聚力属于软实力,是构成综合国力的灵魂所在不论经济实力也好,科技实力也好,国防实力也好,如果没有民族凝聚力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强大的国力。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民族凝聚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就等于一盘散沙,就会四分五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凝聚力,也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凝聚起来的民族才是强大的民族,团结一致的国家才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靠的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抵御外来侵略,赢得独立和解放,靠的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摆脱贫穷落后,加快自身发展,走向繁荣富强,也要靠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只有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超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形成民族团结和睦的牢固精神纽带,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归属感,才能把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才会更加巩固,安定团结、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才能得到有力保障民族凝聚力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只有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把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激发出来,汇聚起勇往直前、开拓奋进的民族伟力,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